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函
摘要:二胡,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起源于唐朝,至今已經有了近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它音色優(yōu)美,類似于人聲,尤其在20世紀經過劉天華先生改良與二胡曲目的創(chuàng)作,二胡以獨奏樂器的姿態(tài)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二胡有較多的演奏技法,長弓是右手運弓的基礎,只有學好了長弓,打下堅實的基礎,才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本文對長弓概念基本敘述、長弓的訓練方法以及練習長弓會遇到的問題幾個方面展開了敘述,希望可以對二胡學者的演奏方法有所幫助。
關鍵詞:二胡? ?長弓? ?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J632.21?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3-0042-02
一、二胡長弓介紹
隨著我國的民族音樂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二胡作為民族樂器的重要代表,在演奏方法和教學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二胡是一件拉弦樂器,依靠右手弓子的弓毛擦弦,通過琴碼震動琴皮而發(fā)出聲音。右手控制弓子能夠演奏出多彩的旋律。而在二胡的演奏中,也有“三分左手,七分右手”的說法,可見運弓的重要性。二胡右手運弓的方法多種多樣,有長弓、短工、顫弓、頓弓、跳弓等。而長弓是二胡右手最基本的演奏技法。在二胡演奏運弓時,以較慢的速度,由弓子的一端拉向另一端,弓頭到弓尾整個弓子拉滿,叫長弓。
二胡的弓子長度是85厘米。全部可以使用的有效弓段稱為全弓。從弓子的中間開始分配,靠在左邊的半弓稱之為左半弓;靠在右邊的半部分弓子稱之為右半弓。在將左半弓一分為二,左邊的稱之為弓尖;將右半部分一分為二,靠在右半部分的稱為弓頭。整個弓子出去弓頭和弓尖剩余的部分稱為中弓。這就是二胡弓段的劃分,了解了二胡弓段的劃分,更有助于二胡學習者在學習二胡時更準確的把握老師所講授的內容。
二、二胡長弓基本動作解析
運弓對演奏者的要求很高。首先要有良好的坐姿,以及持琴方法。正確的坐姿應是挺直腰背,坐椅子的三分之二,雙腿自然放置,與肩同寬。二胡應放在左腿大腿靠近小腹的位置。左手虎口貼近千金線,不應緊握琴桿,造成換把不利。應是讓琴桿靠在左手上,這樣按弦換把才能輕松自如。右手握弓子時,中指靠在內側,食指靠在弓桿內側,大拇指放在弓桿上,對準食指的第一個關節(jié)。使弓子自然下垂,依附在琴筒上。拉外線時,弓子自然落在琴筒的外側,通過弓毛擦弦震動琴皮而發(fā)出聲音。拉內弦時,需要借助中指和無名指的力量向內用力,弓毛貼緊二胡內弦擦弦發(fā)聲。
拉奏長弓時,動作要自然。手臂送出去,如同與別人握手一般。手臂均勻的向右做運動,帶動手腕,手腕要稍稍向外伸展“外伸狀態(tài)”使弓子平穩(wěn)出來。用力均勻,弓子平穩(wěn),速度不宜太快,否則很容易會出現噪音。當弓子運到中間部位時,腕部仍然把握運弓方向,小臂積極向右伸,如手臂較短,身體可以略微向右傾斜,使弓子運完,拉到弓尖,這便完成了拉弓。在推弓時,手臂先向左運動,帶動手腕做屈伸,手腕成“內屈狀態(tài)”當弓子運到中間部位時,腕部繼續(xù)掌握運弓方向,小臂同時屈,直到整個弓子推回去,運送至弓根,這便是長弓推弓的全過程。
在弓子拉出來,即將要推弓的這一過程稱為換弓,這一過程要流暢、自然。減少換弓的痕跡。在弓子拉出來時,將要拉至弓尖,手依然要向右均勻的做慣性的運動,而手臂在此時應從向外擴張的狀態(tài)向內屈,待整個弓子拉至弓尖時,手腕也由外伸,轉向內屈,動作靈活自然。在弓子推回去時,即將運完至弓頭,手臂應提前改變運動方向,靈活帶動手腕做運動,這樣就會減少換弦的痕跡。這樣運弓會使長弓在曲子中演奏時,聽起來更加流利自然,音色更柔美。
