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思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高中學生寫詩普遍存在情感失真和情感膚淺的現(xiàn)象,論述在現(xiàn)代詩寫作中培養(yǎng)高中學生情感激發(fā)能力的方法,提出尊重學生真情跳躍的獨特靈魂、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愛憎之心、撥動審美體驗的琴弦等措施,提升學生的審美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思維。
【關鍵詞】現(xiàn)代詩 高中學生 情感激發(fā)能力 審美體驗 情感思維 抒情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3B-0083-02
詩歌的本質(zhì)特征是抒情。詩歌的抒情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詩歌來自詩人的真情實感,也就帶來了詩人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當代著名詩人海子說,“別人走向行動,我走向歌唱……抒情就是王的座位”。將抒情放在詩歌本質(zhì)的“王位”,可見抒情的重要。古羅馬詩人賀拉斯說:“憤怒出詩人。”別林斯基說:“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詩歌?!庇娙巳A茲華斯說:“詩是強烈感情的流露?!比魶]有情感,一首詩就失去了它最本質(zhì)的意義。我國著名詩人何其芳認為:“即使整篇找不出矛盾和漏洞,如果一點也不感人,自然不算好詩?!蓖鈬娙撕稳R蒂也指出:“沒有情感,可以成為一個韻文的雕工或韻文的畫匠,但不能成為詩人?!?/p>
現(xiàn)代詩歌的本質(zhì)特征是抒情,如果一個人的內(nèi)心情感不夠豐富,或是只有變化多端的膚淺的情緒,那就很難寫好現(xiàn)代詩。因此,需要不斷培養(yǎng)自己對人、對事的感情,讓自己的感覺豐富起來,要有情感激發(fā)的能力。
所謂“激發(fā)情感的能力”是指人有意識地自我培養(yǎng)情感的一種能力。人的情感不是與生俱來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增加,才能形成情感。在人成長的過程中,感情是動態(tài)的,是可以培養(yǎng)的。要輔導學生寫好現(xiàn)代詩,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情感激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一是尊重學生真情跳躍的獨特靈魂;二是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愛憎之心;三是撥動審美體驗的琴弦。
一、尊重真情跳躍的獨特靈魂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個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學生在寫詩的過程中,這根獨特的琴弦就是學生獨特的個性。個性是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高中階段,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動蕩性、自主性、封閉性使得學生在寫作中更容易表現(xiàn)出紛繁復雜的個性。而任何教育,如果離開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就不是成功的教育?,F(xiàn)代詩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重視學生在思想、生活、性格、認識、情感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個性差異,尊重一個個真情跳躍的獨特靈魂,鼓勵學生“我手寫我口”,使學生的作品極具個性魅力,富有靈性。
尊重學生的個性,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現(xiàn)代詩寫作視為內(nèi)心表白的需要,鼓勵學生用真情實感來凸現(xiàn)個性。例如,在一次作文課上,筆者拿了一顆拳頭大小的鵝卵石,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或想象寫一兩句現(xiàn)代詩,再當眾念出來。結果,一個喜歡美術的男生寫道:“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你身上的每一條紋路/都有蝴蝶一樣飛動的色彩?!边@顯然跟他的多次采風感受和藝術追求有關。一個女生理智地寫下:“縱使時光打磨了你最尖銳的棱角/讓你越來越像一個雞蛋/但你仍鐵石心腸/從不孕育生命”。原來,她家是承包養(yǎng)殖場的,對于雞下蛋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司空見慣,由鵝卵石的外形想到雞蛋孕育生命的特點,悟出的生活道理很有家庭環(huán)境的特點。班長站起來說:“如果我是一顆鵝卵石/我愿意從河里走出來/讓眾人鋪路/實現(xiàn)我的價值?!币话嘀L大公無私的精神品格溢于言表。文藝委員說:“在河流經(jīng)過的村莊/鵝卵石在唱歌/河邊電線桿上的燕子/站成一個個五線譜。”詩中融入了很多音樂的元素。一個學生說“記憶中的鵝卵石/有母親慈愛的光芒/每一次河邊嬉戲/母親都在旁邊深情凝望?!痹瓉?,這個學生的母親不幸病逝,學生睹物思人,傷感不已。一個情竇初開的男生的發(fā)言讓全班學生左顧右盼,使得大家都希望找出他詩中的主角,他是這樣說的:“鵝卵石是她的兩顆眼睛/用千年的水來滋養(yǎng)過/光滑,柔和/不然怎會這樣動人?”對異性的美好的遐想傾訴于筆端,充滿了夢幻色彩。同一顆鵝卵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情,實際上都是一種內(nèi)心情感的真實流露。
尊重學生的個性,教師應激勵個性化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掘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大膽袒露自己心跡,用獨特的手法表現(xiàn)獨特的思想,讓學生作文處處洋溢著“自我”的色彩,句句流露出“自我”的情感,篇篇充滿著朝氣蓬勃的靈氣與個性。
二、培養(yǎng)一顆明辨是非的愛憎之心
