◇黃文杼
2000年開始實施的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以“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替代“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歸納段落大意”等相關“段的教學”目標要求,此后,課程標準(2001年版、2011年版)延續(xù)上述表述,“段的教學”逐步淡出教師的視野,但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缺少抓手,漸漸成為中段教學中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下冊以層次遞進的段落教學組元、整體設計的單元教學系統(tǒng),讓“段的教學”強勢回歸,有效化解了教材段落編排模糊不清的弱點,突破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難點。其中第四單元以“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為閱讀要素,編排《花鐘》《蜜蜂》兩篇精讀課文、《小蝦》一篇略讀課文以及語文園地等,集中落實單元語文要素,讓“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有了抓手。
“整體性”是統(tǒng)編教材的重要特點。第四單元教材教學解讀,要突出整體,縱橫聯(lián)系,既要抓住語文要素長線發(fā)展系列,又要抓住單元要素內(nèi)在關聯(lián),從而突顯單元整體的核心和靈魂。
“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是中年級“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的關鍵一環(huán)。梳理已使用的6 冊統(tǒng)編教材,“把握內(nèi)容”要素發(fā)展脈絡清晰。從一年級上冊開始,以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的發(fā)展序列呈現(xiàn)。(見表1)低段圍繞“提取信息,了解內(nèi)容”,實現(xiàn)對文本內(nèi)容的初步感知,屬于隱性安排。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 以典型段落引路, 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語句,并借助其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在此基礎上,三年級下冊教材,集中火力,“段落教學”更加密集,力求教有“干貨”,學有所依。第三單元,沿用典型段落編排方式,著力在“一段話意思的理解”上下功夫。而第四單元則以顯性編排,由“理解”向“概括”進一步,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 培養(yǎng)學生初步概括的能力。第七、八單元,由“一段”向“一篇”逐步過渡,呈現(xiàn)了組段成篇的隱性編排思路。如此,從教材縱向編排體系上加以把握,由“句”到“段”再到“篇”的學習路徑清晰可見,本單元居于“句”與“篇”的橋梁作用愈發(fā)明顯。
表1 統(tǒng)編中、低段教材“把握內(nèi)容”要素發(fā)展序列
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系統(tǒng)。中、高段教材普通單元一般以單元導語、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口語交際、習作和語文園地來編排。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沿用三年級上冊教材編寫體例,多層次推進單元閱讀要素的落實。單元導語開門見山,直接點出了“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要素。兩篇精讀課文以課后練習提示,但分工略有不同:《花鐘》一課既要承接第三單元找出關鍵語句,并且直接利用其來概括段意(如第1 自然段),又要學習通過轉(zhuǎn)化、改造關鍵語句來概括段意(如第2 自然段);《蜜蜂》一課則延續(xù)改寫關鍵語句訓練,通過增加要素、改寫摘句,完成蜜蜂實驗示意圖, 把蜜蜂實驗觀察過程說清楚。而略讀課文《小蝦》在課前導語中提示了教學重點,“交流平臺” 則重點對“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 的方法進行梳理小結(jié)。這樣,單元導語提示任務,精讀課文學方法,略讀課文用方法,“交流平臺”梳理總結(jié)方法,通過反復操練和鞏固, 真正形成讓語文要素有教的經(jīng)歷、學的過程、用的情境,讓“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這一要素自然落地。
循20世紀90年代人教版教科書“讀寫例話”編寫體例,“交流平臺”或?qū)υ捊涣?,或片段解析,或成果展示,或呈現(xiàn)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語言現(xiàn)象,滲透語文知識, 梳理學習重點, 總結(jié)學習方法,是“一單元一得”的落腳點。本單元“交流平臺”,以片段解析形式,聚焦單元閱讀要素,對如何找出關鍵語句,怎樣“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進行梳理、總結(jié)與提升。解析分兩部分,首先是梳理了概括段落大意的兩種方式:一是直接利用關鍵語句概括,如《花鐘》第1 自然段中第2句話,《小蝦》第3 自然段首句。這一方法相對淺顯,學生易于掌握。二是改造、轉(zhuǎn)化關鍵語句概括,這是單元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如《花鐘》第2 自然段首句,雖也是關鍵句,但因其是問句,需要改寫成陳述句,才能用來概括這段話的大意。改寫摘句方法,在《花鐘》第3 自然段以及《蜜蜂》一文中進一步發(fā)展,需要學生關聯(lián)上下文,增加要素,加以刪改、提煉,以達成概括大意的要求。其次是提示關鍵句在一段話中的可能位置,總結(jié)出精準查找關鍵語句的方法。從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富饒的西沙群島》等課文開始,學生了解了一些課文是有關鍵語句的,本冊第三單元要求進一步了解一段話是怎樣圍繞關鍵語句寫清楚的,并且初步感受關鍵語句在語段中的段首位置。本單元由段首繼續(xù)拓展,呈現(xiàn)了段中關鍵語句,如《花鐘》《蜜蜂》。找到了,找準了,概括才有支架。
語文要素的落實,需要通過精準教、精細學、精致練,實現(xiàn)“一單元一得”。
