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龍
摘要? ? 為了明確有機肥替代化肥在水稻上的使用效果,開展對比試驗,設計不施肥、單施化肥、有機肥與化肥配施等不同施肥方案,分析不同施肥處理對農作物品質、產量及土壤肥力的影響。結果表明,與不施肥相比,施用化肥和有機肥的大米品質提升、顆粒形狀均勻且口感更好;與單獨施用化肥相比,有機肥與化肥配施可以提高大米營養(yǎng)成分含量和產量,同時顯著提高土壤酶活性。試驗結果可以為篩選科學的施肥方式提供一定的實踐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 ? 有機肥;化肥;作物產量;土壤肥力
中圖分類號? ? S147?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2-0172-01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糧食的營養(yǎng)成分含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化肥主要是無機化學元素,對土壤肥力缺乏養(yǎng)護作用,長期施用有可能造成土壤肥力流失。基于現(xiàn)階段人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以及對農作物質量的需求,施用有機肥料代替化肥對農作物進行施用受到廣泛關注[1-2]。有機肥指的是生物肥料,通常以植物或者動物糞便為主,其中許多微量元素都對農作物成長發(fā)育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質。這種肥料可以就地取材,節(jié)省種植前期的成本投入,合理提高農民經濟收入,促進城鄉(xiāng)經濟的穩(wěn)步發(fā)展,有利于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農技人員采用對比研究方法,探索了有機肥的優(yōu)勢以及具體施肥方法。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田的挑選要注重自然天氣情況、地形特點以及交通等各方面因素。本文主要選擇安徽蕪湖市鳩江區(qū)種植大戶的一處農田種植區(qū)。試驗地交通便利,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地處長江下游地區(qū),水源十分豐富,符合種植基本需求。當?shù)氐匦畏N類多樣,全年陽光充足,降雨量多但雨季比較集中,年平均氣溫能夠達到16 ℃,無霜期長達200 d以上,當?shù)剞r作物產量高且質量較好。作為安徽省主要糧食生產地之一,蕪湖地區(qū)大米比較出名,因而以水稻為試驗對象更能分辨出不同肥料產生的影響。供試水稻為中秈兩系雜交水稻兩優(yōu)224。
1.2? ? 試驗設計
本次有機肥替代化肥對作物產量以及土壤肥力影響的對比試驗,主要設計為3個處理,即不施肥、單施化肥和有機肥與化肥配施。將整個試驗田平均分為3塊區(qū)域,每塊區(qū)域大約有570 m2。
第一塊區(qū)域采取不施用肥料的方式,讓農作物自然生長。第二塊區(qū)域只施用化肥對農作物進行施肥?;史N類的選用需要在現(xiàn)場對實際的土壤肥力進行分析,研究其所缺少的營養(yǎng)成分,然后進行合理選擇,從而保證農作物的成長營養(yǎng)充足。通常情況下農技人員主要選擇的化肥是比較常見的復合化肥,主要含有氮元素、磷元素以及鉀元素。第三塊區(qū)域以有機肥與化肥混合的方式進行施肥,這主要是由于有機肥雖然含有多種天然營養(yǎng)成分,對土壤能夠起到養(yǎng)護作用;但實際上其每種營養(yǎng)元素含量都比較少,而且有機肥會攜帶病菌,需要進行相應處理。通常將其與化肥混合施用,能夠達到更好的種植效果。因此,有機肥替代化肥也只是結合實際的種植需要,合理減少化肥的施用量,而不是全部施用有機肥。相關技術人員利用科學技術分析,有機肥當中實際氮元素含量為1.02%、磷元素為0.36%、鉀元素為2.17%。針對這個情況,設定二者混合比為4∶6。
1.3? ? 試驗過程
1.3.1? ? 有機肥處理。農田當中比較常用的有機肥都是以動物糞便為主,但是其中含有許多細菌,而且含有一定成分的重金屬。如果直接使用未經處理的糞便作為有機肥料,不僅達不到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的作用,還會導致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吸收金屬元素,最終影響人們的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因此,在實際使用動物糞便作為有機肥料時,相關農技人員必須事先針對重金屬元素的問題,采取一些有效的處理措施。通常情況下,農技人員會選擇使用酸性物質如鹽酸、高錳酸鉀等進行處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施用量,避免破壞肥料的營養(yǎng)成分。此外,還有些農技人員會對有機肥進行集中發(fā)酵以清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
