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網絡空間教學平臺應用高職護理專業(yè)《基礎護理學》實踐教學的效果。方法:選2015級護理專業(yè)學生124例作為對照組,再選擇2016級護理專業(yè)學生124例為研究組,對照組用傳統(tǒng)教學法實施《基礎護理學》教學,研究組則采取網絡空間教學平臺教學的改革教學法,對比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情況。結果:研究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實踐成績均明顯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高職護理專業(yè)《基礎護理學》實踐教學中使用網絡空間教學平臺教學法的效果更明顯,可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考核成績,改善教學質量。
關鍵詞:網絡空間教學平臺? 護理專業(yè)? 高職? 基礎護理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8-0025-02
在護理專業(yè)中,《基礎護理學》為重要的基礎醫(yī)學課程之一,實踐性較強,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基礎護理學》的知識容量逐漸增加,但學校的課時較少[1],遂使教學內容被簡化、知識邏輯體系被弱化,教學內容與形式仍然單一,無法滿足高職對護理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使網絡平臺教學模式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相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給予網絡空間教學平臺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會更顯著。本次研究選了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實施網絡空間教學平臺的教學方法,探究其實踐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出2015級的124例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作為對照組,另外,選用2016級的124例護理專業(yè)學生作為研究組。兩組學生均為女性,研究組年齡18-22歲,平均(20.05±0.78)歲;對照組學生年齡在17-23歲,平均(20.04±1.06)歲,對比兩組學生的基本信息,發(fā)現(xiàn)無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P>0.05)。兩組學生的授課教師相同,且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材、課時及教學進度等內容均相同。
1.2 教學方法
對照組:用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基礎護理學》教學。課堂以教師授課為主導,授課前教師會根據教學大綱進行教學程序準備,按計劃、步驟等將《基礎護理學》教學原理、結論傳授各學生,完成后布置課后作業(yè),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再予以常規(guī)期中、期末考試,考核學生學習情況,以此來達到教學目的。
研究組:實施基于《基礎護理學》開放式課程網絡空間教學平臺教學的教學方法:
建立網絡教學平臺: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利用,對《基礎護理學》課程平臺輔助教學法加以建設,操作過程簡單方便,能夠對教學資料、課程目錄、考試、討論等課課程內容進行管理,使教學課堂教學更加方便、簡化,更好的重點教學內容體現(xiàn)。
組織教師培訓:學校應按時組織對教師進行培訓,培訓者為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教師,仔細講解網絡平臺教學的相關知識、操作難點、使用意義等內容。同時,分配教學任務,講師、副教授級別教師對網絡教學總體課程進行設計,授課教師則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予以監(jiān)督、反饋,助教則對上傳教學資源內容負責。
具體教學步驟:(1)學習任務發(fā)布:按照制定的教學計劃,教學應提前1周向學生發(fā)布有關《基礎護理學》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預習,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要求的任務。(2)課前預習、信息反饋:教師應向學生提供課件等的預習資源,課件視頻主要由教師于自媒體上自制,其中也可能有源于網絡的臨床真實案例,內容闡述清晰有調理性,有利于學生預習,再對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進行反饋。(3)教師對課程設計的調整:根據作業(yè)信息反饋情況,教師之間進行分析、討論,總結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出現(xiàn)的問題,以此為基礎對教學進度、教學內容與方法加以調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學生在理論成績、實踐成績方面的考核情況,每項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學生的學習成績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4.0專業(yè)軟件統(tǒng)計后對相關數(shù)據進行整理,計量資料(x±s)表示,t檢驗。在P值<0.05時,便能夠表示,本組間數(shù)據對比,存在著顯著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性。
相比對照組學生,研究組護理專業(yè)學生在《基礎護理學》的理論成績、實踐成績方面的得分均更高,組間數(shù)據對比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性(P>0.05),如表1所示。
《基礎護理學》作為基礎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必學的學科之一,實踐性強,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并不善于對各種學習資源有效利用,只是一味教材知識講授,難以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且無問題良好解決的能力,存在較大弊端,已無法滿足現(xiàn)代教學要求。
基于網絡空間教學平臺教學屬于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該種教學模式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對多媒體的使用、各種網絡資源與信息技術的利用[2],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而且更有利于對學生自主學習、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該種教學模式可對學生學習內容有效掌握加以引導。網絡教學具有開放式的網絡空間,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資源、教師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使教學、學習環(huán)境均得到了良好改善,教師利用網絡空間開展《基礎護理學》課堂教學,能夠重構、解構教學內容,再加上視頻、音頻、電子課件等方法的使用,使教學內容更加清晰了然,而上傳的資料也具有圖文并茂與交互性強的特點。而學生能在課后對課堂上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補充學習,到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等任何一有網絡處進行補充學習、課后作業(yè)完成均可,更方便學生學習,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的提高[3]。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實施給予基于網絡空間教學平臺教學模式后,學生《基礎護理學》的理論成績、實踐成績較傳統(tǒng)教學組更高,說明該教學模式實踐效果更好,教學效率更高。
綜上所述,在高職護理專業(y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應用基于網絡空間教學平臺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教學質量,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桂秋,蔣昀靚,程婭.高職高專護理專業(yè)病理生理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7,39(6):512-513.
[2] 李艷,吳俊曉,范真.基于網絡平臺的適時教學模式在高職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7,23(27):3545.
[3] 黃淑蕓, 李春深,許蓬娟.基于微信的生理學互動教學平臺的構建與應用[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9(19):42-44.
作者簡介:黃曉麗(1967-),女,安徽淮北人,實驗師,研究方向:實踐教學和實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