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黎麗
[摘 要] 構建幼兒園親自然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當今幼兒生命成長與自然的區(qū)隔。作為一種課程存在形態(tài)、發(fā)展理念和教育方法,幼兒園親自然課程凸顯的是幼兒個體成長過程中的自然品性,強調回歸自然、尊重生命、貼近生活和釋放靈性。幼兒園親自然課程必然要從“情”“行”“力”三方面來開展實踐,具體表現為從幼兒興趣生發(fā)課程主題,依托內容支架推進課程主題,通過事件體驗升華課程主題。
[關鍵詞] 親自然課程;生命成長;園本課程
人類社會文明的進化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不可避免地帶來自然資源的開發(fā)與破壞,推動人類生活不斷遠離自然。[1]受其影響,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與課程建設也不可避免地被烙上時代的痕跡,呈現出現代科技信息與社會文明進程的色彩。[2]人類作為自然的存在,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就有必要防止兒童出現在成長過程中因與自然的脫離而導致的“自然缺失癥”,[3]有必要堅守自然教育理念,建構親自然課程,促進幼兒的自然與和諧發(fā)展。
一、幼兒園親自然課程的內涵及其特征
幼兒園課程是一個長期存在歧義與爭論的概念,但大多止于課程即教材、即經驗、即活動、即計劃、即預期的目標與結果等范疇。[4]國內外有諸多課程理論,但沒有哪一種課程理論能窮盡課程的內涵及其內容。廣義上的課程是指幼兒在教師指導下一切活動的總和,[5]通常泛指由幼兒園組織實施的、幼兒直接參與的一切活動,它既包含顯性課程,又包含隱性課程。幼兒園親自然課程是一種建基于崇尚自然理念的課程,它敬重幼兒的生命,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它通過順應自然生命的演變來支持幼兒的自我成長。
(一)幼兒園親自然課程的內涵
自然是指尊重事物的內在質性與規(guī)約,順應事物自我存在與變化的秩序及方式,是事物基于常規(guī)狀態(tài)下的相互作用而呈現的各自發(fā)展與變化的狀態(tài)與趨勢。[6]幼兒園課程中的親自然,既是一種課程存在狀態(tài),也是一種發(fā)展理念,更是一種教育方法。它不僅僅存在于物質界和自然界,也存在于意念界和精神界,存在于園長、教師和幼兒的生理與心理領域以及價值觀和方法論之中。幼兒園的親自然課程既是一種靜態(tài)意義上的教育載體,也是一種動態(tài)意義上的教育過程。作為一種存在狀態(tài),親自然追求保持原始,盡量減少改造,不去刻意創(chuàng)設和建造。作為一種發(fā)展理念,親自然追求自我的實現,盡可能減少控制,不刻意去引導、限制和規(guī)定。作為一種教育方法,親自然追求活動的自主與自由,盡可能減少成人的干預,最大限度地理解、尊重和支持幼兒。幼兒園親自然課程即是在這樣一種存在狀態(tài)、發(fā)展理念和教育方法支撐下建構起來的內容和活動體系。幼兒園親自然課程必須符合一般意義上的幼兒園課程的質的規(guī)定性,必須充分考慮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興趣取向,必須符合幼兒發(fā)展及其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且課程的結構和內容必須系統(tǒng)化。與此同時,幼兒園親自然課程還必須符合自然的質性,這種質性不僅僅是指物質與資源上的自然,還觸及精神和心靈層面的自然,它是一個由表及里、從物化到意化的過程。
(二)幼兒園親自然課程的主要特征
首先,幼兒園親自然課程倡導回歸自然。這里的自然包括物質意義上的自然和心態(tài)意義上的自然。對兒童的教育離不開自然,[7]大自然對幼兒來說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能夠極大地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探索欲與求知欲。親自然課程追求順應自然和回歸自然,它依托全息化的大自然教育場,對假自然進行徹底摒棄或改造。親自然課程會盡可能保留一些原始的、天然的、未經人為開發(fā)和破壞的原生態(tài)自然資源,在這樣一種真實的自然物景與情境中,幼兒會更加愿意調動身體的多種感官去感知周圍世界。因此,親自然課程追求呵護幼兒心靈的自然與自由,倡導順應幼兒的天性,釋放幼兒的探究欲望與好奇心,力求打開幼兒與所處環(huán)境之間的通道,讓幼兒融入自然和回歸自然。
其次,幼兒園親自然課程強調尊重生命。教育因社會發(fā)展需要而產生,社會則因人的存在而得以發(fā)展,亦即教育因人的存在而存在,尊重個體的生命價值是開展教育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幼兒不是學習知識的機器,幼兒園教育應以關心幼兒的生命成長、改善幼兒的存在狀態(tài)和提升幼兒的生命質量為旨歸。[8]親自然課程正是以促進幼兒個體的生命自覺為目標,支持幼兒在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中發(fā)現自我、完善自我和悅納自我,形成熱愛生命與生活、積極而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親自然課程同時尊重生命間的個體差異,尊重幼兒不同的發(fā)展速度和偏好,提升幼兒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適應水平,允許幼兒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來靠近和實現課程目標。
再次,幼兒園親自然課程推崇貼近生活。大自然是一本浩瀚的活教材,幼兒的生活也與這一豐富的自然世界密不可分。事實上,只有放松、愉悅和自然的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才能讓個體走進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幼兒園親自然課程追求貼近幼兒的一日生活,[9]追求以幼兒獨特的觀察視角去認識自然狀態(tài)下的土地、水、陽光、空氣、動物、植物等的教育價值。幼兒園親自然課程是從日常生活出發(fā),通過生活化的幼兒游戲與學習活動,從對親自然的情感、行為和能力出發(fā),進而實現幼兒的發(fā)展與自然的有效融合。
