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阿賴耶識為不生不滅的真如與有生有滅的妄念的相對統(tǒng)一,又含攝覺與不覺二義。覺是覺了眾生心的智慧,而不覺是根本無明。因此,阿賴耶識既有妄染的不覺,也有真凈的覺。依無漏清凈說覺,依有漏雜染說不覺,覺與不覺無偏向無折中、不一不異的統(tǒng)一在阿賴耶識中。生住異滅四相都是一心所顯現(xiàn),不分先后同時存在,本來就是平等無二的,屬于同一本覺。覺體既是眾生的心體,又是法界的理體,心性合一。眾生本來是覺悟的,但眾生不知本覺的體性,而顯現(xiàn)出不覺。而眾生又能夠從不覺中逐漸證悟到覺。正是通過覺與不覺的矛盾又統(tǒng)一的運動,眾生才可以既墜入生滅流轉(zhuǎn)之境后,又可以沿流而返、去染還凈。
關(guān)鍵詞:覺;不覺;本覺;始覺
一、覺與不覺
覺與不覺是不能單純靠字面含義去理解,而是通過眾生的生死流轉(zhuǎn)、解脫還滅來懂得阿賴耶識中的覺與不覺的真正含義?!镀鹦耪摗分幸磺幸孕臑楸?,如來藏心生二門,真如門和生滅門,生滅門就是以阿賴耶識為根本。它是不生不滅與生滅的和合,生滅與不生不滅同存一體。從解脫生死說覺,從生死流轉(zhuǎn)說不覺。覺與不覺雖是染凈的根源,卻不能看作心外的,而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存有的。
覺,不是知覺或感覺一類的含義,而是覺了自我本心的智慧,是對法界平等性的本覺。每個人的心看似不可捉摸,但只要是有虛妄分別,那就都是有限的。世間的真相本是平等無差別的,可由于眾生心起妄念便賦予了萬事萬物以分別相,因此覺性是需要遠離虛妄分別才能顯發(fā)的。一切事物都可在眾生心中顯現(xiàn),而一切事物的千差萬別又可歸結(jié)為眾生心作用的不同。一切都發(fā)于心又歸于心。如每個人的心本來是澄澈的天空一般,但由于太陽的照射地面的水分使蒸發(fā)、凝聚形成云霧,天空變得不在澄澈;可太陽的照射又會將云霧驅(qū)散,使天空恢復(fù)原本的澄澈。
不覺,不是什么都無所知,而是迷惘的無明,是對法界平等性的不能覺了。眾生在不知不覺中生起了無明妄念,但這無明妄念沒有自體,不能離開覺體而存在。就如這果樹能開花結(jié)果,這一切無不是從種子而來,沒有種子也就不能生出芽、長成樹、開出花、結(jié)出果,如此這般才能名為種子;而種子生出的一切也都是超不出種子以外的。因此,萬事萬物的差別都是由眾生的無明所發(fā)出來的,是虛妄不實的,但無明不覺生起一切,一切雜染法也無不是不覺相。眾生有了虛妄分別念就無法脫離無邊的苦海,會對萬事萬物有偏見之心,陷入虛妄境界中,最后受種種業(yè)報不得解脫。
覺心初起,并不能說是找到了妄念的開端。因為時間之前還有時間,永遠推不出來一個起點。況且,眾生從來都是一念接著一念,如大海的波濤相互接續(xù)不斷絕。因此,妄念是無自性的,是根本沒有初相可得的。眾生不能誤以為有個最初的妄念存在,斷了這個最初的妄念就能證悟。有些人覺了之時,惡念惡事已起已做;有些人覺了之時,剛起惡念,沒做惡事,這種情況看似是覺了,但實際上是沒覺。因為,如果是真正的覺悟,那就如主人醒,而賊來都不來;當(dāng)惡念起的時候,就如同賊人已然是進門了,雖然主人后知后覺的將賊人趕了出去,但這并不能假裝賊人沒進來過一樣,所以此絕不可稱為覺了的。
