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三是學生沖刺高考的最后階段,英語復習工作則是對三年英語所有知識進行復習,這是一個非常繁重的任務。如何才能夠更好的進行英語復習教學是每一個英語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本文就翻譯練習法在高三英語復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詳細探討,通過文章的探討讓其他英語教師了解其在應用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解決方法,從而提高復習教學效果,讓學生自身英語水平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關鍵詞:高三英語;復習教學;翻譯練習法;應用
一、 前言
英語作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學好英語是每一名學生的任務,這一點在高考中便得以體現(xiàn)。高三英語復習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兩部分內(nèi)容是句型與詞匯,而翻譯則需要以句型為依據(jù),并組織詞匯來進行交流。但是,在復習教學中如果依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則難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翻譯練習法在其中則能夠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下面筆者就針對翻譯練習法的應用進行詳細探討。
二、 翻譯練習法的簡介
所謂翻譯練習,主要是指針對翻譯方面所進行的練習,利用翻譯練習法能夠有效掌握英語語言技能的應用,并且通過進行大量的翻譯來掌握英語知識。根據(jù)相關學者所進行的研究,在高中階段所進行的翻譯練習從思考過程來講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nèi)容:第一是處理所得到的語言信息;第二就是要降低母語的干擾,將自己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放在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當中進行處理。從某種意義來講,翻譯練習能夠更加有效的幫助學生認識到英語和漢語的區(qū)別以及各自所擁有的特點,以此來提高語言的應用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三、 翻譯練習法在高三英語復習教學應用中的問題
在高三英語復習教學中,為了提高英語復習教學效果,教師需要豐富教學法,翻譯練習法是對學生翻譯能力進行訓練,對相關英語知識的應用,從而讓學生更加扎實的掌握英語知識。但是,翻譯練習法在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其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翻譯設計過于陳舊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為了提高英語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需要對其進行理論培訓,但是在課程開發(fā)與設計上卻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從當前教師對于翻譯練習法的應用情況來看,其主要是根據(jù)教材課后當中所出現(xiàn)的幾個句子進行練習,而句子的翻譯則是圍繞著課文內(nèi)容來展開的,練習的內(nèi)容基本為課文中常見的詞組或是單詞。由于缺少正確的示范,學生在進行翻譯時通常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名詞的單復數(shù)形式、句子結(jié)構(gòu)錯誤等等。另外,教師對學生所進行復習訓練的題型也都是各類練習冊中的內(nèi)容,但是這些題型都是經(jīng)過多年積累所形成的較為老套的題目,其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當下時代對于學生自身英語能力的要求。因此,翻譯設計問題嚴重影響了翻譯練習法的應用,無法為正在沖刺高考的高三學生提供有效幫助。
(二) 教學方式過于死板
為了應付高考,當下高三英語復習教學工作依然是以教師為核心,學生只需要將高頻考點等方面內(nèi)容死記硬背下來即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氛圍相對較為壓抑,而且上課方式也是非常的老套與死板。首先是對英語單詞進行復習,然后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jié),并告訴學生在英語高考中哪些詞組、語法是重點考點。在英語課后作業(yè)布置上也是以做題為主,通過做大量的習題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這種教育方式雖然能夠產(chǎn)生一定成效,但是想要進一步提升學生英語能力是難以達到的。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非常重視讀寫方面的訓練,對于聽說這兩方面的教學相對較少,導致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較差。面對這一情況,就需要教師能夠根據(jù)教學工作的具體情況來改變當前的教學模式,并通過利用翻譯練習讓學生鞏固相關知識點,從而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存在嚴重中式英語
在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在英語翻譯練習上并沒有給予重視,對于重點內(nèi)容也沒有進行講解,再加上學生非常喜歡使用電子詞典進行英語翻譯,極易出現(xiàn)“中式英語”。例如“門票價格”的翻譯,很多學生在翻譯練習當中將其翻譯為“the door ticket price”,這種翻譯是根據(jù)中文的習慣逐字進行的翻譯,而正確的翻譯則為“the admission price”。類似這種現(xiàn)象還有很多,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差異造成在語言形式上出現(xiàn)了很大的不同,而高三學生在英語知識的學習上又不能真正投入到英語環(huán)境中,導致其在英語翻譯上的水平相對較低。而英語知識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學生所具有的翻譯能力,不論是閱讀理解還是文章的寫作都以學生翻譯能力為基礎,如果缺少翻譯能力,那么學生遇到較難的問題和句子時則難以準確翻譯出其具體的含義,對于學生在回答英語問題上難以起到作用。所以,在高三英語復習過程中,應當利用翻譯練習法有效改正學生自身所存在的中式英語,這對于提高學生英語能力和考試成績來說能夠產(chǎn)生積極作用。