1.3.2? ? 耕種及樣品收集。通常情況下,安徽地區(qū)水稻的播種工作會安排在每年的5—6月,在此過程中,相關農技人員需要選擇好水稻品種。應結合氣候因素以及當?shù)乇容^常見的病蟲害進行分析,選擇抗病蟲能力強、存活率高的品種,本次試驗當中選擇的是中秈兩系雜交水稻兩優(yōu)224。針對第2種試驗處理方案,化肥施用比例為氮∶磷∶鉀=9∶5∶6。而對于有機肥與化肥混合施用的方式當中,其相應的比例應當以第2種試驗處理方案中化肥的總施用量為基礎,進行相應的數(shù)據(jù)計算,獲取合理的施肥量。一般安徽水稻的成熟時間需要130 d左右,因而在10月前后就可以進行水稻收割。收割完成之后針對各處理隨機選取等量的成熟稻穗,觀察有無空殼問題以及外形特點,然后進行風干,對大米產量和質量進行測量工作。
此外,還需要對種植完成后的土壤肥力變化以及對土壤的損害程度進行檢測,為后續(xù)種植工作提供基礎保障。應當在耕種結束后對土地進行深翻,保證土壤肥力,通過曝曬殺滅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通常情況下,遵循用地與養(yǎng)地相結合的種植原則。該塊試驗田在當年種植了水稻,則第2年應當改種其他農作物。在本次試驗的整個施肥過程中,氮肥主要施用尿素,磷肥用鈣鎂磷肥,鉀肥用氯化鉀。
2? ? 結果與分析
綜合水稻樣品加工過后的實際大米米粒飽滿程度、形狀、顏色等進行分析,相關工作人員還對大米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了化驗,并將其煮熟,對比口感。結果表明,施用化肥和有機肥的大米比自然生產的大米質量高、顆粒形狀均勻,并且口感更好。
對比單獨施用化肥及有機肥替代一部分化肥的方式可以發(fā)現(xiàn),施用有機肥料的大米,營養(yǎng)成分含量及產量高于單一施用化肥的大米?,F(xiàn)階段,國內外在水稻種植中,已經開始意識到施用有機肥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選定施用量的方面還存在差異,很多研究者認為,有機肥比例越高越好;但也有學者認為,存在最佳有機肥替代比例[3-4]。這個問題還需要農技人員結合實際種植工作進行研究。針對于土壤肥力,本研究結果表明,有機肥料與化肥混合施用顯著提高了土壤的酶活性,這是因為有機肥以生物肥料為主,能夠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生長繁殖[5-6]。
3? ? 結論與討論
通過將試驗田均等分為3個區(qū)域的方式來設計施肥方案,制定出不施用化肥、全部施用化肥以及利用有機肥替代一部分化肥的3種試驗方案。結果表明,有機肥替代化肥的方案更能夠提升農作物產量,保證土壤肥力。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相關農技人員要想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還需要注意分析種植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天氣情況以及土壤肥力,并結合相關數(shù)據(jù),研究合理的肥料配比方案。同時,還要選擇適宜的種植品種。
4? ? 參考文獻
[1] 張玉軍,董士剛,劉世亮,等.有機物替代部分化肥對土壤活性有機質及碳庫管理指數(shù)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8,47(1):43-47.
[2] 張雪麗,董文怡,劉勤,等.有機肥替代化肥氮對水稻田面水和土壤中氮素含量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氣象,2018,39(4):256-266.
[3] 方渝.商品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對甘薯產量及效益的影響[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8(1):13.
[4] 程萬莉,劉星,高怡安,等.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對馬鈴薯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樣性的影響[J].土壤通報,2015,46(6):1459-1465.
[5] 謝軍,趙亞南,陳軒敬,等.有機肥氮替代化肥氮提高玉米產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6,49(20):3934-3943.
[6] 溫延臣,張曰東,袁亮,等.商品有機肥替代化肥對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8,51(11):2136-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