閱讀單元導語,了解“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要素時,可由“關鍵語句”一詞展開,讓學生關聯(lián)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說說對關鍵語句的認識,了解其理解、掌握程度?!痘ㄧ姟芬徽n教學,就要以此為起點,展開精準教的過程。具體可分六步走:第一步,由題入手,初步讀文,讓學生找出直接描寫“花鐘”的語句,聚焦第3 自然段首句,初步感知“跟課文標題、主要內(nèi)容直接相關的語句,就是關鍵語句”,并借機了解該關鍵語句處于段首位置。第二步,再次讀文,整體把握,讓學生逐段畫出描寫“花鐘”的語句,通過交流、梳理、體會,整體感知課文“歸納現(xiàn)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脈絡。第三步,聚焦“歸納現(xiàn)象”部分,借助關鍵語句,教出方法。先讀“一天之內(nèi),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這一關鍵語句,讓學生了解這一段是圍繞這個句子來寫的。概括自然段大意時, 可以摘錄這類能直接反映全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這是最簡便的方法。接著引導學生走進語段,分別注意時間、花名、開放時的狀態(tài),通過朗讀、想象、關聯(lián)、對比等方式,品味不同花朵陸續(xù)開放的不同姿態(tài),體會同一意思不同句式(語言)表達的妙處。最后借助課后“小練筆”,以“一天之內(nèi), 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為總起句,拓展延伸,想象表達。第四步,同桌合作,嘗試運用“摘錄句子—概括大意—品味語言—嘗試運用”的方法,學習“原因揭示”語段。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將摘錄的問句進行改寫,用陳述句“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來概括大意。第五步,放手自主,再次關注“實際運用”語段,運用學到的方法改寫句子概括段意。指導時,注意引導學生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對關鍵句子適當刪減,增加要素,實現(xiàn)段意的精準概括。第六步,回歸整體,小結(jié)方法。借助課文和板書,讓學生感受關鍵語句在文中的位置,梳理小結(jié)“摘錄句子,概括段意”的方法。如此,基于學情,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教得精準,學生的學方能扎實、有效。
有了精準的教,學生已初步掌握“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的簡便方法。教學《蜜蜂》一文,要以導為主,導好“摘句概括法”的同時,導好“摘詞概括法”,精細導,不斷提升學生的概括能力。(1)導“題”,整體把握內(nèi)容。先由題切入,引導提問:“圍繞蜜蜂,課文寫了哪幾個方面內(nèi)容?”接著,學生自由默讀課文,圈畫相關語句,嘗試概括。再展開交流,運用改寫摘句方法,概括“實驗過程”“實驗結(jié)論”大意,借此梳理出課文“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實驗結(jié)論”的脈絡。(2)導“說”,概括實驗過程。聚焦第2 自然段,讓學生邊讀邊圈出“我”做實驗的動作詞。之后,同桌合作以“動作+事情”方式概括實驗經(jīng)過,并填入課后練習的“示意圖”或者實驗記錄單中。(見表2)接著,引導學生用“先……再……接著……最后……”句式練習說話。這一過程,既理清了實驗步驟,同時落實了單元習作要素“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為完成單元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 打好基礎。(3)導“品”,體會語言準確。由實驗導向觀察,讓學生找出“我”或者女兒觀察發(fā)現(xiàn)的語句,概括蜜蜂的行為的變化,填入實驗記錄單。概括過程中, 既要關注蜜蜂的行為, 還應關注作者的表達,通過刪減“左右”“好像”“大概”等詞語進行比較,體會句子的表達效果,并舉一反三,找出類似詞句,體會說明性語言的準確,感受作者法布爾治學為文的科學嚴謹。(4)導“思”,再次梳理方法?;貧w整體, 讓學生借助表格中的關鍵詞,說說實驗經(jīng)過,以及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促進單元習作要素的落實。同時,引導學生將課文、記錄單對照, 再次感受關鍵詞、 句在語段中的位置,梳理總結(jié)“利用關鍵詞句概括大意”的方法,加深對摘句摘詞概括法的認知。以點展開,螺旋上升,導得細致,自然學得充分。
表2 《蜜蜂》實驗記錄單
《小蝦》是略讀課,可用來檢測單元閱讀要素的學習效果。(1)用導語,明確目標?!奥鋵嵳Z文要素, 就是落實課后思考練習/課前導語?!蓖ㄟ^讀課前導語,明確本課兩個學習目標:一是概括第3 自然段大意,二是積累文中寫得細致生動的語句。(2)用摘句,概括大意。讓學生自讀第3 自然段,畫出中心句“缸里的小蝦十分有趣”,并以之概括段意。之后,可進一步通過“增加要素,改寫摘句”方法,概括第4 自然段大意,實現(xiàn)概括段意的進階,體現(xiàn)教學增長點。(3)用積累,豐厚語言。缸里的小蝦活動時,三個“有的”讓人感受到它們的自由自在。生氣時,“蹦”“舞”“張”“擺” 一系列動作,尤其是“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等詞語,讓人眼前仿佛呈現(xiàn)出小蝦“張鉗舞腳”的有趣畫面……這些細致生動的描寫,正是學生語言與文本語言的差異處。教學時,要通過“讀一讀”“品一品”“抄一抄”,讓學生把課文中描寫細致生動的語句積累下來。久而久之, 學生的語言倉庫就會不斷豐盈,“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4)用平臺,總結(jié)提升。學習至此,“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學習操練基本告一段落,此時,讓學生自由交流“摘句概括”的方法可謂水到渠成。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出示“交流平臺”,前后幾篇課文關聯(lián),加以印證。如此,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關鍵語句及其可能出現(xiàn)的位置的認識,而且梳理總結(jié)出“直接摘句”“直接改寫摘句”“增加要素改寫摘句”三種概括自然段大意的方法, 同時也將為第七單元學習“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打好基礎,一舉數(sh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