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時代是信息技術的時代,所以國家教育部門更加關注初中計算機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學生們通過對計算機的學習探索發(fā)現(xiàn)和了解,學生們學到的不僅僅是對課本上的地形方位進行學習,更多的是對學生們的探索以及獨立分析問題能力的形成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在進行實際的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著重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文通過相關的理論對當前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及教學目標設計策略進行一定的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計算機教學;培養(yǎng)
計算機是工具性學科,其知識的體系是十分的廣泛的。在進行實際的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的去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得到發(fā)展,本文主要對當前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并且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夠為后期的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 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進行計算機的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簡單而復雜的思維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思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計算機學習的效果。傳統(tǒng)教學方式過于刻板,沒有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因此素質教育更加受到學生和教師的歡迎。初中計算機教育對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并且其初中時期的計算機知識將在后面漫長的時間內為其他的學科學習做基礎,初中計算機的教學不僅要求學生需要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對其理論知識的來源進行了解,通過推導公式以及相關的規(guī)律使得學生的實際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二、 對學生的計算機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
課堂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更加清楚的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求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進入心理活動。培養(yǎng)思維能力,提高學習能力,實現(xiàn)學生從“教”到“學”的轉變。計算機的學習不僅僅是需要學生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學習,加強對課本上理論知識的相關熟練度,更多的是使得學生進入社會時能夠更加自然的處理所遇到的問題。計算機本來就是來源于生活,因此在進行是計算機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是對前人所憑空想象的知識進行學習,所有的計算機知識都是有一定的現(xiàn)實基礎的。只有在真實生活中將計算機知識以及方法應用的更加自然才是學習計算機的真正目的。
例如,《計算機的基本組成》中將真實生活與課文中聯(lián)系起來。這就使得教師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的熟練度進行控制,同時更加需要加強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學生真正將其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實現(xiàn)計算機知識的價值。
三、 鼓勵學生在計算機課程學習上形成合作關系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團隊精神作為成功的法寶,在全社會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初中與初中的計算機知識難度以及深度差別都較大,初中計算機要求學生能夠對簡單的計算機常識進行了解,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完全解除初中計算機教學的方式。初中計算機教學不僅需要對相關的基礎知識進行了解,同時還應該使得學生通過表面的知識對其內部所蘊含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掌握,同時還能使得學生的計算機感得到較好的提升。通過不斷的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將會有利于學生在后期的計算機學習中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該盡量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計算機學習的良好的氛圍,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得學生的計算機學習積極性得到較大的提升,同時還能使得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夠得到提升。
當然,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是有限的,不能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它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解決一些計算機問題,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良好的心理和人際交往能力。
例如,在學習計算機課文《文字編輯》的時候可以進行實際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應注意以下三點:(1)組數不宜過大或過小。太多的人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討論。(2)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不是所有的好學生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不是所有的男孩或女孩,都應該平衡,以便團隊成員能夠更好地合作和發(fā)展。(3)學習的難易程度分配,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差異分配學習任務,使好學生不驕傲,困難生不氣餒。
四、 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教師利用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感、習慣等因素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和感染學生,讓學生沉浸其中。教師在進行實際的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更好的為學生的學習樹立好榜樣,樹立榜樣,堅持上課準時,上課不遲到,按時上課,并且更加強調紀律意識。教師熱愛教育,工作認真負責,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教育的幸福和幸福,努力完成教學任務,體現(xiàn)愛心和奉獻精神。教師不應以個人喜好和厭惡為基礎。他們應該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接受學生認知模式的差異,并相信他們能夠改進,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成功和經驗。
五、 結語
計算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種方法可以完成的,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教師要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多種策略結合,長期堅持在課堂和生活中滲透,使學生具備21世紀最核心的知識、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呂海燕.信息技術課程核心素養(yǎng)體系設計問題的分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Z3).
[2]樊秀芬,孫慶光.基于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課堂教學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7(62).
作者簡介:
肖瑞,河北省邢臺市,河北省邢臺市威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