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靈燕
六一前夕,300余名一年級學生來到張人亞像前,舉行少先隊入隊儀式。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劉輝勉勵新隊員向校友張人亞學習,從小樹立報效祖國的志向。少先隊員在隊旗下高呼誓言: “時刻準備著,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而奮斗!”就是通過這一次次特殊的入隊儀式、入團儀式、始業(yè)教育等活動,寧波市北侖區(qū)霞浦學校把紅色基因的傳承寫進了孩子們的心里。
探索紅色校史:是什么,筑就百年正氣?
霞浦學校,是一所擁有2000多名師生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前身為霞浦學堂,創(chuàng)辦于1906年。首任校長張晚荷,對包括“中共首部黨章守護人”張人亞在內的學生進行進步思想的啟蒙;1927年張敏思、鄔保潤、金適暢等進步教師、建立了中共黨小組,宣傳革命思想;1940年鎮(zhèn)??箲?zhàn)流動施教團以學校為活動據(jù)點,抗日救亡……
為了保存這些珍貴的紅色記憶,發(fā)揮紅色校史教化育人的作用,近年來學校加大了對紅色校史、校友故事的搜集整理,以及對紅色教育場館的建設,著力打造學校紅色基因教育品牌。2018年,第一期“人亞學堂”黨建文化陣地落成,包括占地250多平方米的黨建文化綜合展廳、一個多功能黨員活動中心、一條黨建工作長廊、百年校史、紅色基因、人亞精神等元素的融入,更凸顯學校文化底蘊,獨具特色與情懷。如今,這里已是團隊員開展“紅色旗幟”組織教育、“人亞學堂”榜樣教育等主題活動的首先場所。
追尋校友張人亞:為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黨章守護人,這是人們對張人亞的親切稱呼。張人亞投身和領導上海工人運動,長期從事黨的秘密工作、檢察工作和出版發(fā)行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chǎn)黨被迫轉入地下。張人亞首先考慮的是黨的文件的安危,他將秘密收藏的文獻托付給父親: “這些書刊和文件比我的生命還重要!”那是父親最后一次見到張人亞,他心愛的兒子再也沒有回來。父親更不知道,他藏在兒子衣冠冢里的文件和書報,蘊含著無比重要的文獻價值和文物價值,包括迄今為止僅存兩本基本完好的《共產(chǎn)黨宣言》和唯——本《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案》,以及二大、三大黨章。
“比生命更重要”,這是何等的堅定!這是何等的忠誠!這是何等的大愛!隊員們被深深感動了,他們滿腔熱忱地參與到“追尋校友張人亞”實踐活動之中,以小課題研究的形式,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人手,圍繞“初識張人亞、了解張人亞、講解張人亞、歌頌張人亞、演繹張人亞”這五個方面,確定自己的研究小課題,通過小組合作開展尋找與訪問、信息搜集與處理、節(jié)目編排與修改,展示與交流等具體實踐活動,重新認識校友張人亞同志,從中汲取有益的精神營養(yǎng)。孩子們在日記中寫道: “過去學習到‘舍生忘死 ‘甘灑熱血 ‘為國為民這些詞語,始終無法理解有什么能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如今,展現(xiàn)在眼前的這段真實故事,不正是這些精神的真實寫照嗎?”
紅色基因傳承行動:拿什么,承繼那份初心?
張人亞的一生,是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生動寫照。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張人亞、走近張人亞、學習張人亞,隊員們通過各種形式參與“紅色基因傳承行動”。于是,他們成為了:
“張人亞黨章學堂”小小講解員。學校附近的新浦老屋中,以張人亞名字命名的黨章學堂正式掛牌,它是寧波市黨員教育示范基地、寧波市干部教育培訓現(xiàn)場教學示范基地,也成為了隊員們開展社會實踐的重要陣地。經(jīng)歷報名、初賽、培訓、模擬講解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3位隊員光榮成為了黨章學堂第一批紅領巾講解員。僅在2018年暑假短短兩個月時間里,就累計接待16批次500余人次的講解。
改編和吟誦紅色詩歌的小小詩人。孩子們一致認為,詩歌是抒發(fā)情感最好的表現(xiàn)形式。為此,他們先各自創(chuàng)作,然后集中討論,改編了詩歌《我驕傲,我是中國人》中的片段。2018年清明時節(jié),在霞浦街道張人亞紀念公園,隊員們聲情并茂地用詩歌歌頌人亞精神。
在電視上講述張人亞故事的小小說書先生。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寧波廣播電視集團聯(lián)合錄制的《寧波勤廉故事少年說》專題節(jié)目中,學校11名隊員參與節(jié)目錄制,12歲的張欽柏同學還向廣大觀眾娓娓講述了《清貧的金庫主任——張人亞》的故事。
真情演繹張人亞故事的小小話劇演員。為了再現(xiàn)那個年代所發(fā)生的動人事跡,隊員們在老師的幫助下設定角色、精選故事、撰寫臺詞、設計道具、排練打磨,他們的話劇作品《守護》,不僅獲得了學校師生、家長、社區(qū)居民的歡迎,更獲得了張人亞外甥女、80高齡的藝術家江碧波奶奶的肯定: “你們的演出,有真情在里面!”
社區(qū)巡回演出整臺節(jié)目的小小文藝“兵”。霞浦學?!凹t色基因傳承行動”的目的之一,就是做先進文化的傳播者。隊員們把舞臺搬到了社區(qū)。隊員張欽柏深情講述《追尋校友張人亞》實踐活動經(jīng)歷,拉開了這臺名為“初心頌”的演出序幕。觀眾們通過群舞《雪花那個飄》、配樂詩朗誦《黨章》、獨舞《樂舞》、排舞《紅船向未來》、話劇《守護》、歌曲《不忘初心》,仿佛穿越歷史,身臨其境地感受共產(chǎn)黨人的氣魄。
百年風雨洗禮,賦予霞浦學校深厚的紅色情結。學校將繼續(xù)挖掘、建設和運用好校內外紅色教育資源,實施紅色基因教育校本化研究與實踐,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