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素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和推進,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也在不斷完善。新課標提出要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通過師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和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本文通結合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際,探討初中歷史課堂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 ?師生互動? ?教學? ?策略
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獲得歷史文化知識和人文修養(yǎng),建設學生的良好品格,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然而,在實際的初中歷史教學中,由于歷史是一門嚴謹的文字性學科,涉及到許多時間、地點、事件和人名等需要記憶背誦的固定基礎知識,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難免覺得枯燥乏味,產生抵觸心里。這種現象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1]。為了成功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教師在教授初中歷史知識的同時,積極采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調動課堂活躍氣氛,營造師生間的良好和諧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整體上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初中歷史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內涵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嚴重的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多元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轉變學生在傳統(tǒng)教學中的被動地位,實現學生的學習主導性,通過構建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實現更優(yōu)化的教學模式。換言之,初中歷史教師只有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才能更好地與學生進行學習上的溝通,從而避免學生對初中歷史知識知識一味的機械性背誦,而不理解其深刻內涵。在此基礎上,初中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情況和知識掌握情況對教學進度進行合理科學的調整,讓學生不會對歷史學習產生挫敗感,時刻保持熱情和興趣,在整體上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2]。
二、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互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由于當前我國評測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手段是通過試卷評分考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當代人的競爭意識越來越強,在學校中很多教師也存在著競爭意識。很多學校和教師為了在全國大型考試——中學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卷面成績,只重視發(fā)展學生應對考試的能力,而不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這種現象體現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就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只重視給學生勾畫出考試重點,讓學生死記硬背,而忽略了對歷史的深層次講解,也就缺少了很多課堂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初中歷史課堂對于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的忽視非常不利于學生的頭腦開發(fā)。學生通過機械性死記硬背的歷史知識看似記憶扎實,但并沒有真正理解其中含義,長此以往,不僅初中歷史課堂不能實行高效率學習,對學生的今后發(fā)展也非常不利。
(二)互動目標不明確,互動形式單一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很多學校已經對師生互動教學方法引起了重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師生互動目標不明確,師生互動形式過于單一的問題。很多初種歷史教師在課堂與學生進行互動時無法準確的把握教學主線,從而不能對學生的習得情況進行合理的指導和有效的監(jiān)督,造成學生學習缺乏目標性等結果,降低了初中歷史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性。當前,對于初中歷史課堂展開的師生互動活動的主體主要是學生和教師。由于人們思想上的誤區(qū),在課堂活動中就只重視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而忽視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可以及時發(fā)現學生學習過程的困惑和難題,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3]。
(三)互動內容過于簡單
在當前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由于對師生互動教學方法理解不夠透徹,致使其認為所謂的師生互動教學活動就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對其解答的過程[4]。這種對師生互動教學方法的片面理解導致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雖然很多,但是卻缺少實際價值。這種現象還會使學生對過多無價值的問題產生厭倦,不僅達不到互動課堂的預期效果,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理想的師生互動關系應該是教師設置巧妙又難度適中的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其真正的思考,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而當前很多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選擇的互動內容通常過于簡單,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無法達到實行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的目的。
(四)互動方案設計不合理
課堂互動教學無法在初中歷史課堂有效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認為課堂時間不充足。很多初中歷史教師認為師生之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浪費時間,會延誤歷史課程進展。這是不正確、不客觀的判斷。課堂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是教師的基本職責。認為課堂互動教學浪費時間是教師教學設計不合理的表現。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和教材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過程進行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才能發(fā)揮作用,營造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做到真正的節(jié)省學學生學習時間,使學生完高效率的歷史學科學習。
三、初中歷史師生互動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開展互動教學模式的保障。教師和學生只有準確的了解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身份,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更好的配合,創(chuàng)建高效率的教學模式。因此,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中師生互動頻率的有效策略。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需要有意識的創(chuàng)建與學生的融洽關系,構建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優(yōu)質的學習氛圍中大膽的提出質疑、勇于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也能在學生的主動發(fā)言中對學生進一步加深了解,針對學生的特殊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達到教授與學習高度統(tǒng)一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在教學互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還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5]。
(二)優(yōu)化互動教學環(huán)節(jié)
合理優(yōu)質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通常不是教師臨時突發(fā)奇想,而是經過嚴謹精密的課前準備設計出來的。教師要在備課階段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課本內容提前設計好教學方案,包括問題的設置,時間的控制等,盡可能的豐富教學形式,通過教師間的良好互動為學生帶來充滿趣味性的教學過程,來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整體效果。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者對情境進行模擬,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的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縱向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校整體歷史教學質量。
(三)順應學生思考模式
初中階段是人生成長整個過程中較為特殊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在思想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性,但是從總體來看,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他們的思考能力正處于半成熟的階段。這就導致他們的情感極其細膩,思想活躍也跳躍,對教師通常采取的“填鴨式”灌輸教學和枯燥的死記硬背產生厭煩心理。同時,他們還對歷史知識充滿了好奇和渴望。這就要求教師采取更生動的互動模式進行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注意抓住初中生的性格特點,設置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和教學內容,才能更好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而引發(fā)他們獨立思考。
(四)引入故事激發(fā)學生興趣
通過講述歷史故事來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歷史的熱情。在教學互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通過歷史故事將學生帶入歷史情節(jié)中,然后進行問題設置,讓學生和學生進行互動學習,交流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還可以擴寬學生的思維,增進同學之間的友情。通過引入歷史故事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手段。
(五)完善當前互動教學模式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在原有的互動模式上不斷進行完善。教師需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了解當下社會的熱點問題,才能在設置歷史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時保證新穎有創(chuàng)意的教育方案。教師在進行教學互動環(huán)節(jié)設計時還要注意問題設置的梯度不要過大,避免學生由于問題太難而受到打擊。教師還應該在教學互動中盡可能的設置開放性問題,對培養(yǎng)學生開放性思維大有益處。除此之外,在落實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充分發(fā)揮其課堂引導者的作用,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解決,幫助學生積極參加歷史課堂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保證歷史教學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互動教學在我國初中歷史教學中已經廣泛應用,不僅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有很大的幫助。然而,當下在歷史課堂落實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還存在一些問題,教育者應該積極解決問題,深入認識互動教學的作用和意義,才能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從而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蔣本貴.試論初中歷史師生互動教學的策略構建[J].才智,2015,(30).
[2]袁小榮.試論初中歷史師生互動教學的策略[J].教師,2012,(06):93.
[3]王家瑾.從教與學的互動看優(yōu)化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教育研究,1997,(01).
[4]李歡.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5]胡常海.新課標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探[J].教學研究,2010,(33):86-89.
(作者單位:山東德州太陽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