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嬋嬋
【摘 要】《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必將對信息技術的教育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就是“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本文對高中信息過程教學的實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過程教學;信息技術;高中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性課程。隨著信息技術學科特性的轉變,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面臨著從內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轉型。本文主要對高中信息教學中開展過程教學的內容、實施過程教學、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一、注重對話互動,構建互動課堂
對話式的課堂教學不僅能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能培育新型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在傳播知識信息的同時也在傳播情感,進行心靈與心靈的溝通與交流,思想與思想的碰撞。在教學中有效運用“對話·互動”,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和引出一定的“話題”。
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要盡可能創(chuàng)設真實的、日常的、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情境,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基于“真實問題”將不同知識、觀念整合起來,挖掘知識更廣、更深的意義,這樣才有可能使其中的價值和意義得到充分的認識。因此,情境對有效的教學十分關鍵?!霸掝}”是“對話·互動”的“媒介”,好的話題是促進對話、互動向深度發(fā)展的動力。真正的話題應該是能引起學生共同興趣、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決問題的問題,應該能引起學生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述敘他們的疑問和見解。另外,話題還要能引起“課堂討論”,真正的“課堂討論”絕不是簡單的“師——生”單向的問答,或教師發(fā)問,眾多學生作答,教師從中選取正確答案,而應該是“教師→學生1→學生2→學生3……教師”,即教師先使討論開始,一名學生提出討論的線索,第二、第三名學生加入,其余學生也會適時參與;只有當討論陷入困境時,教師才適當點撥或引導,這種討論無論是從學生還是教師角度來看,彼此的發(fā)言總是復雜交織在一起,具有內在的聯系。
【案例1】在信息的管理——數據庫教學中,我告訴大家我們已經相處一個多月了,但是同學之間、同學老師之間可能相互了解得還不是很多,于是,我將我的姓名、出生年月、生肖、血型、愛好等基本信息展示在學生面前,我提議同學也將自己的信息提交上來,我讓同學將自己的信息輸入事先準備好的網站中。于是學生興趣十足,紛紛迅速提交信息。我查詢統計時發(fā)現,我們班同學的生肖不是豬就是狗,看到這里學生都覺得非常有意思;我又對班里同學的生日做了統計,幾乎每個班級都有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同學,這時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了。由此,再引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可否知道你們剛剛的數據信息通過網站都輸到哪里去了呢?”于是,數據庫自然而然就引出來了。
【分析】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把信息技術應用于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實際中,激發(fā)學生的共同興趣,共同探求。學習需要在真實的或現實的社會情境中發(fā)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術的存在,學生可在以后的情境中使用這些知識和技能。
2.師生之間要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
過程教學強調主體性,師生都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這就意味著師生之間只能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由于主體性得到了體現,自然會產生求知、探究的欲望,會把學習當作樂事,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地。“對話·互動”內在地要求學生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中,都作為主體而存在,沒有權威,只有來自各個領域的不同的聲音。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與學生對話、互動中,他首先是一個學習者,運用敘述的技巧,在課堂中傾聽學生的聲音;他還是一個“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和“參與者”旨在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把話語從其學科領域的積淀中解放出來。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師生關系已經不是教與被教、管與被管的關系,而是一種民主、平等、相互協調、和諧發(fā)展的互動關系。教育中無法避免的師生尊卑差異將會完全避免,教師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尊敬教師、愛護教師。
二、開設綜合性,多人協作的研究性教學
懷特海過程教學主張學生通過接觸現實世界開展研究性學習。首先,主張教學與解決世界上存在的問題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拓寬學習的國際視域,應讓學生認識到世界上還存在著許多懸而未決的重大問題,從而誘導研究的興趣和動力;其次,要求學生札根現實,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這一點上,懷特海的過程教學與杜威的過程教學思想具有相似之處。懷特海的過程教學主張把學生組織起來,參加一些小型活動,做一些現實中的具體事情,讓學生獲得寶貴的人生經驗,學到從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懷特海的研究性學習教學法與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新課程倡導的研究性學習教學法不謀而合,對我國研究性學習教學法的運用具有一定啟發(fā)。
研究性教學不僅是重要的教學方法,更是學生日后繼續(xù)獨立學習、獨立處理問題的生活能力的重要保證。該教學對學習資源的積極應用,有效利用身邊的信息資源收集有用信息并有選擇地利用這些信息完成一系列“任務”,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基本組織形式貫穿學習過程始終,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chuàng)意和成果。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學生在解決任務的過程中充分實踐,能夠得到更多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的機會。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p>
總之,人類認識的發(fā)展需要一個過程,同樣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需要一個過程。過程教學讓學生占有的是“鐫刻于精神產品中的認識能力”,體驗的是積極向上的情感。只有如此,學生才能習得蘊涵于知識、觀念中的人類的智慧,形成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