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霞 賴小芳 邱莉萍 米敏 劉也楠 陳銀龍
摘要 [目的]為進一步提升大眾對野生三葉青資源的保護意識,開發(fā)三葉青觀賞價值。[方法]通過對不同野生三葉青資源進行立體盆景觀賞栽培研究,提出三葉青適宜立體搭蔓盆景觀賞。[結果]三葉青適時搭蔓適宜高度為60 cm。不同的三葉青資源盆栽環(huán)境適應性不相同,6種野生資源中以磐安縣烏石村(浙江金華)的三葉青耐熱性好,長勢強,觀賞性高。[結論]利用烏石村三葉青構建了三葉青立體盆景觀賞栽培示范。
關鍵詞 三葉青;立體盆景;觀賞;栽培;耐熱性
中圖分類號 S56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3-0171-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3.05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the Stereoscopic Bonsai Ornamental Cultivation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publics awareness of the protection of wild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resources, the ornamental value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was developed.[Method]Through the study of stereoscopic bonsai ornamental cultivation of different wild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resources, it was proposed that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was suitable for stereoscopic vine bonsai viewing.[Result]The suitable height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timely vine was 60 cm.These resources had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among them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from Wushi of Panan(Zhejiang.Jinhua) had strong heat resistance, vigorous growth and great ornamental value.[Conclusion]Stereoscopic bonsai cultivation system is built with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from Wushi.
Key words Tetrastigma hemsleyanum;Stereoscopic bonsai;Ornamental;Cultivation;Heat resistance
基金項目 浙江省臺州市農(nóng)業(yè)科技重點科研攻關項目(14NY05)。
作者簡介 洪霞(1987—),女,浙江臨海人,農(nóng)藝師,碩士,從事中藥材育種、組培及生理生化分析鑒定研究。*通信作者,高級農(nóng)藝師,碩士,從事中藥材栽培育種、花卉新品種選育以及組織培養(yǎng)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3-04
三葉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又名金線吊葫蘆、石老鼠、蛇附子、石抱子,是重要的藥用植物,全株可以入藥,常用于治療肝炎、小兒感冒發(fā)燒、支氣管炎等疾病,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1]。三葉青的主要有效成分為黃酮類物質(zhì),藥理試驗表明具有抗腫瘤的作用[2-3]。在民間,三葉青的來源基本為野生資源,存在過度采挖的現(xiàn)象。目前,已有研究著力于三葉青的組織培養(yǎng)、人工栽培等繁育方式,基本可實現(xiàn)三葉青的規(guī)模化繁育[4-7]。此外,利用生物技術鑒定三葉青資源以便更好地保護這一瀕危中藥材[8]。三葉青除了藥用價值高,形態(tài)也具有一定的觀賞性[9],可通過盆景造型進一步提高對三葉青的保護意識,但有關三葉青的盆景觀賞方面的研究鮮見報道。該研究立足于野生三葉青資源,對不同種質(zhì)三葉青進行了盆栽,以及合理搭蔓研究,比較其室內(nèi)盆栽適應性,為三葉青室內(nèi)觀賞栽培提供技術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6種野生三葉青資源,分別引自小芝鎮(zhèn)岙陳村(浙江臨海)、磐安縣烏石村(浙江金華)、匯溪鎮(zhèn)孔丘村(浙江臨海)、匯溪鎮(zhèn)東坑村、黃巖區(qū)(2份,浙江臺州)。
1.2? 扦插育苗
2015年7月,截取10~15 cm帶芽葉莖段,扦插于“金色3號”基質(zhì),做好保濕,苗盤置于智能溫室大棚,防止高溫。待有新芽冒出,表明已成活。幼苗主蔓長至20 cm以上再行移栽。
1.3 移栽搭蔓
1.3.1
