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杰
摘要:小學低年級閱讀對學生啟蒙和認知產生著重要影響,筆者通過分析低年級學生不適應性、不主動性、強可塑性的閱讀特點,通過實踐試行,探索出一些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途徑措施,對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力、觀察力和閱讀興趣有著較為明顯的效果。
關鍵詞:興趣激發(fā);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33-0188-02
一、引言
小學是孩子啟蒙、認知世界的重要場所和成長殿堂,而書籍則是小學生開闊眼界、學習知識、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因此,重視閱讀教育、激發(fā)閱讀興趣可以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書籍中明事理、長學問,將從小閱讀轉化為終身閱讀,有如一位“終身導師”常伴身側時刻警醒和不斷教導,從而達到終身教育的目的。低年級學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可塑性,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書籍正確引導低年級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應該避免學生因完成學業(yè)而背誦書籍,要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堂教材學習中學會的學習方法運用到課外拓展閱讀中,這也成為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仍需加強關注的重點問題。
劉彩連從閱讀環(huán)境、激勵機制等方面探索了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的途徑[1];喬麗從經典誦讀以及精讀、略讀和瀏覽等閱讀方法的角度提出了關于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的建議[2];羅劍英運用了閱讀期待、故事懸念等方法,誘發(fā)學生閱讀欲望,從而加強閱讀學習[3];梁文碩從家庭、學校、班級三方面的角度共同入手,互相合作,形成合力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興趣[4];沈薇從課前、課中、課外三方面運用故事、導語、比賽等形式促進學生的閱讀熱情[5];矯立紅由讀到講,將“讀”細化為三個層面,通過以讀帶講、多讀少講、精讀深思達到夯實閱讀基礎的目的[6];錄目加和張銳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了朗讀、繪本、網絡閱讀平臺以及春游等集體活動穿插教學等方式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7-8];彭富則提出建立班級圖書角、每晚親子共讀、讀書交流故事會等形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模式從而使學生多讀書、讀好書[9]。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深入分析了低年級學生語文閱讀的特點,就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途徑做了探索,并在課程講授過程中予以試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小學低年級學生認知特點
低年級學生一般是指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學生,這些學生普遍都是剛剛步入學校,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有一定的新奇性和適應期,同時由于幼兒園生活和小學生活的差異化,導致低年級學生步入小學后在學習習慣、學習方式、適應周期等方面出現(xiàn)了近似于“空白認知”的落差期,在落差期,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最薄弱,可塑性和接受能力最強,因此,把握好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對于輔助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正確的認知觀有著重要意義。
(一)不適應性,認知出現(xiàn)短暫迷茫
在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期間,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不適應,因人而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種影響表現(xiàn)在日常作息、學習習慣、課程設置、生活起居等方方面面,而低年級學生心智發(fā)育還未完全成熟,因此,學生在過渡時間內會表現(xiàn)出較強的不適應性,認知出現(xiàn)短暫迷茫,需要任課教師與家長配合進行正確疏導,早日度過不適應期。
(二)不主動性,學習興趣有待激發(fā)
幼兒園與小學低年級側重方向不同,幼兒園注重寓教于樂,在玩樂過程中鍛煉生活技能、學習基本常識,而小學低年級側重系統(tǒng)性的課程教學,擴充整體認知。因此,相較于與新同學交朋友、做游戲,在低年級學生普遍詞匯量不足、學習興趣還未激發(fā)的背景下,學生對于接受小學系統(tǒng)課程教學、學習新課程、加強課外閱讀表現(xiàn)出較明顯的不主動性。
(三)加強可塑性,興趣方向易受引導
小學低年級學生沒有真正接觸社會,在很多方面的認知如同白紙,因此,低年級學生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予以正確的思想引領和行為引導,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及時呵護和鼓勵,會對學生的孩童時期產生重要的影響,有利于教育學生成長成人,產生正確的認知觀和價值觀。
三、激發(fā)閱讀興趣的途徑
基于低年級學生的上述特點,筆者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興趣都難以滿足適應外部環(huán)境所需要的知識量和認知度。因此,筆者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實際情況,經過分析思考和實踐試行,對于激發(fā)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特提出如下途徑:
(一)優(yōu)化閱讀外部環(huán)境
優(yōu)化閱讀外部環(huán)境包括優(yōu)化圖書館配置、加強年級整體閱讀氛圍以及篩選優(yōu)質讀物多個方面。良好的圖書館第一印象對學生的閱讀意愿和主動性的養(yǎng)成有著重要作用,整潔明亮的圖書館會讓學生心情愉悅,有踏入神圣殿堂的感覺,讓學生知道愛護書籍,尊重知識;而濃厚的閱讀氛圍會形成同學之間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久而久之將養(yǎng)成的良好閱讀習慣保持到中學、大學甚至日后工作當中,達到“生命不息,閱讀不止”的終身閱讀,時刻汲取書籍養(yǎng)分;而篩選優(yōu)質讀物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人生方向的正確引導有著積極影響,決定著學生日后的善惡好壞,更是優(yōu)化閱讀外部環(huán)境的重中之重。例如低年級學生,教師除了輔助學生閱讀《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中國傳統(tǒng)文學瑰寶以及教材課內文章之外,也要引導學生閱讀《昆蟲記》等自然科學書籍以及《勸孝歌》等歌頌人間真情的小詩,從而幫助學生在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二) 良好的課內閱讀引導方式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筆者除了通過多媒體設備、編排話劇、學生朗讀等傳統(tǒng)方式,也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起到了較為直觀的作用。例如《二十四節(jié)氣歌》以及其他古詩之類的短篇詩歌文章,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在郊游時戶外接龍游戲中進行,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閱讀興趣。又如《傳統(tǒng)節(jié)日》文章,教師可以通過舉辦班級連環(huán)畫比賽,讓學生自己填充故事情節(jié),將中國各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串聯(lián)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展示成連環(huán)畫,既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也加強了閱讀的趣味性,使閱讀知識更加深刻,起到良好的閱讀促進作用。
(三)促進學生發(fā)散、多角度思維
發(fā)散性思維會讓學生富有創(chuàng)造力,而多角度思維會讓學生富有觀察力。因此,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不僅要引導學生正確閱讀,還要穿插設置一些反問,讓學生不局限于教材或者參考資料上的觀點,而是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礎上深化自己的認知,舉一反三。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教材中的《揠苗助長》,在讀到禾苗都枯死了的時候,教師除了帶領學生認識揠苗助長的錯誤之處外,還可以反問學生:“如果夏天的時候禾苗都死了,該怎么辦呢?”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人生遇到挫折之后如何想辦法補救,教育學生遇到困難不要自暴自棄,要善于觀察,化壞事為好事,在失敗中尋找機遇。通過這樣的不斷反問、不斷思考,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鍛煉學生的抗壓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觀察力,達到閱讀教育的目的。
四、結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閱讀習慣、優(yōu)質的閱讀資源結合濃厚的閱讀興趣可以幫助低年級學生快速擺脫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不適應期,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認知觀,為日后真正成長、成人、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彩連.關注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及習慣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2,(22):16.
[2]喬麗.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J].基礎教育研究,2017,(07):56-57.
[3]羅劍英.漫步書?!勑W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07):94.
[4]梁文碩.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興趣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15):65-66.
[5]沈薇.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02):118-119.
[6]矯立紅.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7,(21):78-79.
[7]錄目加.淺議如何激發(fā)低年級孩子的閱讀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8,(06):58.
[8]張銳.如何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J].江西教育,2016,(15):34-35.
[9]彭富.如何激發(fā)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J].學周刊,2018,(35):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