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芳 鄧奎才 張懷珠 王興環(huán)
摘要利用Micaps實況資料和常規(guī)自動站觀測資料,對2018年5月1-3日延邊地區(qū)一次雨夾雪過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這是一次典型的回流降雪過程,高空槽前強烈的輻合上升提供了穩(wěn)定的動力條件,低渦系統(tǒng)前部西南暖濕氣流為延邊地區(qū)帶來充沛的水汽,是產生強降水的有利條件。降水過程中高空系統(tǒng)勻速緩慢東移,低層系統(tǒng)加速東移,偏東的低空急流改變延邊地區(qū)上空溫度的垂直分布,降水相態(tài)發(fā)生轉變。降雪開始時間與大氣中下層風向轉為偏東風和風速增大相對應。
關鍵詞 降雪;回流;降水相態(tài);0C層高度;吉林延邊;2018年
中圖分類號 P426.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5-0173-02
冬季暴雪、夏季暴雨等是國內外常見的災害性天氣,對此已經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于鮮見的五月降雪及降水的相態(tài)轉換的研究越來越重要。王洪霞等研究表明,不同的降水相態(tài)會給農業(yè)生產帶來不同的影響,特別是在春季干旱少雨的背景下,一場雨會緩解前期旱情,但當降水相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將會帶來災情。廖曉農等研究指出,回流東風增強、層次變厚的過程中會發(fā)生降水相態(tài)的轉變。
1降雪實況
2018年5月1-3日延邊地區(qū)出現1次強降水。全州平均降水量為48.1mm,最大降水出現在龍井市,為74.0mm。此次過程前期4月下旬雨量相比常年同期少95.5%,居歷史同期少雨第5位,此次降水很好地緩解了大田旱情。5月2日下午至夜間,延吉、和龍、龍井、安圖4個縣(市)出現雨夾雪天氣,和龍積雪深度達到9cm。此次雨夾雪是近13年以來首次出現,自1953年有氣象資料以來,延邊地區(qū)5月僅出現7次雨夾雪天氣。
2環(huán)流形勢分析
降水發(fā)生前期5月1日20:00,500hPa中高緯地區(qū)呈“兩槽一脊”的形勢,從鄂霍次克海向西南延伸出一條大槽至我國華北地區(qū),延邊地區(qū)受槽前西南氣流控制,850hPa形勢與500hPa類似。如圖1(a)所示,5月2日8:00500hPa,延邊地區(qū)位于槽前,持續(xù)受西南氣流控制,此槽較上一時次沒有移動,但較上一時次向南加深。如圖1(b)所示,850hPa朝鮮半島中西部形成一個低中心,中心強度為140dagpm,延邊地區(qū)位于低中心北部,受東北氣流控制。如圖1(c)所示,5月2日20:00500hPa從東西伯利亞經東北平原至黃海有一南北走向的槽,與上一時次相比,槽北部沒有移動,槽南部東移了約1/2緯距。延邊地區(qū)位于槽前西南氣流控制區(qū)。如圖1(d)所示,850hPa上一時次的低中心東移至朝鮮半島中東部,中心強度為136dagpm,較上一時次加強。延邊地區(qū)受較強的東北急流控制。
綜合分析可知,槽前深厚的西南氣流和強烈的抬升運動是觸發(fā),此次降水的主要機制之一,源源不斷的西南暖濕氣流有利于降水的持續(xù)而形成較大降水量。降水時段內,500hPa高空槽穩(wěn)定控制延邊地區(qū),850hPa低中心向東南移動,東北向的低空急流為延邊地區(qū)帶來冷空氣,使降水相態(tài)在5月2日20:00發(fā)生變化,由雨轉變?yōu)檠?/p>
3降水相態(tài)分析
以延吉站為例,降水前期5月1日20:00,如圖2(a)所示,700hPa以下溫度露點差較上一時次明顯減小,水汽增加。整層大氣溫度垂直遞減率較小,近地面925hPa出現淺薄逆溫層,近地面溫度比較高,這一現象與徐輝等的研究結論相一致。5月2日8:00,如圖2(b)所示,逆溫層消失,0°層高度較上一時次降低,大氣中上部溫度露點差較上一時次減小,大氣中水汽含量持續(xù)增加,濕層范圍擴大,近地面層溫度有所降低,但是地面溫度仍然很高。大氣中下層風向由偏西風轉為偏東風,風速較小。如圖2(c)所示,5月2日20:00高低空溫度露點差都非常小,高低空水汽含量非常充沛,0C層已經下降到地面,較上一時次近地層溫度急降,地面溫度也降至0C,使降水相態(tài)發(fā)生轉變,非常有利于降雪的產生,同時大氣中下層偏東風風速增強,降雪強度增大,與李青春等的研究結果相符。
4結論
這是一次回流降雪過程,延邊地區(qū)上游槽前輻合上升與低層偏東回流受西部長白山脈的阻擋形成的上升氣流疊加,產生強烈持續(xù)的大范圍抬升運動是此次降水的動力機制5-0。源源不斷的水汽輸送和深厚的濕區(qū)是造成這次降水量級比較大的原因。
降水過程中850hPa系統(tǒng)移動加快,低空由西南氣流轉變?yōu)槠珫|的急流,冷空氣快速插人,使降水相態(tài)發(fā)生轉變,由雨轉變成雪,降雪開始時間與轉向偏東氣氣流和偏東氣流速度增加的時間相一致。
5參考文獻
[1]王洪霞,苗愛梅,董春卿,等.山西一次春季降水過程相態(tài)變化的成因分析[J].高原氣象,2013,32(6):1794-1797.
[2]廖曉農,張琳娜,何娜,等.2012年3月17日北京降水相態(tài)轉變機制討論[J].氣象,2013,39(1):28-38.
[3]徐輝,宗志平一次降水相態(tài)轉換過程中溫度垂直結構特征分析[J].高原氣象,2014,33(5):1272-1280.
[4]李青春,程從蘭,高華,等.北京一次冬季回流暴雪天氣過程的數值分析[J].氣象,2011,37(11):1380-1388.
[5]向燕蕓,陳亞寧,張齊飛,等.天山開都河流域積雪、徑流變化及影響因子分析[J].資源科學,2018,40(9):1855-1865.
[6]杜古爾加甫·杜曉蘭.尼勒克冬春季降雪氣候特征分析[J].農家參謀,2018(1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