始覺可以分為究竟覺與不究竟覺。而始覺的究竟覺與不究竟覺這二者的差別又要從覺處去了解,即從心源此根本之處去分別。凡人所證得的覺悟和菩薩所證得的覺悟,都是要從自己的心去覺了。因此,遠離最初一切的細微動念,覺悟到真實的自心根源恒常不變?yōu)榫烤褂X,沒有覺悟到真實的自心根源為不究竟覺。就《大乘起信論》中的始覺,也可以理解為覺了心識的生住異滅四相,通曉萬事萬物運行的規(guī)律。在面對自身的虛妄分別心時,為了得到證悟,就需要一層一層的從最粗顯到最微細的去剝落那虛妄分別心。雖然這虛妄分別心并不是真的被區(qū)分為粗顯和微細,但是為了能夠描述清晰,才作此表述。
本覺是不生不滅的覺性,是眾生本來就具有的智慧。究竟覺是佛的大覺,同時也是本覺的根源處顯發(fā),本覺即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眾生也是具有本覺的,因為這是可修行成佛的本源。只是由于眾生的心識對于事物產(chǎn)生了不明。并不是眾生的心識沒有明辯事物的功能,而是由于被無始的愚昧無知造成的不覺。眾生本來擁有著本覺,卻又生起了不覺的妄想,有了種種思量。在生滅心中,眾生不離本覺卻生起了妄念,因此本覺與無明并不相分離,但也只是在眾生心才如此。
在一般人看來,始覺其實就是本覺,沒有變。但并非始覺與本覺一樣,也并非說始覺與本覺不一樣,它們的關(guān)系是相依相待的。就好像是被塵埃遮住了的鏡子,鏡子上附有塵埃,因此不能照清。而將鏡子上的塵埃層層抹去,便又能照物??墒晴R子并不是因為拂去了塵埃才擁有照物的功能,而是鏡子本身就具有照物的功能,只是被塵埃掩住了而已。
二、覺與不覺的異同及其關(guān)系
眾生與生俱來就擁有著本覺,但又不知從何時生起了不覺的妄想,這便把眾生心變成了無明,可眾生的心源又存有從未改變的覺。眾生心從覺到不覺再到覺。因此,覺與不覺之間的相關(guān)性就如《大乘起信論》中所云:“言同相者,譬如種種瓦器,皆同微塵性相”。雖然瓦器可以被燒制成各種各樣的造型,但這些各樣的瓦器無一不是由泥土燒成。即使形狀方面有大小方圓的不同,顏色方面有赤橙黃等的不同,但這種種的不同,卻又都由一顆顆微塵所組成。因此,從微塵性相的角度看來,各式各樣的瓦器之間,并沒有什么不同。由此可以體現(xiàn)出覺與不覺之間的相同處?!把援愊嗾撸绶N種瓦器,各各不同”雖然各式各樣的瓦器都由微塵所組成的,但畢竟這些瓦器之間的形狀、顏色確實各有不同,那么也就不能無視這些瓦器之間的差別。
總而言之,覺與不覺,看似是建立的二元論,但非絕對的相反。眾生因不覺而迷,不是無有所依的,是依于本覺而有的不覺。眾生雖處于不覺中,但真如一法界的覺性仍恒常在,并不因眾生的不覺而失,覺體是無此無彼、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如人即使找不到東西南北的方向,可東西南北的方向并沒有消失也沒有改變,依然如故。因此,人不是受到方向的迷惑,導(dǎo)致失去了方向。而是人自身錯將東方變?yōu)槲鞣?,使自身迷失了方向?/p>
況且,不覺對于覺,不僅只有迷妄的壞處,還有也有用處。一切法的概念、名稱、定義等都是虛妄分別,都不與本覺相應(yīng)。但要使眾生開始覺了,就必須借助這虛妄非別,使眾生能夠知了一切法的概念、名稱、定義等,進而能夠知道自己身在迷妄之中,需要求得清凈空寂。如此這般才能將不覺轉(zhuǎn)成為覺。眾生從覺到不覺再到覺,正是通過覺與不覺之間矛盾的運動,才將墜入生滅流轉(zhuǎn)的眾生得以沿流而返、去染還凈。覺生清凈法,不覺生雜染法。說覺必然會聯(lián)系到不覺,說不覺也必然會聯(lián)系到覺,因此覺不僅能攝一切清凈之法,還能攝一切虛妄雜染之法;那么不覺也可以攝一切虛妄雜染之法和一切清凈之法并且離開了不覺是不能顯現(xiàn)覺的,離開覺也不能顯現(xiàn)不覺。因此,覺與不覺的關(guān)系是相待安立的,覺與不覺二者之間有其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存在。
