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川貝母和平貝母均為止咳化痰的良藥,藥材外形相似,容易混淆誤用。從來源鑒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和功能主治等方面,對比分析分析川貝母與平貝母的主要區(qū)別,為正確識別川貝母和平貝母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川貝;平貝;鑒別;性狀;顯微;功能
中圖分類號:R282.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19)04-0033-03
貝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鱗莖入藥,種類有川貝母、平貝母、浙貝母、伊貝母等,主要功效為清熱潤肺、止咳化痰。在《本經逢源》中載有“貝母,川者味甘最佳”;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謂川貝味甘而補肺,治虛寒咳嗽以川貝為宜。平貝始載于《神農本草經》,是東北珍貴的藥用植物,應用歷史悠久,栽培技術成熟并大面積推廣。川貝與平貝都是止咳化痰良藥,臨床應用十分廣泛,中醫(yī)處方用量較大。以川貝和平貝為原料的中成藥有蛇膽川貝液、川貝枇杷露、平貝膠囊和復方平貝口服液等。雖然川貝與平貝的外形十分相似,但兩者在性狀鑒別和顯微鑒別上均有不同,主治功能也各有所長,使用時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疾病有針對性地選擇用藥。從來源鑒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和功能主治等方面,分析對比川貝母與平貝母的主要區(qū)別,旨在為正確識別兩者提供理論依據。
1 來源鑒別
川貝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干燥鱗莖。前三者按藥材性狀分別習稱“松貝” “青貝”,后者藥材習稱“爐貝”。川貝母主產于四川,故簡稱“川貝”。平貝為百合科植物平貝母的干燥鱗莖,主產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及山西、陜西、河北等省。
川貝與平貝均來自于百合科植物不同貝母的干燥鱗莖,但其生產地域和生長條件不同。川貝主產于四川高海拔地區(qū),海拔高達3 500 m;平貝主產于東北三省,在平原和低海拔地區(qū)均可種植。川貝和平貝都喜冷涼氣候條件,具有耐寒、喜濕、怕高濕、喜蔭蔽的特性。但川貝對肥力的要求比較高,一般種植于排水性比較好、土壤肥沃的高山土壤;平貝對肥力的要求比較少,在貧瘠土壤也有分布,人工栽植面積很大。川貝栽培要求較高,多為天然野生。野生物種的產品質量、生化指標、稀有元素、內含物功能強度等都高于栽培品種,零售價格可達300~400元/50 g。平貝可人工栽培,零售價格為10~20元/50 g。
2 性狀鑒別
川貝與平貝的性狀區(qū)別見表1。
較小平貝與川貝外觀極其相似,主要區(qū)別是顏色和貝母結構表面固有的“懷中抱月”形態(tài),詳見圖1。川貝類白色,而平貝發(fā)黃,但處理過的小平貝顏色極白。川貝“懷中抱月”到頂,且抱合緊密;而平貝不到頂且抱合不緊密,小瓣發(fā)育較差,類似反米粒狀。川貝底部較平坦,放于桌面后坐得很穩(wěn)。平貝則底部凸出,明顯坐不定,易滾來滾去。偽品平貝多經過加工處理,聞之有刺鼻的硫磺味,入口有酸味。
3 顯微鑒別
3.1 川貝母
粉末類白色。淀粉粒甚多,廣卵圓形、長圓形或不規(guī)則圓形,有的邊緣不平整或略作分支狀,直徑5~64 um,臍點短縫狀或馬蹄狀,層紋隱約可見。表皮細胞類長方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偶見不定式氣孔。螺紋導管直徑5~26 um。其特點見圖1。
3.2 平貝母
粉末類白色。淀粉粒單粒,多為圓三角形、卵形、圓貝殼形、三角狀卵形、長繭形,直徑6~58(74) μm,長約67 μm,臍點裂縫狀、點狀或人字狀,多位于較小端,層紋細密;半復粒稀少,臍點2個;多臍點單??梢?,臍點2~4個。氣孔類圓形或扁圓形,直徑40~48(50) μm,副衛(wèi)細胞4~6個。其特點見圖2。
3.3 粉末顯微鑒別比較
川貝粉末和平貝粉末的淀粉的形態(tài)不同。川貝粉末大多較規(guī)則,長圓形或廣卵形,不規(guī)則也多類似圓形,單臍點;平貝粉末淀粉粒較多,形狀多樣,多呈三角形,且淀粉粒多臍點可見。
4 功能主治
4.1 川貝母的功效
川貝味苦、甘;性微寒,入肺經、胃經,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陰虛勞咳,咳痰帶血、散結消癰等功效,主治肺熱燥咳、痰黃咳嗽等癥。
4.2 平貝母的功效
平貝味苦、辛;性微寒,歸肺經。功能為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主治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瘰疬、乳癰等癥。
4.3 功效比較
川貝和平貝都有清熱化痰和潤肺止咳的功效,看似功效相同,但用法不同。川貝為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療效卓著。平貝也有潤肺止咳之功效,但功效略為次之。
咳嗽分為熱咳和寒咳兩種。寒咳者痰稀且顏色偏白,多于晚上咳嗽。熱咳患者有口干、痰黏且呈黃色等癥狀。川貝稍帶涼性,寒咳者喝川貝湯會加劇病情,適于燥熱咳嗽尤其是痰多且粘稠、黃的患者服用。平貝主治風寒咳嗽,適于痰清稀或干咳少痰或患有支氣管炎的患者服用。
5 結語
川貝母和平貝母均為止咳化痰的良藥,兩種藥材外形十分相似,但來源、產地、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有明顯區(qū)別,功能主治也各有所長。需要根據個人體質和疾病性質正確用藥,以達到良好療效。
參考文獻
[1] 呂薇.中藥鑒定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
[2] 王保華.川貝母、浙貝母、平貝母的異同[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23):23-24.
[3] 翟映紅,于國強,楊永茂,等.從川貝母中檢出平貝母的理化鑒別方法[J].華西藥學雜志,2017,32(6):633-635.
[4] 楊復森,武衛(wèi)紅.川貝母品質評價方法研究進展[J].齊魯藥事,2012,31(4):228-230.
Abstract: Fritillaria bulb and fritillary bulb are both good medicines for relieving cough and resolving phlegm. This paper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fritillaria cirrhosa and fritillary bulb from the aspects of sourc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fritillaria cirrhosa and fritillary bulb.
Key words: fritillaria cirrhosa; fritillary bulb;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 micro; 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