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氣管受損、彈性組織破壞引起的持續(xù)支氣管、肺部疾病,"/>
韓榮光
海南省瓊海市中醫(yī)院急診科 571400
支氣管擴張是由于直徑>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氣管受損、彈性組織破壞引起的持續(xù)支氣管、肺部疾病,具有感染率高、病情易反復的特點。支氣管擴張患者出現感染后會出現支氣管阻塞,加重病情,因此使用合理的抗生素使感染得到控制至關重要,以往研究顯示,單一藥物治療效果不佳[1],因此,本文將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與阿米卡星聯用對支氣管擴張伴感染患者進行治療,并分析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9月于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療,并明確診斷支氣管擴張的患者82例,診斷標準參考2012年成人支氣管擴張癥診治專家共識中診斷標準[2],并經病原學檢查證實為細菌感染。入組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17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4.22±4.09)歲;對照組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3.40±4.1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基礎治療,包括吸氧、止咳化痰、營養(yǎng)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照組給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國藥準字H20051607,生產廠家:湘北威爾曼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1.5g/瓶),3.0g/次,1次/d,靜脈滴注,療程為7~10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國藥準字H51021246,生產廠家:成都市海通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2ml:0.2g),0.2g/次,1次/d,靜脈滴注,療程為7~10d。
1.3 觀察指標 檢測誘導痰中二聚體-65(P65)、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含量,具體方法:囑患者清晨漱口后深咳,收集痰液,放置離心管中,離心后取上清液,運用ELISA法檢測IL-6、TNF-α、P65含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運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運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誘導痰中P65、TNF-α、IL-6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P65、TNF-α、IL-6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上述指標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支氣管擴張病程較長,病情發(fā)展較緩慢,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支氣管擴張易合并細菌感染,炎癥介質可破壞支氣管管壁平滑肌和彈力支持組織,因此,抑制氣道局部的炎癥反應對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療中發(fā)揮積極作用[3]。NF-κB通路是慢性炎癥反應的主要通路,近年來,NF-κB通路在支氣管擴張肺部炎癥破壞中的影響也不斷的被學者關注[4],P65/P50異二聚體是NF-κB通路中可以激活炎癥反應的主要指標,檢測P65水平可反映NF-κB通路的激活情況,同時可誘導TNF-α、IL-6等炎癥因子的釋放,因此,在本文中以P65、TNF-α、IL-6為主要觀察指標,探求聯合應用抗生素對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患者NF-κB通路的影響。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誘導痰中各因子比較
注:t1/P1:觀察組內前后對比值;t2/P2:對照組內前后對比值;t3/P3:兩組治療后組間值。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P65、TNF-α、IL-6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治療后兩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抗感染治療可抑制炎癥反應,聯合應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與阿米卡星可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抑制NF-κB通路激活,臨床療效確切。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和阿米卡星均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抗生素,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作為第三代半合成青霉素,抗菌譜廣,主要抵抗β-內酰胺酶,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以往研究結果顯示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的抗菌有效率達78.16%,臨床癥狀改善明顯[5]。阿米卡星屬于半合成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主要針對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感染,且具有抗菌作用強、價格低廉等特點。因此,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患者可聯合應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和阿米卡星,抑制炎癥反應,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