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軼群
在陶瓷藝術大師、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盞制作技藝傳承人楊義東看來,黑色是一種高貴的顏色,比白色更容不得異物。他經(jīng)常身著黑色的衣服,人如其言,表里如一。自從踏入工藝美術界開始,楊義東便以獨樹一幟的姿態(tài),用獨具匠心的設計,用經(jīng)典的東方式優(yōu)雅和純粹的色彩與線條構(gòu)建了自己的藝術追求,在陶瓷藝術領域投射出一道炫黑的“魅影”。
黑釉描金盞又稱為“金彩盞”,是武夷山遇林亭窯的獨特工藝,也是建窯系的重要代表,這一工藝源于宋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顧名思義,黑釉描金盞的最大特點是將黑色之美演繹得淋漓盡致。在粉彩、青花、天青色爭奇斗艷的陶瓷大世界里,黑釉就像一位隱者,以樸素、深邃、靜謐的黑色呈現(xiàn)自己的個性,就像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在姹紫嫣紅的舞會里,以一件墨黑色衣衫顯出了風華絕代的姿色。
黑色是中國的正統(tǒng)色之一,它的歷史比建窯更加悠久。秦漢時期的朝服,以“上玄下纁”為配色原則,其中的玄色即是黑色的一種,代表天;纁色即是淺絳色,代表地。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也記載:“黑,火所熏之色也?!眰鹘y(tǒng)上,中華民族對于黑色的審美已經(jīng)達到了精神崇尚的境界。在藝術領域,黑色也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歷程。從新石器時代的黑陶,到水墨畫、書法,再到陶瓷黑釉的產(chǎn)生,歷經(jīng)千年的演變,傳承至今,這離不開一代代陶瓷大師、工匠對黑色之美的深情眷戀和匠心表達。
楊義東便是這樣一位“以黑為美”的陶藝大師,《茶葉紋黑釉描金盞》是他的代表作,這件作品以武夷山遇林亭窯傳統(tǒng)陶藝為制作工藝,采用當?shù)靥赜械挠缘V石和泥料,經(jīng)過高溫1300℃高溫燒制而成,在燒成黑釉盞的基礎上用傳統(tǒng)描金技法繪上圖案,然后再經(jīng)過低溫二次燒制。該盞器最大的特點是器型大敞口,古樸渾厚,在盞內(nèi)、外壁用黃金繪有疏密不等的茶葉片,經(jīng)過合理的構(gòu)成讓葉片重重疊疊、疏密有致,仿佛整堆的葉片隨風飄落,自然天成。盛一杯清茶,茶葉與金葉虛實相映,別有一番情韻。
描金,是楊義東黑釉茶盞的另一大特色。金色被譽為“陽光的顏色”,在茶盞烏黑純澈的底色的映襯下,金色的線條、紋理尤其顯得熠熠生輝,宛如夜空下的繁星之光,莊重、璀璨而又典雅,如來自宇宙深處的呼喚,是一種神秘、深邃的美。就像在《團花鳳尾紋黑釉描金盞》中回旋盤曲的金色線條,曲曲直直,抽象而簡約,如遠古圖騰,如天外星云,天人合一,光芒永存。
古往今來,人們在林林總總的藝術形式中感受著黑色的神秘力量。透過不同的技藝呈現(xiàn)與文化解讀,“黑色”早已經(jīng)不再是一種單純的顏色,已經(jīng)幻化為人們心中一股無形的力量,帶領人們?nèi)グl(fā)現(xiàn)未知的世界,尋覓不同的可能。而每一位鐘情黑色的藝術家,都是這一程發(fā)現(xiàn)之旅的求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