一切眾生不知從何時開始就從來沒有遠離過虛妄分別的心念,甚至連二乘及三賢、十地菩薩也未曾遠離過。即使遠離了粗顯的虛妄分別,但微細的虛妄分別依然存在,一切眾生都是在虛妄分別念中進行著生死流轉(zhuǎn)。就像黑暗中的月光、燭光、燈光就像各菩薩一般,雖同是光,但既比不了白日又相互之間發(fā)的光芒各不相同。因此,從三賢及十地菩薩也是有覺,也實是不覺的。唯有佛既離念又無念。
從覺體的角度說一切虛妄分別心是不能顯現(xiàn)的。不能顯現(xiàn),并不是無法可現(xiàn),不是沒有一切心境界相,也不是沒有幻相可得。而是說明,覺心清凈不現(xiàn)一切心境界相。如同鏡子照物,鏡子中照出的一切,并不是境子自身生起來的,鏡子本身是干干凈凈的,一切鏡中顯現(xiàn)的像,不過是因眾生的覺體而顯現(xiàn)。鏡中所呈現(xiàn)的像,不能認為是鏡子自身生起,也不能認為是從外界侵入的。雖然內(nèi)不能出、外不能入,但一切像仍然呈現(xiàn)在鏡中。虛妄分別心在眾生覺體中顯現(xiàn),這是由于心境的關(guān)系、因果的關(guān)系,根本存在、不失不壞。不是有因而無果,有此而無彼的關(guān)系。而不顯現(xiàn),也不是什么都沒有,只不過是自性清凈,沒有與虛妄分別心相應(yīng)罷了。
大乘佛教強調(diào)佛的真實心性,佛心性即法身,其本質(zhì)就是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這種面目是清凈的、不生不滅的。心的本體是恒常不動的,因為覺性是永恒的,但心的本體又真實的會從不動到動,這是由于無明風(fēng)動的結(jié)果。染法之所以可以生起生滅心,又可以擁有成佛的可能,就是源于心體的本覺與不覺的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作用。不覺經(jīng)始覺到究竟覺是一條去染還凈、解脫還滅的道路,眾生可以通過此歷程進行漸悟,最終獲得真如,擺脫生死流轉(zhuǎn)之苦,將無明轉(zhuǎn)變?yōu)檎嫒纭?/p>
參考文獻
[1] 《大乘起信論》之“始覺義”探析[J].李薇;雒少鋒.佛學(xué)研究.2017(07).
[2] 大乘起信論講記[M].釋印順 著.中華書局.2010.
[3] 從《大乘起信論》到《楞伽經(jīng)》——論印順如來藏思想的特點[J].蒲長春.南方論刊.2008(05).
[4] “本覺”邏輯:中國宗教共時態(tài)[J].蔣海怒.東南學(xué)術(shù),2006(09).
基金項目:本項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學(xué)研究生創(chuàng)新型科研項目(項目名稱:淺析《大乘起信論》之覺與不覺;項目編號:CX2019SP224)資助。
作者簡介:張穎慧,西南民族大學(xué),在讀哲學(xué)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