最后,幼兒園親自然課程追求釋放靈性。幼兒是有意識和能動性的社會性動物,他們有自身的興趣、需求、靈性和思考。幼兒園親自然課程既要遵循人性自然的理念,也要強調自然的秩序與規(guī)律,[10]引領幼兒在回歸自然、回歸自我的過程中去體驗和發(fā)現生命的內在情感,支持幼兒在自由且自主的活動中釋放生命的自然靈性。幼兒對大自然有著本能的親近和喜愛,對內在的自主與自由有著無比的向往與渴望,[11]親自然課程可以呵護幼兒的這種天性,使其靈性得到釋放,個性得到張揚,進而為其持久的生命注入無限的活力。
二、幼兒園親自然課程的核心元素
幼兒的發(fā)展是多領域、多層次和多維度的,它是一個需要通過內力和外力共同協(xié)調與統(tǒng)合的生態(tài)演變過程。[12]幼兒園課程不僅要注重促進幼兒的體質發(fā)展和認知啟蒙,而且要關注幼兒心理、情緒、人格和社會性的發(fā)展,幼兒園親自然課程同樣要關注幼兒的這種全面發(fā)展。親自然課程所具有的回歸自然、尊重生命、貼近生活和釋放心靈的特質,決定了它在推動幼兒整全發(fā)展上具有重要作用?;谟H自然課程的內涵和特性,其核心的課程元素可被概括為“親”“趣”“情”三個方面?!坝H”是指一種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傾向,是人類個體發(fā)展欲求的動機與本能,是幼兒生命內在的原動力。“趣”是指一種自由與自主的存在狀態(tài),是人們在其生命活動中所需要的一種積極、自然和開放的心理要素,是幼兒活力釋放的催化劑?!扒椤笔且环N基于關系的互動結果,是孕育及生成幼兒人際關系與生命價值的根基。對幼兒的發(fā)展而言,親自然課程正是因為“親”的存在便有了其發(fā)展的趨勢和取向,有了“趣”的存在便有了表達的熱情和動力,有了“情”的存在才會懂得價值的分辨,正是親自然課程這三種核心元素推動著幼兒的個體成長及其生命價值的生發(fā)。
幼兒園親自然課程與幼兒之間所發(fā)生的作用是雙向和互動的,教育環(huán)境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自然物界與幼兒心靈之間的互通可以在不經意之間將幼兒導向自然,使他們在與自然的互動中發(fā)現自然的悅美并完善自我的心靈。親近自然、回歸自然是幼兒園教育的應然選擇,其本質是為保持教育的本真和捍衛(wèi)生命的自由。幼兒園在實施親自然課程時十分強調培養(yǎng)幼兒的“親”“趣”“情”,注重引導幼兒在事件中探究自然的“真”和“秘”,注重在經驗延展中增強幼兒親近自然和保護自然的意識和能力。親自然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教育技術革新所造成的幼兒與自然的區(qū)隔,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教育的過度雕琢而造成的對幼兒生命自然成長的阻礙,讓幼兒以符合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的方式進行學習正是幼兒園親自然課程的價值旨歸。
三、幼兒園親自然課程的建構路徑
幼兒園課程必須有其教育主題和價值,必須是有機聯(lián)系的統(tǒng)合體。[13]幼兒園親自然課程的建構首先需要明確其核心價值和課程目標,要從生發(fā)價值主題到推進價值主題,并最終升華價值主題。構建幼兒園親自然課程要從關注親自然“情”、支持親自然“行”、提升親自然“力”三個遞進的層次入手,使自然的理念在實踐中得到貫穿和踐行。
(一)關注親自然“情”,從幼兒興趣生發(fā)課程主題
親自然的情感態(tài)度(Emotional Affinity toward Nature,EAN)是指一種情感體驗,包括對自然的熱愛、在自然中感覺很自由、在自然中感覺很安全以及天人合一的感覺等。在幼兒園課程實踐中,我們需要時刻關注幼兒親自然情感的樣態(tài),及時發(fā)現幼兒的興趣點和疑惑點,生成親自然課程的關注點,并以此來創(chuàng)生課程主題。例如,當我們發(fā)現幼兒總是喜歡在洗手時在水池邊玩水,開心地向同伴彈水星,便可以生發(fā)“水世界”的課程主題,給予幼兒親近水資源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在親近水、了解水、探究水和保護水的過程中去發(fā)現水資源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并形成節(jié)水資源的意識和習慣。
(二)支持親自然“行”,依托內容支架推進課程主題
諾丁斯認為,教育應為學生提供了解、參與一些可以帶來輕微沉醉的活動機會,如做園藝工作、清除雜草、抱抱嬰孩、觀賞一下日升日落、做一頓豐盛的餐、聽聽喜愛的音樂、去海邊沖浪、頌詩、和老奶奶喝茶吃餅干等。[14]幼兒園親自然課程是以幼兒親自然體驗為核心的課程,因此,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機會去支持幼兒的親自然行動,是推進其課程價值的重要手段。在此行動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幼兒的引導,注重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靈性共享和興趣共鳴,注重了解每一位幼兒的狀態(tài)與情緒,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幫助每個幼兒獲得最大程度的發(fā)展。由于幼兒的行動能力通常十分有限,這就需要教師為幼兒搭建內容支架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從時空環(huán)境、行為內容以及方式上給予幼兒適當支持,引導幼兒的行為不斷走向深入,從而實現課程主題的深化。
(三)提升親自然“力”,通過事件體驗升華課程主題
