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慶
告別學生時代已經(jīng)進入第31個年頭,許多往事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淡忘,然而,回眸讀書記憶經(jīng)行處,卻是歷歷在目,飄著書香,暖我心扉。
小人書,萌芽閱讀興趣
相對于枯燥抽象的語言文字,兒童更樂意親近色彩紛呈的光影世界,這是由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形象思維所決定的。帶領我走進閱讀殿堂的,就是一本本畫著黑白圖畫的“小人書”。童年時,每逢除夕領到了壓歲錢,或者平時積攢了一定的零用錢,我的“小人書”本數(shù)就會增加,木箱里也會散發(fā)出一縷縷混合著油墨香和木頭香的味道。這些“小人書”是父母送給童年的我的奢侈品,也曾是我最引以為豪的一筆財富?!靶∪藭币云洫毺氐膱D文并茂、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藝術形式深深地吸引了我,同時也帶來了寓教于樂的良好效果。那些精美、傳神的繪圖,配以淺顯、直白的文字,顯得相得益彰、相互輝映,使我既能初步感知繪畫藝術,又能接受文學熏陶。時隔三十多年,每一次回憶起那段閱讀時光,還是那般清晰而溫暖、讓人滿足而迷戀,仿佛時光又回到童年。如今,“小人書”的故事不僅成為我人生的美好記憶,成為我喜歡閱讀的奠基石,也成為我點燃學生閱讀熱情,引領學生走上閱讀之路的生動素材。
自考書,豐盈文化底蘊
自懂事之日起,我就夢想成為一名大學生。但由于時代和家庭環(huán)境的原因,我卻上了一所中等師范學校。由于內(nèi)心一直留有上大學的夢想,我于1999年4月搭上自考的“列車”。雖每次報考都順利通過考試,但由于學習期間有時課程的考試和工作有時間上的沖突,所以前后共用了十年時間才分別取得了福建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大專、本科兩張自考文憑。在自考的那段日子里,我沒有了雙休日,沒有了黃金周假期,也沒有了寒暑假。有時幾種考試同時進行,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如2000年10月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2003年10月參加普通話等級測試,2006年暑假參加了城區(qū)缺編教師公開招聘考試,等等。幸好這些考試都順利通過,給了自己幾分慰藉。當然,還有其他業(yè)務比賽和培訓。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什么叫“爭分奪秒”,什么叫“廢寢忘食”,什么叫“筋疲力盡”。誠如魯迅先生所說: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學習上。這句話也映射了我每天陪著朝陽起床,伴著月亮入睡;精彩的電視連續(xù)劇不敢留戀,迷人的月夜不敢駐足。錢鐘書先生說,城里的人想出城,城外的人想進城。這時的我則例外,一旦進入了書城,便流連忘返了。因為我不僅豐盈了自己的文化底蘊,實現(xiàn)了兒時的夢想,還收獲了百折不撓的自考精神,成為我人生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雖然我的自考旅程已經(jīng)結束,但我的讀書行動并未停止,學習之路還在延伸……
工具書,積淀學科知識
1988年7月我中師畢業(yè),被分配到一所離縣城20多公里的偏僻小學任教。開學后的第十天,我迎來了我國的第四個、自己從教生涯的第一個教師節(jié),收到了學區(qū)工會贈送的一份特殊禮物——一本線裝《現(xiàn)代漢語詞典》。它讓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聯(lián)想到了這應該是自我成長的一份見證。
農(nóng)村小學條件較差,圖書室里沒有多少書可借,適合閱讀的更少。閑暇時光,我便拿起《現(xiàn)代漢語詞典》翻看。突然,“蒙蒙”這個詞語映入我的眼簾,讀音卻不同:“天剛蒙蒙亮”中的“蒙蒙”讀作“mēng mēng”,而“蒙蒙細雨”中的“蒙蒙”讀為“méng méng”。很快,我又看到了另一個詞“萱堂”,意即尊稱人的母親。為此,我明白了原來一知半解的“椿萱并茂”的含義——椿萱:喻父母,古稱父為“椿庭”,母為“萱堂”。椿萱并茂,原指椿樹和萱草都茂盛,比喻父母都健在、健康。