四、 提高翻譯練習法應用的有效措施
要想充分發(fā)揮翻譯練習法的作用,應當采取措施解決其在應用中所存在的問題,其具體措施如下所示。
(一) 改變翻譯設計思路
針對當前翻譯練習題過于陳舊的情況,教師應當根據(jù)當前英語高考形式以及英語教學內(nèi)容進行新型題目的設計。首先,在進行翻譯習題設計時,應當以教學大綱與目標為基礎,并根據(jù)近期社會上所發(fā)生的熱點事件設計出貼近于學生生活的翻譯類題目。學生在利用翻譯練習法進行英語練習時,根據(jù)自身對于句子內(nèi)容的理解,能夠更加容易理解和翻譯句子,吸收教師讓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點。其次,教師所設計的翻譯題目在難度上要適宜,應當以學生當前英語水平作為標準,所涉及的內(nèi)容要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能做到既有針對性又有全面性,這對于高三學生的英語復習能夠產(chǎn)生積極作用。最后,設計的翻譯練習題在內(nèi)容上要具有趣味性與新穎性。輔導練習資料當中所出現(xiàn)的翻譯練習題目本身相對較為枯燥,對于學生來說缺乏吸引力,因此在進行新題型的設計時要有效解決該問題。在題目設計上要具有較強的立體性,能夠?qū)⒂⒄Z三年所學習到的知識盡量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效果。綜上所述,翻譯練習題的設計要以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設計,充分發(fā)揮出翻譯練習法在提升學生英語能力方面的作用。
(二) 改變英語教學模式
傳統(tǒng)英語復習教學模式在當下已經(jīng)無法滿足教學工作的需求,需要采取新的教學方式,而英語教學工作都是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進行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積極發(fā)言,投入到英語學習當中。如今,教學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好,給每一個教師都配有信息化的設備,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一些視頻資料來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例如,播放學生所學習的英語電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情況選擇播放中英雙字幕電影還是只有英文的電影,讓學生通過在看電影的過程中翻譯英語的意思,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另外,翻譯練習法的使用還可以以書面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教師根據(jù)復習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掌握,為學生設計翻譯練習題。教師編制一小段英文文章,將復習過程中的相關知識囊括在其中,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該文章段落的翻譯,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促使其在高考中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成績。
(三) 增加有趣的課外活動
英語的學習與其他科目存在一定的不同,其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學習英語知識,而且還可以在課外學習相關知識。例如,通過舉辦豐富的課外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或者舉辦演講比賽、播放英文歌曲等等。以演講比賽為例,其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和英語翻譯能力,首先讓學生將自己所演講的內(nèi)容以中文的形式寫出來,然后再將稿件翻譯成英文,如此便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翻譯能力,使得學生翻譯水平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而且,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還能夠給處于高度壓力的高三學生緩和學習壓力,同時為其提供一定的英語環(huán)境,讓學生之間進行學習與交流,從而形成較為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
五、 總結(jié)
總之,通過不斷加強學生在英語翻譯上的練習能夠產(chǎn)生更好的英語教學效果,而且還能夠提高高三英語復習教學質(zhì)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從翻譯練習法在應用過程中的具體情況來看,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影響了其使用效果。因此,翻譯練習法在應用過程中設計工作應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對其在英語知識應用方面的能力進行改善,讓學生理解中英雙語之間所存在的不同,更加扎實掌握英語單詞、詞組、語法等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郭峰.翻譯練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漳州:漳州師范學院,2012.
[2]何忠華.談翻譯練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3,5(7):92.
[3]羅勇.翻譯習題的設計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3(4):72.
[4]葉詠梅.教學翻譯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教師,2012,12(8):16-20.
[5]何小英.“閱讀領先”教學法在高中英語復習中的運用[J].師道(教研),2011(9):92.
[6]陶靜.翻譯練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4(34):47.
[7]楊立國.學案教學在高三英語復習課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下),2016(24):123.
[8]董菡.論翻譯練習法對英語應用能力提高的作用[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1(4):39-40.
作者簡介:
鄭芳,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