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 要:本文基于對審計工作的深入了解,闡述了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應當考慮的重要因素,針對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分析審計風險與內部控制的評估結果、會計報表各項目的金額及其波動幅度及會計報表各項目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以往的審計經驗和審計目的等影響因素,為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審計風險;重要性水平;審計目的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審計工作愈來愈發(fā)揮出其重要作用,同時其作為一種監(jiān)督機制能有效查明經濟活動與標準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從而對收集和評估的證據(jù)作出客觀評價,能保障整體流程和相關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正確性,能真正意義上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
一、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應當遵循的重要原則
審計工作是具有一定獨立性的經濟監(jiān)督活動,以相關政策為主要活動依據(jù),主要面向國家各級政府、金融機構、企業(yè)事業(yè)組織和財政收支等開展審查的具體工作。想要有效確定或運用重要性水平,具體應把握以下兩個重點原則:第一,必須充分考慮審計風險和審計重要性之間的關系;第二,在重視錯報金額的基礎上,必須兼顧錯報性質,并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政策,切實做好行政處罰工作與審計重要性原則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可具體分為違法犯罪的錯報、履行法律義務的錯報和影響財務收益的錯報三種主要形式,對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有著深遠影響。
二、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
(1)審計風險與內部控制的評估結果
審計風險指的是在企業(yè)進行財政審計工作過程中,對含有重大不實事項的財務報表可能會產生錯誤的判斷,同時還受內在、控制和檢查等多種風險因素的影響。而內部控制具體表示的是通過某種有效方法或手段加強企業(yè)內部審計工作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制約的措施和規(guī)程,在此基礎上,內部控制的嚴密程度直接決定著審計工作的相關會計數(shù)據(jù)和經濟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由此可進一步對審計工作的深度、范圍等進行有效確定。
想要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必須在審計工作正式開展前,做好審計風險和內部控制的評估工作,同時對被審計單位財務管理機構的綜合性能進行分析和評估,確保其內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真實性、正確性、合理性和健全性,從而能在真正意義上確定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相對來說,審計風險和內部控制的評估結果對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具有一定影響。比如:在實際企業(yè)財務運作過程中,如果評估的可靠性較高,則相應的可提高重要性水平,從而達到節(jié)約審計成本的目的。相應的如果水平較低,審計人員需收集較多的相關審計資料和證據(jù),從而有效降低審計風險,進一步實現(xiàn)對重要性水平的高效控制。
(2)會計報表各項目的金額及其波動幅度及會計報表各項目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審計重要性水平是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嚴重程度在特定環(huán)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其在量上表現(xiàn)為審計重要性水平。其重要性水平主要指的是以下兩方面:
第一,財務報表層次。會計師想要有效制定相應的審計工作計劃,必須提前對被審計單位、審計工作流程、審計目標以及財務報表等各個項目的具體內容、實際目的和性質,以及具體項目金額和浮動范圍等因素進行熟悉和掌控,以此為基礎對審計工作的重要性水平加以確定,同時也能及時發(fā)現(xiàn)項目金額出現(xiàn)的問題。企業(yè)想在財務報表計劃階段對重要性水平進行確定時,審計人員需針對實際工作的運行情況,選擇一個具有規(guī)范性的基準,并采用固定比率、變動比率等對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加以確定。
第二,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認定層次。在審計工作中,主要是應用審計抽樣的方式來對樣本的規(guī)模加以確定,其應用方法分為分配法和不分配法兩種。分配法的應用對象通常情況下為資產負債表項目,因此一般情況下,以項目本身在報表中所占金額來說,比重所占數(shù)量越大,則出現(xiàn)錯誤的幾率就越高;不分配法的應用指的是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不分配至多層認定層次進行分配,比如審計交易、項目金額和報表等,應用此種方式能對審計工作的項目性質、目的以及錯報后的數(shù)量累積進行匯總,并根據(jù)審計工作的實際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
(3)以往的審計經驗和審計目的
以往的財務審計經驗和審計目的也是影響審計重要性水平確定的關鍵因素,具體可根據(jù)企業(yè)歷年的報表審計檔案,對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進行分析,并針對現(xiàn)階段的財務收支變化和審計目的的具體情況進行改進。審計目的則是以企業(yè)的審計總目標為基礎,根據(jù)實際企業(yè)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的具體情況,讓會計師充分認識到必須從性質上對審計工作重要性水平進行充分考慮。以審計經驗和審計目的為重要性水平確認的主要依據(jù),轉變對項目金額錯報的實際性質看法。比如:項目金額錯報對企業(yè)會計準則及相關規(guī)定、契約要求、薪資報酬的增加、經審批后的財務報表等多方面因素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程度,在此基礎上,對財務報表的實際應用和產生的經濟決策都會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注冊會計師需針對企業(yè)實際的報表審計情況,對整體項目工作進行精準判斷,避免出現(xiàn)項目金額錯報的情況。
三、結論
綜上所述,確定審計工作重要性水平是滿足現(xiàn)代化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而審計重要性水平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的始終,因此,必須做好對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確定工作,針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在原有基礎上改進和加強,切實提升審計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照萱.對審計重要性水平認定與應用的思考[J].現(xiàn)代營銷(下旬刊),2018(12):248.
[2]張秀婷.論會計與審計的重要性原則[J].智庫時代,2018(33):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