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新課標的不斷推進,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對課程教學有著重要影響作用。為了保證小學生能夠在語文課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態(tài)度入手,制訂針對性的教學引導目標,不斷提升課程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質量
一、 引言
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也是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分析能力的基礎條件。所以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需要基于不同閱讀學習指導要求,幫助學生獲取更加積極有效的閱讀學習方法,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學習能力。針對語文課程教學模式以及策略方法研究,本文將展開分析討論如下:
二、 建立科學有效的閱讀教學引導目標
(一) 閱讀方法
學生在開展閱讀學習期間要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教學目標的建立應更加側重對學生的多元化閱讀動力培養(yǎng)。學生在開展課內閱讀學習期間,還能將自己的自主探究、實踐分析效果逐步加強,這樣就能在文章閱讀的同時獲得更多的學習收獲。在課下閱讀期間學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及時與班級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閱讀學習質量也能進一步提升。
(二) 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也是教學目標建立的主要依據,基于語文課程實際,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才能逐步產生語文學習動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暫時還未能涉及高年級的復雜性閱讀理解知識探究,所以教師在學生興趣培養(yǎng)方面,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夠逐字逐句地閱讀學習,最后只要學生能夠將全文的內容理解掌握,學習目標也就能高效化地落實。
(三) 文本分析
閱讀就是一個篩選知識的過程,經過系統(tǒng)性的分析與探究能夠將文章的核心內容以及價值觀念提取出來。當然這個過程需要經過教師的進一步引導教育,完成基礎知識的儲存。小學語文閱讀需要深度拓展,讓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同時,還能做到“輸出”是完成課程教學目標的基本條件。學生通過閱讀學習,能夠將寫作思維、句子構成、素材內容掌握,在記憶與理解的同時,后期學生的寫作水平也能進一步提升。
三、 良好教學評價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
為了達到理想的課程教學引導效果,在日常的課程教學指導活動中,語文教師的合理化教學理念應用也是十分關鍵的。教師需要建立獎罰機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之中,通過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環(huán)境影響作用,課程教學活動就會邁向良性發(fā)展的方向。針對語文課程閱讀評價引導,教師需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針對性的教學評價機制。以往都是由教師單方面開展教學評價引導,基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教學評價機制的合理性與有效性也能進一步提升。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互相評價、家長參與評價結合教師評價的形式,綜合多方面的意見建議,給學生的閱讀成果展示提供更加積極有效的教學引導。
在每一次閱讀教學課程結束之后,教師都可以組織與引導學生參加一些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悟進行班級分享,將自己的真實感悟以及情感逐步表現(xiàn)出來。教師通過不同階段的教學評價引導,通過“小標兵”“小狀元”的評選形式,能夠合理激發(fā)學生的勝負欲,當受到表揚的學生獲得獎勵之后無疑是對整個班級的同學的激勵。通過這種針對性的教學評價機制建設,能夠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不僅僅要求自己掌握基礎的課內知識,為了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學生很有可能會積極主動地開展課下實踐探究,這樣從課內到課外的教學延伸,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視野逐步拓展開來,豐富小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此時語文教師仍舊需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引導,通過定期的閱讀交流、閱讀分享會,能夠將學生的語文閱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不同的閱讀方法應用于不同的閱讀知識學習,也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閱讀學習質量。
四、 改進教學情境應用方法,提升學生興趣
教學情境可以根據社會生活實際創(chuàng)建,讓學生在實踐觀察與探究中,將自己的閱讀理解水平真正提升。這種課程教學引導對具象思維應用較多,較為適合一些低年級學生閱讀教學引導。針對文章中的實體物件或景觀,教師可以通過照片形式在課堂上集中呈現(xiàn),讓學生在觀察與分析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筆者認為語文教師的教學情境建立還可以考慮對學生的語感引導,教師通過細致化、趣味性的課堂學習知識講述形式,能夠實現(xiàn)語言應用并感染到學生。尤其是在書本內容對情感描寫較多時,教師可以通過想象力的引導,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將一些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示出來,這樣學生經過長期的鍛煉與引導,個人的思維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能得到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語感也會不知不覺地塑造起來。
五、 合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拓展學生閱讀范圍
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較為常見,所以教師需要結合現(xiàn)階段的學生性格以及心理特征,將一些學生喜歡的閱讀資料搜集處理,給學生提供一些能夠開展課下閱讀的書目。具體的書目推薦要求教師緊密聯(lián)系學生發(fā)展實際,且滿足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社會時代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后期的閱讀學習效果也能進一步得到保障。
在互聯(lián)網以及計算機普及的現(xiàn)代社會,教師需要可以引導學生上網,避免學生對網絡游戲或社交軟件的沉溺。通過一些閱讀服務平臺應用,教師能夠實現(xiàn)對課內外教學資料的整合,開展具備特色的網絡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閱讀學習水平。當然社會實踐活動應該作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基礎條件,將圖書館、報刊亭、文化館應用起來,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組織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閱讀知識,經過實踐與理論融合探究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學習水平。
六、 結束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加強對學生的興趣引導是十分必要的。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教學流程設置,將教學實踐所需的網絡資源、圖書資源合理應用起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更加積極有效的課堂閱讀環(huán)境。通過對課內外的教學資源整合,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經過反復的實踐探究,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也能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宇.淺談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具體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95.
[2]張彩虹.如何運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J].學園:教育科研,0000(23):134-135.
[3]魏小蘭.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探討[J].時代教育,2015(10):254.
作者簡介:
李艷華,小學高級教師,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林西縣大井寄宿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