提升幼兒的親自然“力”是幼兒園親自然課程的高階目標,因為只有增強了幼兒親自然的力量,才能更大程度地推進親自然課程的價值主題,并最終超出主題本身而影響至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從而實現其課程價值的升華。人們長期的實踐和研究表明,幼兒生活與學習中的各種“事件”可以提升幼兒的親自然“力”,可以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融合,可以提升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對具體問題的解決能力?!笆录辈粌H僅是教育活動內容的主要載體,更是教育價值的重要載體,[15]幼兒體驗“事件”的行為過程就是實施課程、產生課程價值的過程?!笆录碑a生于人們針對某一具體對象發(fā)生的社會實踐行為,幼兒園親自然課程中也離不開幼兒對“事件”的體驗。“事件”不僅是對幼兒“情”的檢驗與調整,同時也是對幼兒“行”的審閱與促進。幼兒的親自然行為需要能力的支撐,通過“事件”的體驗和歷練,可以幫助幼兒做好情感、認知、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準備。幼兒園親自然課程強調通過生命成長與自然的有機融合來促進幼兒的整全成長,強調從情感、行為和能力三個方面共同來開展課程實踐,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親自然課程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莊穆,董皓.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科技發(fā)展與自然關系的哲學反思[J].科技管理研究,2016(2):240-243.
[2]陳錄生.淺論課程的時代性[J].中州學刊,1998(2):56-60.
[3]任高茹.自然體驗式教育的學前課程資源選擇依據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6):10-11.
[4]馮曉霞.幼兒園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5.
[5]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7.
[6]倪娟,李廣洲.自然·自然觀·自然教育思想發(fā)微:兼評新課程改革中“回歸自然”的適切性[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7(2):26-31.
[7]羅常軍.論環(huán)境教育的情感取向[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8(1):78-82.
[8]羅碧瓊,唐松林,盛紅勇.生命論對兒童敏感期理論的檢討與超越[J].學前教育研究,2018(11):53-61.
[9]丁小琴.建構“親自然”課程,深化幼兒實踐體驗[J].江西教育,2018(12):95.
[10]沈芳芳.夸美紐斯與盧梭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較[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5):133-137.
[11]陸炎,張?zhí)燔?華德福學前教育思想及其對我國少數民族學前教育的啟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5):32-37.
[12]涂夢璐,楊福義.國外近十年學前兒童執(zhí)行功能研究進展[J].學前教育研究,2018(9):27-38.
[13]楊艷平.以生態(tài)主義視角審視當前幼兒園課程價值取向[J].基礎教育研究,2014(17):55-57.
[14]諾丁斯.幸福與教育[M].龍寶新,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19-20.
[15]劉劍玲,文雪.關注教育事件:教育研究的復雜性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5(1):8-11.
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e Curriculum in Kindergarten
Lili Zheng
(Yucai Kindergarten in Yangzhou City, Yangzhou 225002 China)
Abstract: The nature curriculum in kindergarten is to prevent and overcome the separation between childrens life growth and nature caused by excessive demonstration of civilization evolution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s growth process. As a kind of curriculum existence form, development idea and education method, the kindergarten nature curriculum highlights the natural character of childrens individual growth process, emphasis on returning to nature, respecting life, being close to life and releasing spirituality. To construct the kindergarten nature curriculum should develop the value theme from the childrens interest, drive the value theme by content scaffolding, sublimate the value theme through the event experience.
Key words: nature curriculum, life growth,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