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玲
[摘 要]識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為提升識字教學趣味性,教師適時引入故事內(nèi)容,將識字與故事融為一體,其切合性是極高的。教師積極展開故事信息搜集、為學生創(chuàng)編識字故事、科學運用識字故事展開助學活動,都能夠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識字體驗。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故事;教學方法
識字教學方法豐富多樣,故事識字法具有獨到之處,教師要注意科學地運用故事識字法,以提升識字教學效率。低年級學生對故事有天性追求,教師利用故事展開識字,與學生學習心理訴求有高度契合性,其運用前景是極為廣闊的。教師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識字故事信息,根據(jù)識字情況創(chuàng)編相關故事,活用識字故事展開教學,都能夠為學生帶來個性體驗,由此建立起來的識字認知更有立體感。
識字故事信息來源眾多,教師需要對識字故事有正確認知,針對學生接受實際展開信息搜集。從內(nèi)容上看,識字故事可以是個人故事、家庭故事、學校故事,也可以是童話故事。教師需要有篩選意識,對這些故事資源進行合理整合,為學生提供適宜識字環(huán)境。教輔材料、網(wǎng)絡、教材等,都有識字故事信息,教師要利用多種渠道展開信息搜集,為識字教學注入豐富動力。
如教學部編語文第三冊《拍手歌》時,這篇課文涉及的生字有:世界、雀、錦、雄鷹、翔、雁、叢、深、猛、靈、休。教師在引導學生識字時,給學生講述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找到這個生字?!耙蝗郝槿刚玖⒃跇渲ι?,大家都是迎風而立,唯有一只背對風站立。其他麻雀都取笑它,說它不合群,一意孤行。這時來了一只大花貓。從樹叢后面悄悄鉆出來。大家都沒有發(fā)現(xiàn)大花貓,正當花貓一躍而起時,那只背風而站的麻雀大叫一聲:‘貓來了,快逃!,其他麻雀聞聲而逃……”學生通過故事,對生字“雀”有了全新認知。
教師給學生講述一個故事,將相關生字融入故事之中,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感受。學生在對故事情境進行回味中學習生字,其記憶效果會更為突出。
因為生字呈現(xiàn)個性化特征,不同生字需要搭配不同的故事,其信息搜集存在更多難題。如果教師能夠針對不同生字展開故事創(chuàng)編,為生字量身定做故事,不僅能夠減少信息搜集環(huán)節(jié),還能夠極大提升識字效率。
如學習《黃山奇石》,這篇課文生字也比較多。教師選擇一個生字進行故事創(chuàng)編:“有一個私塾先生,平時不學無術,就認識幾個字。有一天,有學生拿著書來求教。這位先生就想找‘川字來教學生,可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忽然,他看到了‘三字,便指著罵道:‘我到處找你找不到,原來你這里睡著了?!睂W生聽完故事都哈哈大笑起來,對這個“川”字印象深刻。為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讓學生隨便挑一個生字來編一個故事。學生積極行動起來。經(jīng)過一番思考,有學生還真的編出了識字故事。
教師為學生編輯生字故事,給學生帶來豐富啟迪,學生從趣味故事中獲得學習動力。特別是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生字故事,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不管學生編輯的故事是不是精彩,其訓練體驗都是極為深刻的。
識字故事是嶄新識字教法運用,需要教師有更新創(chuàng)新理念,不斷展開實踐探索,為學生識字學習帶來更多契機。如果能夠?qū)⒆R字故事與課文內(nèi)容有機結合,勢必能夠形成更多知識成長點。
《日月潭》中有很多生字,教師利用識字故事調(diào)動學生學習生字的熱情:“這篇課文中有一個生字‘客。老師講一個請客的故事。劉大平時不會說話,常常無意中得罪人。這天他特意邀請了張三、李四、王五、趙六吃飯。快開飯了,趙六沒有到。劉大說:‘該來的不來。張三聽這話后,心想:這是我不該來吧。生氣走了。劉大看張三走了,就說:不該走的走了。李四聽后,心里不是滋味,看來我應該走,就起身走了。劉大更急了:我又不是說他的。王五想:不是說他的就是說我了,因為沒有別人了。王五也生氣走了。劉大還感覺很委屈:我哪里說什么呀,怎么都走了。”學生聽完故事都深受啟發(fā),對語言表達有了一定感觸,特別是對生字“客”認識更深刻了。在接下來的生字學習中,學生識字熱情更高了。
教師為學生講述一個請客的小故事,故事生動有趣,具有教育意義。學生深受觸動,對說話表達有了更多理性認識。識字故事未必要對生字進行拆分講解,給學生帶來一定情節(jié),自然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思維,形成嶄新學習動力。
識字教學引入故事,這是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實踐。教師將故事巧妙植入識字學習之中,學生在獲得故事感知的同時,也順利掌握了生字,當然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學生對故事有特殊興趣,這無疑是難得的教學契機。教師抓住學生心理需求展開教學調(diào)度,自然能夠獲得豐富的學習效果。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