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有生活但是不會表現(xiàn)生活,有想法但是表達不出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本文根據(jù)筆者自身的經(jīng)驗,探討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廣泛積累素材,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方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積累;素材;作文教學
小學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在作文教學中素材的積累能夠促進寫作水平的提升。因此,通過廣泛積累素材來提高教師的作文教學質(zhì)量是勢在必行的。
一、 走進大自然,注重細節(jié)觀察
讓學生走進自然,通過觀察細節(jié),積累作文的寫作材料。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就像一個噴泉,文章就像一條小溪,源頭豐富,溪水自然生動。葉老所說的這句話實際上是在提醒大多數(shù)的中國老師:寫作是現(xiàn)實生活的衍生物。教師需要帶領小學生仔細觀察生活的細節(jié),廣泛積累寫作材料。
在大自然中有著豐富的物種,這些都是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積累寫作材料的最好的觀察環(huán)境。教師需要組織班級中的學生走進大自然,開闊視野,豐富校外課程,學生也可以利用放學后的時間,或者周末、假期、春游和秋季進行旅行,觀察大自然。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學生能夠仔細觀察可愛有趣的動物,季節(jié)性的植物,人物在大自然中的行動等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隨時找出最新的作文寫作切入點,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以便能夠及時積累學生的作文材料。
二、 走進圖書,增強閱讀興趣
經(jīng)過調(diào)查,大部分學生都會對圖書中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非常感動,但他們經(jīng)常被感動后會忘記,而且印象不深。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對于學生的閱讀指導非常重要,有必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積累習慣,增強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書中關鍵情節(jié)延續(xù)的起點,聯(lián)系文本或生活現(xiàn)實,開啟合理的想象,遵循文本思想,繼續(xù)寫出故事的結尾。在學生閱讀圖書時,教師需要提醒學生積累自己最喜歡的成語和名言,從文本中積累美麗的文字和亮點,積累課堂內(nèi)外的優(yōu)美詩歌,積累一些文學知識。在課余時光,學生需要準備自己喜歡的書籍,教師幫助指導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圖書,參與摘錄和積累文字;和學生共讀文章,找到“寫作的模樣”。更重要的是,圖書能夠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發(fā)人深省的現(xiàn)象,把握微妙的“小事”,把握稍縱即逝的瞬間,思考并記錄下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逐步閱讀、積累和記憶,學生的語感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閱讀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表達能力也得到提升,學生寫作起來也更加流暢。
學生們通常不僅要注意周圍的草和樹木,還要注意周圍的人和一些事、一個場景,從大量閱讀中吸收養(yǎng)分。然后教師再及時引導學生將閱讀、思考和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寫下自己學到的東西,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像這樣長期堅持,堅持不懈,將會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 走近社會,增添生活素材
教師要引導學生走近社會,接觸更多的生活常識,為習作的寫作添加素材。因為缺少相應的生活常識,很多的學生經(jīng)常會認為在寫作的時候沒有內(nèi)容能寫。比如,在寫一篇關于人物的作文時,教師拋出如“勤勞的×××”這樣的題目,許多小學生經(jīng)常在不知道寫作前關注要寫的這個主題。教師可以首先解釋“勤奮工作”的含義,鼓勵學生觀察自己身邊所熟悉的鄰居、親戚、家庭成員、好朋友或者同學那里進行寫作。在基于記事寫作的題材中,如在寫一篇題為《難忘的游戲》的習作之前,教師需要讓學生依照學校平時舉行的游戲比賽的感受進行相應的交流。學生的寫作思路一旦被打開了,每個人提出的題目就會很精彩:100米沖刺比賽,投球命中,第一次體驗成功等。學生的作文命題非常新穎獨特,每個人的構思都充滿了真實的感受。這些具有真實感受的神秘作品來自學生,也就是“社會生活常識近區(qū)”??梢钥闯觯W生只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更接近寫作與社會生活的距離,就能使寫出的作文充滿真摯的情感。
四、 深入閱讀,作好讀書筆記
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圖書并進行深入的閱讀,通過做好讀書筆記來積累寫作的材料。“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也表明了豐富的閱讀是學生習作優(yōu)秀的基礎。如果沒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學生的習作語言就不會豐富多彩。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利用讓學生閱讀書籍和及時做筆記的學習方法來指導學生積累寫作材料。在老師的科學指導下,小學生也可以通過閱讀筆記來積累寫作的素材。比如,語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堅持每天進行日記的記錄和每周做筆記,并鼓勵學生仔細觀察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聽到、思考和感受到的東西,并用最真誠的文字記錄下來。只要學生能夠堅持一段很長的時間,那么其所寫的日記和周記都能夠成為寫作的素材。當小學生在寫作時,便會有內(nèi)容可寫。
讀懂一本書的關鍵是深入閱讀,而這樣閱讀的核心則是做好讀書筆記。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教師需要讓學生多閱讀文學經(jīng)典作品。例如,《三國演義》《名人傳》《青銅葵花》《蛙》(莫言著)等小說中的經(jīng)典段落和精彩句子進行摘錄并朗讀。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文學知識,還能夠讓學生積累寫作的材料。將閱讀和寫作進行緊密地結合在實際上是讓學生能夠更游刃有余地進行寫作。
五、 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需要更為科學、有效的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每個細節(jié),熟知相關的生活常識,悉心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圖書,做好日記、周記、摘抄等讀書筆記,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的寫作思路才能迎刃而解,真正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習作。
參考文獻:
[1]胡生友.素材資源群:表現(xiàn)生活的星光[J].語文教學通訊,2018(13).
[2]孫婕妤.積累素材,寫作方可“破繭成蝶”[J].語文教學之友,2018(9).
作者簡介:
陳瓊,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