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任新
摘要:從心理學角度講,抗挫能力屬于能夠積極調整心態(tài)及情緒,不產生悲觀、自負等負面心理情緒,以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受挫能力差,則將中學生處于一個情感脆弱、想法偏激、極易產生自暴自棄的矛盾心理狀態(tài)下。本文將闡述如何才能幫助中學生理性看待挫折,引導學生加強自主抗挫能力,使學生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心理狀態(tài);家庭因素;教育方法
中學階段正是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時期,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中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優(yōu)越,極少遭遇挫折與打擊。而此時恰好也是逆反嚴重,心理脆弱,抑郁多發(fā)的階段。一旦遇到挫折,便會感到頹唐沮喪,自暴自棄,更有嚴重者尋求極端解脫。因此,如何及時、有效的對中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家長和學校都有著不可推脫的責任。
1 家庭環(huán)境對中學生心態(tài)的影響
如今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小受到寵愛,嬌生慣養(yǎng),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正是由于父母的溺愛,導致孩子缺乏生活鍛煉,獨立性差,養(yǎng)成依賴心理。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大部分中學生因為父母或老師的一點責備,心理崩潰,離家出走;或與父母關系極度緊張,輕易地拿自殘、輕生來進行威脅,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父母與孩子關系破裂,說到底,與中學生的耐挫能力差有很大聯(lián)系。中學的學期短,升學壓力與小學不可同日而語,而在物質與精神上都極易得到滿足的中學生,一帆風順慣了,一但遇到挫折,立時茫然無措,頹廢沮喪。家長卻在此時一味地追求成績,對心理輔導一竅不通,物質獎勵不管用了,就化身“虎媽狼爸”,思想偏激,等到孩子與之關系徹底破裂,再感到后悔就太晚了。因此,每個家庭都應當重視中學生的抗挫折教育,若是因為一時的心軟,毀掉孩子的人生,那實在是得不償失。
2 及時了解并改善中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
中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主要分為三類,即半幼稚到半成熟的過渡性心理;處于青春期的閉鎖性心理;注重外界關注下的自尊心理。首先要掌握中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然后對癥下藥。
中學生在青春期逐步脫離幼稚,獨立性和自覺性慢慢覺醒,但卻并不成熟,老師與家長應當對其關懷指導,增強學生自我修養(yǎng),使其真正趨向成熟。而閉鎖性心理主要表現(xiàn)為情緒內斂,拒絕與家長、老師溝通,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秘密,但就是不肯說出來。但閉鎖性心理很好化解,中學生喜歡向同齡、同性別的人傾訴,只要老師和家長放下身為長輩的架子,愿意以一種隨和、類似朋友相處的方式與其溝通,學生自然會解開心結。青春期的中學生最捉摸不透的就是自尊心,因為這時的他們格外嬌氣、脆弱,在學業(yè)與生活上不能接受一丁點的指責,否則短時間內都會對此耿耿于懷,覺得沒面子。這里就要注意,中學生的自尊心更多的是追求成為一個平等的個體,日常在同學中、長輩面前,一定要多多尊重學生的人格,避免當眾指責、言辭過激等行為;在教育方面,先肯定他做的好的部分,再鼓勵他勇于嘗試、積極改進不好的地方。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尊重學生人格,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學生身上發(fā)生的一切。
3 有效培養(yǎng)中學生耐挫能力的教育方法
3.1 幫助學生堅定信念,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古人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遭遇挫折不可避免,學業(yè)的失敗、感情的失敗、失去朋友與親人、人際關系糟糕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每個人都不可能逃避。
老師與家長溝通時也應提醒家長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視,無論是家庭或是學校,在學生面對問題時都應該充分理解并積極進行幫助,決不能用簡單粗暴的辦法搪塞、敷衍,將學生“拒之門外”。 同時要保護學生自尊心,引導學生豎立積極向上,克服困難的堅定信念,使學生不屈不撓,持之以恒,有信心,有意志,才能堅定信念,承受挫折,接受考驗,最終迎接勝利。
3.2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與對待挫折
理論上來講,挫折是學習和生活的必然現(xiàn)象,而人生遇到一些挫折也并不是壞事。例如:南朝祖沖之被后世稱為算無遺漏,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七位的人,但在當時,祖沖之只能靠一片片的小竹片進行大量復雜的計算,若他苦于屢次失敗,心灰意冷,自然也不會有那一番成就;蘇軾的父親蘇洵,年輕時自認才識不菲,并不醉心詩書,直到看了別人的文章,才驚覺羞愧,把原來寫的詩稿通通燒掉,沉下心來苦讀先賢古籍,人到中年時才厚積薄發(fā),成為著名的文學家。
這些案例都表明,以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來面對挫折,翻過這座大山,成功才會降臨到自己的身上。
3.3 教會學生抵抗挫折的具體辦法
首先,學??梢詫W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學生處理人際關系,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談話,鍛煉心理能力;其次,家長應當注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積極帶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義工活動,做兼職發(fā)傳單,使其在活動中體驗包括挫折在內的各種情緒,經受磨難,鍛煉意志。最后,為學生、學校、家長建立互相溝通信任的橋梁,使學生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良好的心態(tài),從而提高學生的挫折承受力。
總之,在人生道路上,挫折是難以避免的,唯有勇敢面對,通過挫折的考驗,使之變成新的動力,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里抵御負面情緒,使學業(yè)成績再創(chuàng)新高。
參考文獻:
[1] 魏玲,李全.中學生人際挫折及其應對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06(12).
[2] 田海勇,李書敏.淺談對中學生進行“耐挫折”教育[J].衡水師專學報,2000(04).
(作者單位: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