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蔓
小王是個高二學生,成績優(yōu)異。然而這半年來,吃飯成了他的大難題,因為他總是擔心自己會不小心被食物噎死。
提到吃東西可能會被噎死,小王的推理很清晰:這是小概率事件,大概十萬分之一的可能性會發(fā)生。只是,既然有發(fā)生的可能性,被食物噎死的事情就會發(fā)生,并且可能發(fā)生在任何人身上,所以也可能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雖然發(fā)生的概率非常低,但不能保證不會發(fā)生。萬一真的發(fā)生了,自己才16歲就掛了,并且死得還特別難看,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p>
因此,為了防止噎死,小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首先,他減慢了吃飯的速度,以往十分鐘解決一頓飯,現(xiàn)在得吃上兩三個小時,必須細嚼慢咽。其次,他會花時間選擇相對“安全”的食物,比如流食,切得非常細碎的固體食物。最后,吃飯的同時喝下大量的水,以快速沖下可能噎到自己的食物。
盡管這樣,他還是很擔心,因為畢竟噎死的概率是存在的。與此同時,他也覺得擔心被噎死是件很難堪的事情,他也千方百計不讓同學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這個擔心。為此,他中午常常不怎么吃飯,即使打了飯,他也總是找一個角落,提心吊膽地吃上一點點,看到其他同學很快吃完了,他也不再繼續(xù)吃了。整個兒人日漸消瘦,常常感到渾身無力,參加班級的活動也越來越少。由于吃飯時間過長,小王的學習時間得不到保障,特別是影響了他完成作業(yè),由于復(fù)習功課的時間不夠,小王的學習成績也呈現(xiàn)明顯下滑趨勢。
除此之外,小王還常常會糾結(jié)于一些事情,比如為什么公理就是公理,怎么證明公理的正確性?為什么選項是ABCD,而不是DCBA?甚至在考試時因為思考這樣的問題無法完成答卷。小王也覺得思考這樣的問題沒有必要,但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常常覺得腦子里有兩個自己在打架,為此煩躁不安。
案例解析
小王糾結(jié)于證明公理的正確性、選擇順序這些想法,是比較典型的強迫思維,即腦海中反復(fù)多次出現(xiàn)某一觀念或概念,伴有主觀的被強迫感覺和痛苦感。一般而言,強迫思維的當事人完全能夠意識到這些想法是不必要的,或者是荒謬的,并力圖把這些想法從腦海中驅(qū)趕出去,但對這些想法并不能自由地加以干涉或控制,因此常有“控制不住”的體驗,同時伴有煩躁焦慮的情緒,存在自我強迫和反強迫,像兩個自己在打架。
但有些時候,強迫思維的當事人不一定能夠充分意識到想法的不必要性,甚至在旁人看來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小王擔心自己可能被噎死就是一個例子。
小王擔心自己會被噎死,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邏輯性(雖是小概率事件,但的確可能發(fā)生)。他的問題在于需要百分之百確認不被噎死。殊不知,世界上更多的事情不是百分之百確定的,因而使小王顯得有理由擔心那萬分之一的可能性。為了那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他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吃流食和細碎固體食物、放慢進食速度、隨餐飲水),以求“安全”、降低焦慮,明知這樣給自己帶來了很多麻煩(影響身體健康、學習、人際關(guān)系等)。與此同時,他也意識到這樣做有些不合理,甚至有一種羞愧感而不愿讓周圍人知道。
小王最終因嚴重影響學習生活而被家長送去就醫(yī),被診斷為強迫性障礙。在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幫助下,小王的生活逐漸回到了正軌。
提供心理健康服務(wù)網(wǎng)站讓平臺員工自主提升抗壓能力,通過團體訪談和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兩種方式采集數(shù)據(jù);用安全生產(chǎn)-心理健康模型對某海洋石油采油平臺員工進行心理健康狀況分析;結(jié)合海洋石油采油平臺生活環(huán)境和工作環(huán)境分析心理壓力源的影響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對策;建立員工之家為倒班和公休員工的心理健康需求提供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