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 宸
(作者單位:新華社新聞研究所)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近幾年其日益廣泛地應用于新聞業(yè),成為在多個方面影響新聞業(yè)的強大力量。因此,人工智能自然成為外媒關注的一個焦點。以下是近期外媒的幾個報道熱點:
少數(shù)出版商正試圖通過基于情感定位來增加廣告收入。紐約時報站在這一趨勢的最前沿,businessinsider.com網(wǎng)站2019年6月一篇文章說,時報使用人工智能基于讀者的情感來鎖定廣告目標人群,其廣告業(yè)績增長40%。2018年初,時報推出人工智能工具ProjectFeels,這是一種基于情感將廣告與目標人群相匹配的新工具。時報廣告創(chuàng)新部高級副總裁艾莉森·墨菲稱,使用該工具的廣告點擊率比紐約時報的平均廣告點擊率高40%。拉塞爾大學媒體與分析執(zhí)行主任克里斯·韋克斯勒說:“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前沿領域,因為我們在尋找對我們的信息開放的人,情感狀態(tài)是其中的一個關鍵部分。”華盛頓郵報和今日美國等也有類似的工具。
人工智能時代,假新聞呈愈演愈烈之勢。機器學習等技術為造假提供了新手段。英國衛(wèi)報網(wǎng)站7月4日文章《“假文本”會是下一個全球政治威脅嗎?》說,由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實驗室OpenAI今年2月推出的一款機器學習語言生成器GPT-2可能被用來大規(guī)模散播虛假或誤導性信息。OpenAI政策主管杰克·克拉克(JackClark)最近在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就人工智能生成假文本威脅作證時說,他預見到,假文本可能被用于“制造‘假新聞’”。甚至,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可靠證據(jù)的圖片、視頻、音頻也面臨人工智能造假的威脅。近來一款名為FaceApp的軟件在國際上引起關注。這款由俄羅斯無限實驗室開發(fā)的軟件在用戶提供照片基礎上可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改變?nèi)宋锏念^發(fā)、性別、年齡等特征并生成新的照片,從而為照片造假提供無限可能。視頻也真假難辨。根據(jù)路透新聞研究所報告,視頻合成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令視頻難辨真假,導 致2019年假新聞可能會進一步泛濫。比如,Deepfakes就是這樣一種新出現(xiàn)的視頻造假工具。受到機器學習技術的推動,它在視頻造假方面登峰造極。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為打假提供新武器。比如,為了防范Deepfakes的造假視頻,路透社合成了自己的深度假視頻進行實驗,以建立防范此類造假視頻的專業(yè)知識。未來人工智能將為對抗假新聞提供更加有效解決方案,這對新聞業(yè)至關重要。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智能機器人在新聞編輯部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根據(jù)trendingpress.com網(wǎng)站,紐約時報科技專欄作家凱文·魯斯2019年6月發(fā)表文章稱,機器人也許不會搶走你的工作,但可以成為你的老板。文中列舉了機器人在一些行業(yè)扮演老板(管理者)角色的事例。在新聞業(yè),未來機器人不僅可以替代記者完成某些工作,也可能發(fā)揮類似主編的作用。敘事科學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拉里·伯恩鮑姆推測,未來會出現(xiàn)一個可以執(zhí)行編輯判斷的系統(tǒng):機器人將決定哪些報道值得寫,應該如何寫,以及向哪些讀者展示。這意味著,機器人將擔任類似主編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