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志愿者服務精神是高校針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文化建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是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nèi)容。文章通過對學院志愿服務范圍、志愿者群體組成、志愿服務活動來反映學院志愿服務現(xiàn)狀,通過分析現(xiàn)狀提出相應的解決意見和建議,并從提高志愿者素質(zhì)、促進德育工作開展、對普通學生影響三個方面闡述以德育人的重要性。
關(guān)鍵詞:志愿服務;大學生;以德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0-0006-02
一、學院志愿服務的起始與現(xiàn)狀
以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shù)學院為例,在學院成立伊始,全體學生干部便是面向全院的志愿服務主體,志愿服務于學院建設的需要。隨著學院的發(fā)展,學生干部群體也不斷發(fā)展壯大,學院正常工作的展開需要學生干部的協(xié)助。如今,志愿活動在學生中影響越來越大,學生參與也更加積極,學院成立學院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組織學生志愿者活動,志愿活動走出學院,走入社會為社會提供志愿者服務,如陽光工程﹑愛心行動﹑美化家園、科技文化行動﹑獻血活動 、特教活動、艾滋病宣傳等,學院的志愿者在數(shù)量與質(zhì)量上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然而,參與志愿服務的大學生中真正自愿的人較少,思想觀念存在問題,對志愿者以及志愿服務的認知不夠清晰,對自己的志愿服務不能盡心盡力。部分志愿者不能夠準確定位自己,思想上沒有認同學生干部只是一個自愿服務的學生。學院面向社會的自愿服務中,部分志愿者參與度低,志愿者服務質(zhì)量較差,逐漸流于形式,志愿者自身不能夠嚴格要求自己。
二、志愿服務面臨的問題
1.大學生志愿者自身的不足
大學生志愿服務育人功能的實效性主要依靠學院學生自身內(nèi)外化程度。學院學生文化程度與經(jīng)歷相似但是作為不同的個體必定有各自的價值觀與自控力。
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復雜性與多元性,大學生的志愿服務動機也是不同的,除卻一般的社會責任與社會關(guān)懷以外,還有一些懷著獵奇與無聊的心理,更有甚者部分學院學生是為了評優(yōu)評獎而進行的功利行為,與志愿服務本質(zhì)上是愛的傳遞背道而馳。
大學生充滿活力與激情,對志愿服務存在熱情,部分學生在經(jīng)過一定的困難與挫折之后依然堅持,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在經(jīng)過寥寥幾次的志愿服務之后極為浮躁,甚至想要退出。志愿組織不得不重新招納新的成員,浪費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此類大學生經(jīng)過志愿服務后,自我提升也不明顯。
2.志愿活動宣傳面小
對志愿服務的相關(guān)普及與宣傳缺乏力度,志愿服務的參與度低。一部分學生不愿意參加志愿服務,志愿服務對學生沒有吸引力。一部分學生不知道志愿服務的相關(guān)信息。其中不愿意參加的學生是思想觀念的問題,沒有準確認知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時代發(fā)展的同時,學院學生的思想觀念在不斷變化,學校要密切關(guān)注學生思想觀念的變化,及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志愿服務觀念。同時,在選拔志愿服務志愿者之前需要加大宣傳力度,不僅要進行志愿服務的內(nèi)容宣傳,還要對志愿服務育人功能進行具體化宣傳。
3.志愿服務運行機制不完善
對于志愿者的選拔、培訓與管理沒有一套完善的體系是造成志愿服務質(zhì)量差的根本原因。志愿者本身沒有符合規(guī)定的個人素質(zhì),在志愿服務之前沒有參加正式的培訓,在志愿服務時沒有監(jiān)督制度。
(1)大學生志愿服務缺乏多樣有效的激勵機制。志愿服務本身就存在“自愿”與“公益”的色彩,這就忽視了激勵大學生。缺少社會認同與榮譽感,大學生對志愿服務的熱情也就會逐漸消減。熱情消失,志愿服務就會草草收場。這樣的志愿服務無論經(jīng)過多少次,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也難以得到體現(xiàn)。
(2)大學生志愿服務缺少配套的監(jiān)管系統(tǒng)。對于部分大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志愿服務不認真的情況,學校要進行一定的監(jiān)管,如對每次的志愿服務進行總結(jié)與評價,對不恰當?shù)闹驹阜者M行批評教育,遏制不端正的志愿服務風氣。如果不加改善,不僅會影響志愿服務的質(zhì)量,還會影響整個志愿組織的風氣,因此,一定的監(jiān)管是保證志愿服務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
三、志愿服務中以德育人的重要性
1.提高志愿者自身綜合素質(zhì)
