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明確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痹谡Z文教學中,朗讀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好手段。閱讀教學中構(gòu)建以朗讀為主的教學模式,可以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關鍵詞:情感;積累;循序漸進;品味;課外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教材有很多的創(chuàng)新之處,只有認真研讀教材,明確教科書編者的編寫意圖,才能用好教材。閱讀教學中,朗讀是進行閱讀訓練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探索以朗讀為主閱讀教學的模式,切實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朗讀水平得到提高。
一、 范讀引領,感悟情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guī)定的第一學段的朗讀目標: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學段只提“學習用”,是初步嘗試學習用普通話朗讀,強調(diào)的是老師的指導、示范,重視學習朗讀的過程,這是起步階段的要求。所以第一學段的學生尤其要重視朗讀。古詩篇幅短小,有節(jié)奏、韻律感,朗朗上口,故宜于低年級兒童誦讀。因此在古詩教學時,引導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在執(zhí)教《詠柳》時,我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讀為本。首先初讀古詩時,我讓學生自己根據(jù)課后出現(xiàn)的拼音,圈畫出生字,第一遍讀古詩就力求做到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這樣一步步把古詩讀得既準確又流利。當學生自讀古詩后,我又指名學生讀古詩,要求學生朗讀時聲音要響亮,讀完后讓學生互相評議,師生共同糾正指導讀錯的字和詞。接著,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我通過聲情并茂地配樂朗讀古詩,讓學生邊聽邊感受古詩的語言、節(jié)奏、音律,感受古詩的高低起伏,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詩人,感受詩中所描繪的畫面、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比缓笞儞Q多種朗讀形式,如自由讀、指名讀、分小組讀、男女生讀、齊讀等。將學生帶入了“生機勃勃的春天”的情境,感悟到了詩人賀知章對春天的喜愛情感,同時學生在多種朗讀形式中領會讀的樂趣,在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朗讀能力。
二、 讀中積累語言,感受語言魅力
如教學二年級《牧童與斗牛圖》一課中,我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通過抓住關鍵詞句,圖文結(jié)合、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引導學生感知學習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與文本交流直接對話。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將學生帶入了“紛紛夸贊”的情境,在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同時,我重視引導學生在讀中進行語言積累。通過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語境中反反復復地感受、朗讀,實現(xiàn)語言的積累。在教學時,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積累了“栩栩如生”“視若珍寶”“議論紛紛”“贊嘆”“活靈活現(xiàn)”等詞語;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三、 循序漸進,品讀感悟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曾指出:書聲瑯瑯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征。教學二年級《雨后》一課中,我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點,結(jié)合他們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我采取了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的品讀、展示讀、評讀、激讀、分角色讀,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在讀中理解、感悟詩歌內(nèi)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盡可能摒棄花哨的形式,追求“語文本色”。
例如:在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們雨后的快樂時,我出示第一小節(jié),先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理解“為什么孩子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我適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說一說:下過一場大雨后,你來到廣場上,你會怎樣做呢?孩子們一句句樸素的語言說出了他們心中的快樂,那作者冰心奶奶又是怎樣描述的呢?再讓孩子們走進詩歌,品讀句子,再次走進文本,感悟文本里雨后孩子們的快樂。在教學第二、三小節(jié)中,我從學生生活中入手,讓他們通過朗讀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美好,由于年齡特點,很多學生都喜歡玩水、踩水,那快樂的感覺常留心間。所以教學中,我就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進入課文所描繪的玩水、踩水的情景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倆踩水的興奮和快樂,與之產(chǎn)生共鳴。我經(jīng)常這樣問學生: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怎么做?而且理解這首詩的難點在于體會兄妹倆行動和心理活動的矛盾,不過因為孩子可能有這樣的親身經(jīng)歷,玩水過后把衣服弄臟,被家長批評過,所以在理解課文的“糟糕,糟糕”時,學生們的體會出乎我的想象。
四、 品味理解語言,點燃學生的朗讀激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各學段關于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diào)。
教學《虎門銷煙》第一課時時,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引導學生“聚焦沸騰,體會民情”。教師出示布告,指導學生朗讀“布告”后,問:文章開頭有一個詞語,準確生動地寫出了人們獲知消息以后的反應。師適時板書:沸騰,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沸騰”,出示“沸騰”在字典中的兩種解釋:1. 比喻情緒高漲。2. 液體達到一定溫度時急劇轉(zhuǎn)化為氣體的現(xiàn)象,這時液體發(fā)生氣化,產(chǎn)生氣泡。人群為何會沸騰呢?此時教師出示鴉片危害的視頻,讓學生暢談觀看視頻的感受,讓學生了解鴉片、了解鴉片對中國的危害,然后再次聚焦“沸騰”的人群,出示重點句子:“老人邊聽邊點頭,笑呵呵地捋著胡須說;青年人興奮地揮著拳頭,贊不絕口地說;頑皮的孩子們在人群里鉆來鉆去,高興地叫喊著。”請生個別讀、齊讀句子。教師馬上進行口語訓練:1. 老人邊聽邊點頭,笑呵呵地捋著胡須說:“??????????? 。”青年人興奮地揮著拳頭,贊不絕口地說:“??????????? ?!表槃堇斫狻百澆唤^口”。頑皮的孩子們在人群里鉆來鉆去,高興地叫喊著(指導朗讀):“燒洋鬼子的大煙了,快到虎門灘去看哪!”學生把自己當作主人公,自然而然流露出心中的興奮,通過這樣的朗讀,學生朗讀水平必然會提高。再加上教師、同學及時肯定,學生必然會把朗讀當作一種表達內(nèi)心感受的方式,不僅是課文,久而久之,在讀自己的作文時,也會流露出真情實感。這對學生來說是終生受益的。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感知“沸騰”并結(jié)合課外資料的引入,真正入情入境地朗讀,所以在朗讀環(huán)節(jié)設置情境,點燃學生的朗讀激情,實現(xiàn)對課文語言的品味和理解。
五、 重視課外朗讀,鞏固教學效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學段目標與內(nèi)容”中給出了第一、二、三學段課外閱讀總量分別不少于5萬字、40萬字、100萬字的集具體要求,在“教學建議”中又提出了“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實施意見。語文學習三分得益于課內(nèi),七分得益于課外。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僅靠讀一本語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大力開展課外閱讀。同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也不能僅僅只局限于教材。因此,在學生家庭、班級大力宣傳書的魅力,引領學生朗讀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美文,引領孩子走向書籍,同時鋪設橋梁,構(gòu)建書香家庭,增強教師、學生、家長開展課外閱讀的意識,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努力構(gòu)建一個由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體系;一方面可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擴大他們的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另外,朗讀水平的提高,不能只課內(nèi)練習,必須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例如:組織學生舉行主題朗讀活動,如開展“快樂的節(jié)日”“學校生活”“我愛春天”等主題朗誦活動、講故事比賽、參加讀報活動、小話劇表演等等,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孩子愛上朗讀,提高朗讀水平。
總之,構(gòu)建以朗讀為主的閱讀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文本的特點,精心選擇朗讀訓練的切入點,讓學生在快樂的閱讀教學中積累語言、品味語言,點燃學生的朗讀激情,讓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學參考書.
[2]盧萍.古詩教學如何激發(fā)情感體驗[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6(11):35-38.
[3]二年級語文《教學參考書》.
作者簡介:
李秀芬,廣東省清遠市,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qū)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