從此,一遇到讀音、意思不確定的字詞就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成了我的一個習慣。查得最勤的就是兒化詞,因為像我這樣的閩南教師,最怕說的就是帶“兒”音的普通話。通過翻閱詞典,我也學到了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知道“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分別代表高雅、通俗的文學藝術,不把“差生”的“chà”誤讀為“chā”,還解決了一位退休老教師困惑心中已久的疑惑“為何妻子的哥哥稱為‘內(nèi)兄”。
由于學習的需要,除了《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我還添置了《中華成語詞典》《英漢多功能詞典》。盡管如此,我還是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情有獨鐘,如今的兒輩們卻難以體會我當時的心情。
如今,這本線裝《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封面斑駁、扉頁發(fā)黃,感覺稍不留心就會散落一地。兒子看到它而露出的異樣神情,似乎告訴我要換一本新的了??伤睦镏牢覍λ母星椋核裏o數(shù)次引領我從錯誤走向正確,曾經(jīng)讓我感動,也讓我覺得富有;她不僅是我的第一份教師節(jié)禮物,還見證了我學科知識的積淀、更新過程。
專業(yè)書,汲取教育智慧
在現(xiàn)實的教育生活中,我們或由于內(nèi)心浮躁,或因為疲于應付繁瑣的教育教學事務,靜心讀書的教師不多,有閱讀計劃的教師更是少數(shù)。即使讀了書,也僅僅是讀考試之書,讀教參之書,讀應景之書,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反思自己以往的讀書之道,也存在著差距。一是閱讀內(nèi)容狹窄。我常讀的是故事性的休閑書籍、生活雜志,而對于教育類書籍讀得少,尤其是教育名著、教育經(jīng)典。二是欠缺閱讀計劃。隨意性強,有空就讀,沒空就落,無法做到再忙也擠出時間閱讀。三是缺乏閱讀思考。少做閱讀筆記,缺乏深層思辨,也就難以有較大的收獲與提升。針對以上不足,我對讀書的內(nèi)容、方式進行改進:第一,擴大閱讀范圍。訂閱多本教育報刊,把讀書的觸角伸向?qū)I(yè)書籍,并盡量不局限于教育類,做到跨越門類,博采眾長。第二,計劃閱讀。每學期系統(tǒng)地讀一兩本教育名著,通過研讀教育經(jīng)典,開拓思維、把握規(guī)律,提高育人和思辨能力。第三,讀寫結合。因為勞于讀書,才能逸于寫作,又因為書山有路“讀”為徑,學海無涯“寫”作舟?;谶@樣的認識,我充分利用教學之余,借助寫作平臺,把讀書過程中閃現(xiàn)的思維火花及時記錄下來。
“教師的成長、教師的發(fā)展、教師的快樂都可以從閱讀中得到?!蔽曳浅P蕾p肖川教授這句話,信奉書能啟智,也更加注重閱讀,即使瑣事纏身之時,也要盡量做到每天夜讀一兩篇美文。由于職業(yè)的特殊性,教師除了自身增強閱讀意識外,還要注重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引領他們延伸閱讀生態(tài)鏈。同時,我以參賽、投稿為載體,指導學生在CN學生刊物發(fā)表習作50多篇,參加縣以上級別比賽獲獎50多人次,讓學生體驗閱讀的成就感。
海德格爾曾說:人生的本質(zhì)是詩意的,人是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的。培根也說過:詩歌使人靈秀。發(fā)現(xiàn)詩意、體驗詩意乃人生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缺少了這樣的發(fā)現(xiàn)與體驗,人生就缺失了一份完美。正是讀書、學習讓我的教育人生充滿了詩意,詩意地展開工作與教學,詩意地生活,詩意地走向未來。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尚思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