現(xiàn)在的高中生年齡一般在 15 歲到 19 歲之間,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由于在家庭中獨生子女的特殊身份,以及家長不明智的管教方法,再加上留守所造成的教育缺陷,很多高中學生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表現(xiàn)在特立獨行,盲目追求個性,鄙視和嘲諷現(xiàn)實中的一切人和事,很叛逆?,F(xiàn)實生活中孰是孰非,哪些高尚,哪些丑惡,哪些值得歌頌,哪些要堅決批判,他們往往不清楚。有學生這樣寫了一首《理想》的詩:“我希望/那些門專為我開放/那些埋藏于地下的金子/那些濫用的權利/那些美麗可人的妙人兒為我夜夜笙歌/我是王/生活在我的世界里。”這首詩看起來很個性化,但是由于不正確的金錢觀、世界觀,詩里暴露出來的自私、奢侈、金錢至上的錯誤追求,使得詩歌失去了作為一首詩的最基本的審美價值。
要將學生最積極、最健康、最富有朝氣的情感激發(fā)出來,教師很有必要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用高尚的思想情操熏陶和感染他們,讓他們學會愛護美好的事物,憎惡邪惡的存在,打造一顆明辨是非的愛憎心。
就現(xiàn)代詩寫作能力訓練來看,培養(yǎng)愛憎心是一項富有詩意的活動。高中語文教材里的作者里就有很多道德高尚的詩人,如愛憎分明的聞一多、絕不喪失自我的熱情奔放的舒婷、悲天憫人的臧克家、渴望自由的普希金……他們的詩是他們高尚情操的動情抒寫,教師可以認真挑選和利用好這些例子教育學生。如聞一多的《死水》,這是 1925 年聞一多目睹了國內(nèi)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的慘狀而傾吐到紙上的憤激之言。詩人通過“死水”這個意象,寫水的死寂的外表、絢爛的色彩、發(fā)出惡臭的泡沫,反映社會的腐敗和脆弱,表達了詩人對丑惡現(xiàn)實的絕望、憤慨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學生初讀這首詩,往往激情澎湃。教師可以趁熱打鐵,如最后一節(jié)“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你們生活中有哪些‘美和‘丑?如何對待‘美和‘丑?”學生議論紛紛,開始閱讀課文、回憶和反思生活。教師可適時點撥:廉潔公正、誠實守信、助人為樂、尊老愛幼、善良悲憫、樂于奉獻、見義勇為、愛國愛家這些是人類最優(yōu)美的情感,而貪污腐敗、坑蒙拐騙、吃喝嫖賭、虐待老人、欺負弱小、失去誠信、兇殘暴戾、貪婪多疑、侮辱兄長這些則是丑陋的表現(xiàn),我們誰都不喜歡生活在丑陋的世界里,所以才對美產(chǎn)生了追求的沖動。又如舒婷的《致橡樹》,教師可以讓學生“設想”一下:“你希望未來的你的愛情是怎樣的?”引導學生:攀龍附鳳的愛情是丑陋的,獨立理智的愛情是高尚的。比如穆旦的《贊美》,教師可引導學生: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體的力量是偉大的,只有將自己的謙遜、溫柔和悲憫融入大眾的生活,人才有自己獨特的價值……
課文只是個例子,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進電視,看《新聞聯(lián)播》《焦點訪談》《第二起跑線》等,引導學生品評人物,議時政,談得失,析美丑。
三、撥動審美體驗的琴弦
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情緒和感受,并不適合全都寫到詩歌里。現(xiàn)代詩的創(chuàng)作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情緒升華過程,是一個審美選擇的過程。教學生寫現(xiàn)代詩,教師要善于撥動學生審美體驗的琴弦,讓學生找到內(nèi)心深處最美的音符,奏出美妙的詩篇。
第一,鼓勵學生寫那些真正感動了自己的事物。什么是感動呢?我們不妨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即“感情動起來了”。當人感動的時候,眼睛會溢滿溫情的淚水,耳朵會聽到記憶中遙遠的回音,鼻子聞到沁人心脾的花香,手心不由自主滲出汗,內(nèi)心仿佛飄過一縷燕雀的羽毛,掠過秋日的一抹陽光……讓人瞬間動感情的事物,定是生命中最美的。所以,動筆之前,寫作者應該經(jīng)常叩問自己:“我被生活感動過嗎?”如果生活感動了寫作者,那就可以說寫作者是在以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生活著,體驗著普通大眾的人生?!爸挥猩钤诟袆拥氖澜缋铮娙怂@得的詩歌情緒才會是真誠的,包含了人類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純粹是一種封閉孤獨的自我情緒的宣泄?!焙玫脑姼瑁瑧撌紫纫袆幼约?,吟誦起來可能把自己感動得淚流滿面,才有可能感動他人,達到傳情達意的寫作目的。
第二,鼓勵學生寫那些通過閱讀以后感覺更美好的事物。這說的是,現(xiàn)代詩寫作可以憑借閱讀,加深感受,提升審美層次。例如,人們饑餓了都會渴望美食,這是人的食欲,是本能,但通過閱讀,會懂得“不食嗟來之食”是一種骨氣,這就是審美的境界了;人煩悶都喜歡聽歌,但是通過閱讀,人會懂得“人生如歌”,那就是更深一層的感悟了。寫現(xiàn)代詩,很多人都容易受到閱讀的審美體驗的積極影響。例如,讀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回避生活的閑情,而是詩人渴望淳樸生活的真誠;讀聞一多的《死水》,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對現(xiàn)實的滿腹牢騷,而是詩人字里行間洋溢的愛國熱情;讀鄭愁予的《錯誤》,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脫離現(xiàn)實的無端幻想,而是詩人古香古色的思古情懷。所以,教高中生寫詩,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一些著名詩人的經(jīng)典之作,讓學生在春風化雨中實現(xiàn)情感的審美提升。
全國知名語文教育專家田玉博士認為:“一個人的寫作史就是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史,作文之道就是做人之道,作文潛能就是生命潛能?!痹诂F(xiàn)代詩寫作訓練中,教師有意識地尊重學生獨特的個性,培養(yǎng)他們的愛憎心,提升他們的審美體驗,目的都是喚醒學生的“愛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思維。
【參考文獻】
[1]海 子.詩全篇[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7:887
[2]于 漪.于漪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91
[3]張玉能.論高中詩歌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