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毅
(河南經濟貿易技師學院 河南新鄉(xiāng) 453000)
下刀點是數控加工程序中必須要設置的。下刀點應位于工件以外,并和工件構成一定的關系。例如,在毛坯為100*100*30mm的45#鋼上加工外輪廓為整圓R40mm(加工深度為3mm)時,假設設計基準在毛坯上表面的中心處(即工件坐標系零點(X0,Y0,Z0)),刀具為Φ12的硬質合金立銑刀。根據以上已知條件,我們不難得出:采用圓弧切入或切線延長線都可以完成加工。首先我們按照假想圓弧切入法來加工,我們選擇這個整圓在X軸的最右邊一點(X40,Y0)作為我們的加工切入點,設置假想半圓弧R30與(X40,Y0)這一點相切,不難計算R30的上下兩點分別為(X70,Y30)和(X70,Y-30),因為還要加上刀具半徑補償值,所以刀具的下刀點和退刀點都可以設置在(X80,Y0)處,假想圓弧切入法程序段如圖1所示。我們再按照切線延長線切入法來加工,為了計算方便,我們選擇這個整圓在X軸的最右邊一點(X40,Y0)作為我們的加工切入點,假想切線延長線應該在X40并與Y軸平行的這一條直線上,我們設置下刀點:(X40,Y-60),退刀點:(X40,Y60),加工前還要建立刀具半徑補償(X40,Y-55),加工后要取消刀具半徑補償(X40,Y55),切線延長線切入法程序段如圖2所示。
圖1
圖2
圖3
圖4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上述兩種下刀點的設置都是可以使用的。但是,真正運用到實際生產中時,就需要考慮如何設置和優(yōu)化了。當我們遇到大批量生產時,如何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就成為了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一件加工品省掉3秒鐘,那1萬件可以節(jié)省的時3萬秒也就是8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有效的提升了加工效率和節(jié)約了生產成本。當然,生產工藝的優(yōu)化包含了各個方面,我們今天只就加工程序中的一個點(下刀點)的設置來闡述優(yōu)化的重要性。
我們還拿上面的例子:毛坯為100*100*30mm的45#鋼上加工外輪廓為整圓R40mm(加工深度為3mm)時,假設設計基準在毛坯上表面的中心處(即工件坐標系零點(X0,Y0,Z0)),刀具為Φ12的硬質合金立銑刀。首先分析刀具直徑為Φ12mm,也就是理論上刀具下刀點在(X56,Y-56)時就不會產生刀具干涉問題,分別采用圓弧切入和切線延長線兩種方法來編制加工程序,如圖3和圖4所示。
在這里我們把下刀點盡可能的設置在工件以外但離工件最近的點上。另外,在加工下刀前也專門用了F1000來提升加工速度,在建立刀具半徑補償時也盡可能的縮短走刀長度來提升效率。從原來的X80改為X56,僅就這一項上按F300來計算,進退刀時間將縮短近10秒鐘,如果生產1萬件將節(jié)省近28個小時的時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對于我們的日常教學實習來說,可以將常規(guī)的下刀點設置講給初學者用于實踐。但是對于馬上要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來講,要提升他們對刀具走刀路徑優(yōu)化的認識和理解,以便于學生在今后工作崗位上的合理使用。對于小批量加工時,優(yōu)化刀具路徑意義不大,但是對于大批量生產時,除了采用合理的數控加工工藝加工之外,更應該合理優(yōu)化刀具走刀路徑,在滿足加工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減少走刀長度和走刀時間,這樣才能顯著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經濟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