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龍
摘要:只有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綜合性教學方法,才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讓學生能夠了解在音樂和印象當中包含的美,通過綜合性音樂教學方法的開展,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智慧,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初中音樂課程中詩歌朗誦的融入教學。
關鍵詞:詩歌朗誦;初中;音樂課堂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4-0246-01
一、前言
綜合性教學方法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趨勢,新課程標準要求音樂教師能夠以音樂教學為本,滲透多個學科的內(nèi)容,促進音樂教學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在生活和學習中學生們接受音樂教學的途徑有很多,音樂教學需要具備廣闊的視野以及開放的教學觀念。在音樂教學中結合詩歌朗誦內(nèi)容,能夠有效促進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例如詩經(jīng)中很多內(nèi)容都是可以吟唱出來的,通過詩歌朗誦結合音樂教學,能夠幫助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二、音樂和詩歌的相通性
音樂藝術和詩歌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都是通過內(nèi)在世界來把外在世界呈現(xiàn)出來,通過精神世界來呈現(xiàn)出物質(zhì)世界的事物。音樂藝術和詩歌的相通性,也促進了雙方的拓展和發(fā)展。把音樂教學和詩歌語言教學相結合,能夠把藝術中的精神世界有效的體現(xiàn)出來,把外在世界中包含的感情、思想以及心理變化都有效的呈現(xiàn)出來。音樂藝術和詩歌教學相結合還能夠通過精神世界來折射出外在物質(zhì)世界。音樂藝術和詩歌藝術擁有相同的特點,就是活的程序性,這一特點跟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相同,人的體驗和沉思也是在不斷地凝聚來不斷的進行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正式因為音樂藝術和詩歌藝術擁有程序性和動態(tài)性的特點,才能夠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音樂和詩歌擁有相通性,能夠為詩歌朗誦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提供完善的理論依據(jù),青少年都喜歡音樂,音樂能夠具備一定的愉悅性功能,通過音樂教學更加容易讓學生接受和理解。音樂自身擁有彌漫性特點,可以讓學生無意識的進行記憶,不知不覺的讓學生感知詩歌的抒情,通過詩歌學習傾訴情感,同時通過節(jié)奏的感知也能夠了解作者的情感。
三、通過音樂學會欣賞詩歌
有一句俗語是會看的看個門道,不會看的看個熱鬧。欣賞是個跟觀賞文藝演出是一樣的,并不是每一個觀眾都能夠從詩歌欣賞當中得到情感的享受,關鍵還是在于在詩歌欣賞中的“我的感受”。在欣賞過程中得到的享受感覺更多,那么我的感覺能力比較強的人也會得到更多體驗和感受。因此想要讓學生能夠?qū)W會欣賞和朗誦好詩歌,需要首先提升學生的感受能力。音樂能夠引起人的音樂感受,因此在詩歌朗誦教學中,可以充分的利用音樂,為學生播放跟詩歌內(nèi)容相關的歌曲,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的音樂情景讓課堂教學寓教于樂。學生在音樂的欣賞和詩歌的朗誦過程中,對于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也會更加的充分,對于詩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會理解的更加深刻,有效提升客詩歌朗誦教學效果,讓詩歌朗誦的過程變成了一種享受的過程。在音樂教學中配合詩歌朗誦,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欣賞和音樂美的欣賞能力,幫助調(diào)節(jié)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情操,讓學生能夠擁有感受美、認知美和應用美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詩歌和音樂教學相結合,產(chǎn)生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熱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四、通過唱歌來快速記憶詩歌
學生們不管是在休閑時候還是在放學的路上,都會不自覺地哼唱歌曲,針對于那些喜歡的歌曲更是能夠一字不差的唱出來,而且唱歌的過程中根據(jù)歌曲內(nèi)容和情感的不同,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表情和動作,因此把詩歌朗誦和音樂教學相結合,能夠有效提升詩歌朗誦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白居易的《憶江南》時,詩人一句“能不憶江南”描述出了詩人對于江南以及江南人民的思念,可以讓學生有感情的學會吟唱這首歌曲,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也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就把詩歌的內(nèi)容記住。然后為學生播放《江南好》歌曲,通過記憶詩歌的內(nèi)容以及詩歌的吟唱,能夠有效的體會到作者當時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跟作者情感產(chǎn)生共鳴,沉浸在美好的江南回憶境界中去,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質(zhì)量。通過把詩歌朗誦和音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對于詩歌的內(nèi)容記憶深刻,也能夠準確地把握到詩歌的情感,可以說,音樂教學是詩歌朗誦教學的重要教學工具。
五、結語
在教學中把音樂和詩歌互相結合,能夠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聽聽音樂、唱唱詩歌,就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情感的陶冶,既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又能夠拓展學生的理想,針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思想教育,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