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重要轉(zhuǎn)折點的關(guān)鍵時期,而在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生閱讀能力和作文寫作水平的有效提升。當前在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中,由于教師所站角度不同,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期望過高,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在寫作上有一定的壓力。為了進一步的提升學生作文水平,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從教學方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從教學中發(fā)現(xiàn)作文寫作的問題,針對問題進行作文指導,幫助學生喜歡上作文寫作,讓作文寫作水平達到整體提升的效果。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 當前小學生寫作存在的問題
(一) 表達能力弱,缺乏想象力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在作文寫作中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但是,由于在書寫中缺乏正確的寫作指導,學生雖然腦子里想到很多,在實際寫作時候只能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述,其次,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脫離實際,所表達內(nèi)容空洞,語言蒼白,這些都影響到作文的表達效果和表現(xiàn)能力,使得作文變成了機械的模仿和空話的套唱,無法吸引大家閱讀,千篇一律,慘不忍睹。
(二) 寫作思路狹隘
思路是寫作的準繩,如果我們沒有思路,那文章寫出來就沒有順序和邏輯,最多是支離破碎的語言堆砌,出現(xiàn)有材料無邏輯、有內(nèi)容無新意等尷尬局面,根本原因就是學生對生活素材的組織思路過于狹隘單一。對于字面意思過于拘謹,不能夠從固定的某一狀態(tài)去寫,這就使得在寫作中寫出來的文章思路不清晰,造成文章華而不實。
(三) 寫作形式單一,學生缺乏興趣
文章結(jié)構(gòu)可以靈活,但是當前小學生習作多呈模式化,文章結(jié)構(gòu)都是如出一轍,基本套用:起題―具體描寫―點題結(jié)束三步走的形式。千篇一律的文章缺乏個性。其次,學生寫作興趣不濃,缺乏良好的寫作習慣。為完成寫作文任務,要么東拼西湊,要么仿照例文套作。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把寫作看為“苦差事”,主動性和積極性普遍不高,主觀能動性差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個性。
二、 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 在互評互改中提升學生作文寫作技巧
在小學語文作文寫作中,雖然授課教師是一樣的,但學生的感悟能力是不一樣的。為了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技巧。教師對學生進行作文互評互改分組就可以對學生的寫作技巧得到有效的提升。因為有的學生在好詞佳句運用方面有一定的優(yōu)勢,而有的學生在寫作手法上善于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這樣如果這兩位學生分成一個小組進行作文的互評互改就會對彼此之間的欠缺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小組之間的互評并不是說只是作文的互相修改和借鑒,在互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作者作文中的問題進行提出,小組之間經(jīng)過討論協(xié)商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這樣,不僅激活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滿足了學生共同參與作文評價的需要,還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作文評改中的主體作用。小組在點評過程,組員之間做到了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從而使得各自的作文寫作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二) 夯實學生作文基礎(chǔ)
小學生基礎(chǔ)的積累對作文寫作有一定的促進性作用。因此,小學生在學習初期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好作文基礎(chǔ)知識。而此時教師也要把作文教學重視起來,加強作文的基本訓練,當學生寫作文時,總的來說,老師會讓學生積累一些優(yōu)秀的詩歌來幫助提高學生的寫作質(zhì)量。但參考不是抄襲,當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適合一些好詞佳句,靈活運用寫作能力的優(yōu)秀詞語,可以強化作文基礎(chǔ)。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加強作文寫作基礎(chǔ)訓練的過程中,建立相應的專題訓練。例如,《我喜歡的小動物》這一命題時,首先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動物有個明確,一篇文章不能同時出現(xiàn)兩種以上的動物,這樣描述起來就會顯得文章題意理解偏差。再者在寫作之前要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觀察,從生長環(huán)境、生活習慣、外貌特征以及自己和喜愛的動物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這幾方面來寫。這樣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寫出的文章才不至于混亂不堪。
(三) 結(jié)合實際,強化文章寫作靈感
小學生寫作最大的忌諱就是浮夸,寫出的文章和實際不符。這樣的文章即使再優(yōu)美也是一篇失敗的文章。作文的好不在于語句的優(yōu)美,關(guān)鍵在于描述和實際相契合。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作習慣。再者,小學生的寫作靈感來源于正確的引導和啟發(fā),這就需要老師在寫作訓練課上改變傳統(tǒng)的寫作方法,將作文題目的選擇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定義課堂寫作主題,學生在相互討論中確定寫作主題,在交流中確定寫作框架,以此來激發(fā)起學生的寫作靈感。例如,在寫人物描寫的時候“寫一個人”,老師可以將問題分為以下幾個層次,第一層次:“當看到‘寫一個人這個題目時,自己首先想起的是誰?”以及“環(huán)顧四周,自己看到了誰?”,而在第二層次中,老師可以設(shè)置“這個人與你是什么關(guān)系?”“你為什么回想起他?”“他在你心里是什么樣子?”等能夠勾起學生對這個人回憶的問題,而在第三層次中,老師需要讓學生想起自己與這個“人”之間的喜怒哀樂,并且能讓學生產(chǎn)生“自己所想起來的事情仿佛就發(fā)生在昨天”的感覺,而只有做到以上這幾點,學生的文章才可能更加充實、更加真實,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才可能“有話可說”。
(四) 引入生活,創(chuàng)設(shè)情景教學
小學生正是學習的關(guān)鍵時期,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合理把握課堂教學時間,把枯燥的作文教學情景化,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充滿興趣。例如,在寫關(guān)于大自然的題材時,教師不妨把學生帶入到校園中,讓學生感受鳥鳴、花開、風吹等。教師創(chuàng)設(shè)這種生活化的情景教學讓學生用眼瞧得見、用手摸得到。這樣在觸覺、聽覺、視覺上對學生進行有益的激發(fā),感受大自然的“音樂”,在下雨天的時候可以在教室讓學生聆聽雨聲,這樣親身體會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全面地理解寫作素材,從而促進作文寫作。
三、 結(jié)語
總之,在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要從實際教學出發(fā),從作文教學問題中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作文寫作觀念。同時,教師要善于在教學方法中進行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作文寫作,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從而達到提升學生作文有效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海東.新課程下小學作文教學改革探究[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3.
[2]郭根福.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江佳俊.小學高年級作文個性化教學策略的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付軍,安徽省宿州市,安徽泗縣屏山鎮(zhèn)大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