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來,馮國斌,國二寧
(北京市健宮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北京 100054)
缺血性心力衰竭(IHF)是各類器質型心臟病終末期的表現,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生存[1]。血流動力學異常是導致IHF的主要因素[2-3],后續(xù)研究發(fā)現,機體的氧化應激及炎性反應可能也參與了IHF的病變過程。治療方案也逐漸由強心、利尿和擴血管等常規(guī)措施轉變?yōu)檎{節(jié)患者“神經-內分泌”的新型治療模式[4]。艾司洛爾為β1受體阻滯劑,能減緩心率和控制血壓,并抑制心肌收縮,臨床廣泛用于治療IHF。重組人腦利鈉肽(rh-BNP)為人工合成的多肽內源型激素,具有較好的神經及內分泌調節(jié)作用[5]。本研究中觀察了rh-BNP聯合艾司洛爾治療IHF的臨床療效?,F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符合2014年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6]中IHF診斷標準;年齡不小于40歲;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為Ⅲ~Ⅳ級;依從性良好;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病歷資料缺失;研究期間失訪;血液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免疫類疾?。粣盒阅[瘤。
病例選擇與分組:選取醫(yī)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IHF患者85例,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均限制飲水和控制飲食,并予以利尿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及醛固酮拮抗劑等藥物治療,并給予鹽酸艾司洛爾注射液(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1059,批號為20161024,規(guī)格為每支10 mL∶0.1 g)持續(xù)靜脈泵入,初始劑量為 0.5 mg/(kg·min),1 min后調整為 0.05 mg/(kg·min)維持,此后根據患者的心率及血壓調整劑量。觀察組患者加用注射用重組人腦利鈉肽(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S20050033,批號為 161229,規(guī)格為每瓶 0.5 mg∶500 U),初始劑量為1.5 μg/kg靜脈注射,此后調為7.5 ng/(kg·min)持續(xù)靜脈泵入,維持 48 h。兩組患者均治療7 d。
血流動力學指標:采用Finometer MIDI型無創(chuàng)血流動力學檢測儀(荷蘭FMS公司),檢測患者心率(HR)、心排血量(CO)、每搏輸出量(SV)及預射血期(PEP)。
氧化應激指標及炎性因子:分別于治療前后早晨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各6 mL,以半徑為10 cm、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置-70℃冰箱保存。采用722型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光學儀器一廠)測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SOD以黃嘌呤氧化酶法檢測,MDA以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以散射比濁法檢測。所用試劑盒均購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嚴格按說明書操作。
療效判定[7]:顯效,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心功能等級提升不少于2級;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且心功能等級提升1級;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或有所加重,且心功能等級亦無變化??傆行?顯效+有效。
不良反應:統(tǒng)計治療過程中患者惡心、嘔吐、低血壓、頭痛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 χ2檢驗,等級資料行秩和(Z)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見表2至表5。觀察組出現惡心、嘔吐2例,低血壓3例,頭痛2例;對照組出現惡心、嘔吐3例,低血壓2例。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當(17.50%比 11.11%,χ2=0.713,P=0.398>0.05)。
當前臨床治療IHF主要依靠藥物修復心肌細胞,并幫助改善心肌功能。常用藥艾司洛爾屬短效高選擇型β1受體阻滯劑,可較好地減緩心率,控制血壓,并抑制心肌收縮。近年來,通過生物技術成功合成的rh-BNP被證實存在BNP活性,其與人體心臟形成的利鈉肽具有基本相同的利鈉、擴血管及抑制機體的交感神經等作用[8-10]。故有必要研究兩藥聯合治療IHF的效果,以進一步提升療效。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3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指標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下表同。
組別S O D(U/m L) M D A(n m o l/m 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9 5.3 8±9.6 3 9 5.5 2±1 0.2 9 0.0 6 5 0.9 4 9 1 6 0.5 7±1 0.6 4*1 1 2.3 3±8.5 7*2 3.1 2 8 0.0 0 0 7.9 4±0.5 8 8.0 2±0.6 7 0.5 8 5 0.5 6 0 6.0 5±0.3 8*7.2 2±0.4 1*1 3.5 9 0 0.0 0 0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組別I L-6(n g/L) h s-C R P(m 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2 1.3 4±3.0 8 2 1.2 7±3.1 1 0.1 0 4 0.9 1 7 1 4.9 6±1.5 9*1 6.8 8±2.0 3*4.8 1 1 0.0 0 0 5.4 8±2.3 9 5.5 1±2.4 0 0.0 5 8 0.9 5 4 3.2 9±1.6 5*4.3 4±1.7 2*2.8 6 3 0.0 0 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用藥方案中的rh-BNP與IHF患者機體中的相應受體結合之后,可升高細胞內環(huán)磷酸鳥苷水平,并可擴張動、靜脈血管,降低心臟負荷,并提升心肌供氧量[11];同時,其還能幫助利尿排鈉,降低心肌負擔,最終緩解心力衰竭狀態(tài)。艾司洛爾能選擇性阻斷心臟β1受體,抑制心肌收縮,減少左心室壁張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并抑制交感神經的興奮癥狀及降血壓,加之不經過肝、腎代謝,膜穩(wěn)定效果較好,并能保護缺血的心肌細胞,可有效避免細胞自溶及組織壞死等現象發(fā)生[12]。
表5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s)
表5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s)
組別HR(次 /分) CO(L/min) SV(mL) PEP(ms)觀察組(n=40)對照組(n=45)t值P值治療前123.84±10.79 124.10±13.98 0.095 0.925治療后80.23±9.65*92.36±10.24*5.600 0.000治療前2.95±0.53 2.97±0.49 0.181 0.857治療后4.83±0.76*3.92±0.51*6.546 0.000治療前47.54±6.93 47.57±5.86 0.022 0.983治療后67.35±8.23*56.82±8.40*5.824 0.000治療前108.35±9.84 108.29±10.51 0.027 0.979治療后91.33±10.68*102.54±11.25*4.696 0.000
治療后,兩組患者HR降低,PEP縮短,CO和SV明顯增加,且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觀察組用藥方案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效果更好。其原因可能是,rh-BNP可糾正“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功能異常,繼而調節(jié)機體血容量、血壓及電解質平衡,降低體循環(huán)血管阻力,從而增大CO和SV,并能抑制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降低心肌耗氧量,最終降低HR和縮短 PEP[13-14]。治療后,兩組患者 MDA,IL-6,hs-CRP含量明顯降低,SOD活性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改善更明顯(P<0.05),提示觀察組用藥方案可較好地改善患者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及機體的炎性水平。rh-BNP能有效改善IHF患者冠狀動脈的內皮功能,緩解心肌損傷,并抑制機體內的炎性反應等。李浩等[15]報道,rh-BNP抗纖維化作用較好,其能抑制成纖維細胞膠原的合成及增殖,并可抑制心肌細胞凋亡,有效抑制炎性反應,最終延緩心臟重塑過程。兩組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當(P>0.05),提示加用rh-BNP不增加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rh-BNP聯合艾司洛爾治療IHF療效較好,并可有效改善血流動力學、氧化應激指標及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