適宜搭蔓高度選擇。黃巖區(qū)的2份資源移栽至控根容器栽培,栽培基質(zhì)為園土+菌渣+珍珠巖(5∶1∶1),每個容器種植三葉青2株,人工遮陰。待藤蔓伸長時,采用圓筒形的鍍鋅鐵絲網(wǎng)搭架,高度為60、90 cm,每種高度各種植10個控根容器,根據(jù)藤蔓的生長情況及時牽蔓或修剪。觀察長勢,并測定最終主蔓攀爬高度。
1.3.2 室內(nèi)觀賞三葉青移栽。以6種三葉青資源為材料,采用塑料花盆(20 cm×18 cm,11 cm×13 cm)栽培,移栽基質(zhì)為松樹皮、棉籽殼(菌渣)、砂石和園土等混合,于溫室內(nèi)進行試驗,人工遮陰。每個盆種植三葉青1~2株,待植株長至40 cm左右時,以選擇好的適宜搭蔓高度進行搭蔓。
1.4 調(diào)查統(tǒng)計
每個生態(tài)種根據(jù)各自種苗數(shù)量確定種植盆數(shù),調(diào)查記載移栽成活率和耐熱性等,并觀察長勢。
2 結果與分析
2.1 立體盆景搭蔓適宜高度
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無論是60 cm還是90 cm的鐵絲網(wǎng),三葉青幼嫩頂端攀附到一定高度,皆會發(fā)生枯萎現(xiàn)象。其中,在60 cm的鐵絲網(wǎng)上,2個三葉青野生資源基本能攀附滿整個鐵絲網(wǎng)圓桶,造型較好;在90 cm的鐵絲網(wǎng)上,高度明顯過高,三葉青無法攀附滿整個鐵絲網(wǎng)圓桶,經(jīng)過測定攀爬高度,最高為75 cm,最低為43 cm,平均高度為62.2 cm,且頂端枯萎現(xiàn)象明顯,造型不佳。因此,構建三葉青立體栽培盆景的搭蔓高度應以60 cm左右為宜。
2.2 不同三葉青種質(zhì)觀賞栽培適應性比較
6種三葉青資源移栽至花盆中,共計300多盆,成活率高,達99%以上(圖1)。2016年8—9月溫室內(nèi)溫度較高,對其中5種三葉青生生長影響比較大,主要表現(xiàn)為葉片黃化脫落,莖尖枯萎,植株的整體外觀不佳(表1),影響進一步盆景搭架觀賞。但引自磐安縣烏石村的一個三葉青生態(tài)種,受高溫影響比較少,葉挺,葉色綠,黃化少,莖尖生長正常,株型美觀,比較適合室內(nèi)擺放(圖1)。以花支架(規(guī)格為60 cm)為攀附架,磐安縣烏石村三葉青野生種經(jīng)繁育、適時搭蔓,建立觀賞栽培示范體系(圖2)。
3 小結與討論
三葉青學名為三葉崖爬藤,喜陰涼,通風,在野外常著生于林下,石崖附近陰涼且具有一定濕度的地方,其具備的爬藤特性表明其可塑性較強。有研究表明,三葉青平作栽培后期導致下層葉片受蔭蔽嚴重,衰敗死亡,而立體限根栽培能降低三葉青病害、提高植株生長勢。由此可見,三葉青是適宜盆景搭蔓觀賞栽培的中藥材[10]。該試驗通過研究三葉青適宜的搭蔓高度,提出盆景觀賞三葉青適宜的搭蔓高度為60 cm左右,這樣能夠保持三葉青爬藤圍滿花架,長勢碧綠,形成較好造型。通過對6種野生的三葉青資源進行篩選,發(fā)現(xiàn)不同來源的三葉青環(huán)境適應性并不相同。其中,以浙江金華磐安縣烏石村的三葉青資源耐熱性最好,在適度的光照下保持葉片碧綠,長勢強。我國南方地區(qū)夏季炎熱,室內(nèi)栽培盆景三葉青,應選擇如磐安縣烏石三葉青耐熱性強的種質(zhì)資源。目前,三葉青野生資源被狂采濫挖,保護好三葉青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綜上所述,該研究首次提出了三葉青盆景觀賞栽培的可行性,建立了環(huán)境適應性強的三葉青種質(zhì)盆景觀賞示范體系。這將為三葉青的室內(nèi)栽培提供技術支持,進一步提升大眾對瀕危中藥材三葉青的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 李朝鑾.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122.
[2] ZHONG L R,ZHENG J X,SUN Q Q,et al.Radix Tetrastigma hemsleyani flavone inhibits proliferation,migration,and invasion of human lung carcinoma A549 cells[J].Oncotargets Ther,2016,9:635-641.
[3] 余納,吳曉尉,汪芳裕.三葉青總黃酮抗腫瘤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5,23(9):670-672.
[4] 吉慶勇,程文亮,華金渭,等.三葉青扦插繁殖技術研究[J].現(xiàn)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1,25(2):12-14.
[5] 錢麗華.三葉青的離體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8,44(1):121-122.
[6] 錢麗華,戴丹麗,姜慧燕,等.瀕危藥用植物三葉青研究進展[J].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15,27(7):1301-1308.
[7] 邵駿驊,邵衛(wèi)平,劉永立.三葉青高效快繁技術體系的建立[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5,43(35):208-209.
[8] 符淵淼.藥用植物三葉青的種質(zhì)鑒定和組培快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1.
[9] 陳斌.三葉青 中藥用觀賞兩不誤[J].中國花卉園藝,2015(2):51-52.
[10] 吉慶勇,彭昕,華金渭,等.立體栽培模式對三葉青植株生長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7,45(33):13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