志愿服務團隊在組織過程中,志愿者秉承自愿為人、服務他人、以德育人精神嚴格要求自己,對待他人,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加強自身行為規(guī)范和紀律要求。志愿服務團隊在統(tǒng)一化管理、規(guī)范志愿者團隊的過程中要讓志愿團隊的每一個志愿者的綜合素質(zhì)以及個人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志愿服務過程中,志愿者在從事的志愿工作中要不斷增強自我積極性,在參與活動的組織協(xié)調(diào)中提高自我認知能力,以及在不同的志愿服務活動、地點、環(huán)境中鍛煉自我適應力,主動積極提高自身以配合志愿活動主辦方。志愿服務接待他人過程中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體現(xiàn)一個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zhì)文化,在此過程中不斷改善自己、完善自己,從而不斷提高志愿者自身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與應變能力。
志愿者通過在志愿服務過程中所學的、所看的,不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促進志愿者在生活、工作以及學習中進步,在道德實踐中獲得自我反思、評價和學習的機會。志愿者通過不斷服務他人,不斷增強自身綜合素質(zhì),真正實現(xiàn)以德育人的作用。
2.促進校園德育工作的開展
廣大的志愿者服務群體以及不斷開展的志愿活動是對校園整體德育文化的提高和弘揚,促進高校德育工作開展,堅實的志愿服務團隊是基礎(chǔ)。堅實的志愿服務團隊能夠提高德育工作開展的效果,達到對大學生德育的目的,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實現(xiàn)高校德育文化的進一步擴展與弘揚。
志愿者服務團隊精神也是對高校德育工作的積極反映,良好的志愿服務精神傳播到校園各處,可以促進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發(fā)展優(yōu)良的志愿服務以德育人精神文化,不僅可以提高高校本身的德育水平還可以在德育工作基礎(chǔ)上開展其他工作。
3.對學生群體的影響
志愿者都是來自學院的學生,他們來自學生群體而又回到學生群體中,志愿者將崇高的志愿服務精神帶到學生群體中,在生活上和學習上引領(lǐng)普通同學,將志愿精神傳播到廣大的學生群體中去,潛移默化地影響普通學生的思想,促進大學生思想文化水平提高。
志愿者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群體的思想文化水平,改變普通同學的言行舉止,改善他們的生活、學習態(tài)度,增強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高校今后的志愿服務開展以及文化精神建設都有特別明顯的積極作用。
四、完善志愿服務管理機制
1.志愿者的選拔
志愿服務團隊根據(jù)志愿活動服務的要求,選擇符合志愿服務要求的人員,在志愿者選拔過程中嚴格把關(guān),對報名參加志愿者活動的人員進行一定的考核,保證志愿服務的正常開展,并提高志愿服務的水平。
2.志愿者的培訓
志愿服務團隊對選拔出來的志愿者應當進行嚴謹規(guī)范的志愿者培訓,讓志愿者在培訓過程中樹立基本的為人服務精神,激發(fā)志愿者的積極性以在志愿服務過程中更好地對待他人和完善自身。
3.志愿服務的有序組織與開展
志愿服務團隊要制訂完善詳細的志愿者團隊管理體系,統(tǒng)一化、集中化、人性化地管理志愿者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這樣不僅可以確保志愿者團隊中每一個人的安全還可以提高每一位志愿者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互幫互助的優(yōu)良品質(zhì)。
4.志愿服務活動精神的總結(jié)與學習
志愿服務活動結(jié)束后志愿者團體要認真總結(jié)自身優(yōu)缺點,不斷歸納,提出解決方案,完善志愿服務,提高志愿服務水平,將志愿服務中以德育人的精神不斷發(fā)展下去,通過在校園不定期舉辦志愿者服務精神教育講座向大學生傳播志愿服務精神。高校要將志愿服務逐漸融入教育教學的相關(guān)環(huán)節(jié),鼓勵和指導大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參加志愿服務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明確要求圍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進行集體學習。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指出,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guī)則意識、奉獻意識。志愿服務制度化作為其中的重要內(nèi)容,切實以志愿服務為中心,提高志愿者自身綜合素質(zhì)并不斷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志愿服務團隊要對參與志愿服務的志愿者嚴格選拔,認真培訓,有序地組織與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志愿服務之后及時總結(jié)和學習志愿服務活動中的精神,真正起到志愿服務以德育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余潔.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踐行研究[J].成才之路,2018(27).
[2]郭道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素質(zhì)培養(yǎng)研究[D].西安:陜西科技大學,2017.
作者簡介:程一直(1980—),男,四川成都人,研究方向:黨團建設、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