長弓推弓拉弓的整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并不是件易事。二胡的弓子長85厘米,在拉至弓根或者弓尖時,容易出現用力不均,弓子不平穩(wěn)的情況出現。這樣就會出現噪音。而且,在運弓時,需要大臂,小臂手腕和手的握弓相互協調配合,互相影響。在拉弓時,手臂和手腕應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手腕靈活。而手握弓子,需要施加一定的力度,互相的協作與力度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把握不好,也會影響到樂器演奏的音色。
空弦長弓是二胡入門的基礎,也是二胡學習者入門第一堂課要學習的內容。要想使二胡發(fā)出聲音,首先要學會空弦的長弓。長弓的練習要做到五個字:平、直、勻、全、穩(wěn)。其中平、直主要體現在二胡運弓的角度問題上。平就是弓毛與弦始終要成九十度角。直就是要求弓毛在運行過程中始終靠近琴桿,使弓子始終沿著一條直的軌道運行,這條軌道正是弓桿的延長。那么勻、全、穩(wěn)是體現在速度、力度和換弓的問題上。勻指的是拉弓與推弓的時候聲音要均勻。全指的是運長弓的的時候弓子要拉滿,從弓頭拉至弓尖,不留余地,提高弓子的使用效率。勻和穩(wěn)體現的是二胡的運弓的力度和速度,二者相互影響,連指的是在換弓的時候,不能留有痕跡,換弓要自然,流暢。
三、二胡長弓演奏容易出現的偏差
第一,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二胡運弓不平穩(wěn)。由于二胡弓子較長,很容易在運弓的時候出現偏差,有時在弓尖或者弓頭出現或高或低的情況,使弓毛與弦的角度小于或大于九十度。忽高忽低,上下運動的幅度過大。有些初學者是兒童,手臂不夠長,總是喜歡將弓子向身體后方拖拽,或習慣性劃弧形,這些動作都是錯誤的。會影響聲音的音色。如果想克服這一困難,可以在練習長弓時,對著鏡子,觀看自己拉弓是否平穩(wěn),放慢速度。努力對這一困難加以克服。
第二,在拉弓的時候,很多演奏者手腕的動作容易出現偏差。拉弓時需要外伸,推弓時需要內屈,動作要做到位,很多學習者手腕僵硬,一直保持一個姿勢,這樣是不對的。換弓的時候手腕的動作也應及時及靈活的做轉換。還有就是一些學者在演奏的時候動作的幅度過大,沒有對手腕的力度控制好。較為耗費體力,一旦學習到較高難度的曲子,演奏起來會很吃力,會影響到自身的演奏水平。
第三,在換弓的時候,演奏者會出現翻手腕的情況,甚至會將弓子抬離琴筒,這樣在演奏的時候會出現嚴重的噪音。在二胡長弓的演奏中,手腕只做左右運動,不做上下的運動。
第四,運弓開始的動點不準確,容易出現以肘部為先動點,造成弓子還沒出來,大臂架空的情況出現。在推弓時,也有類似的情況出現,不僅影響演奏姿勢的美觀,也增加了手臂的負擔,還使得弓毛與弦的貼合度不好,使音色發(fā)虛。
第五,在換弓的時候,應減少換弦的痕跡。手腕轉換的瞬間,右手的手指突然松開,失去了對弓子的控制力度,但是很快又作用力在弓子上,使得換弦的痕跡過大,撞弦出現噪音。換弓的時候,主要是依靠手腕的動作來完成,不需要手握弓子的力度忽松忽緊,手腕作用力在弓子上,緩慢的轉換。如果需要有音頭,也是需要手腕的力量,手腕突然轉換,達到想要的效果。
第六,在弓毛貼弦處,呈圓狀貼弦而不呈扁狀,這樣是錯誤的。這樣會減小弓毛的貼現的面積,還容易出現雜音。正確的演奏方法是:在拉內弦時,無名指和中指應該用力在弓子上,使得弓毛貼弦度加大,這樣就會使弓毛貼弦呈扁狀。
第七,演奏者弓段使用的效率不高,習慣于使用弓子左邊三分之二的弓段,而右邊的三分之一基本不用,或者是很少用到。這樣不但會造成弓子使用的有效弓段大大縮短,還會使右臂經常處于伸展的狀態(tài)得不到回歸,加重了手臂的負擔。正確的全弓演奏方法應是弓頭和弓尖各剩余1.5厘米后再回弓。很多輕松的分工,也都是用靠右側中弓來演奏的。
第八,由于二胡弓子較長,尤其是在慢速拉長弓時,運弓中會出現壓速比例的不恰當,或者是弓段運弓的速度不均勻,這樣就會使得弓毛擦弦的聲音較虛,有時也會出現噪音。弓子往弓尖方向拉時,右手要緩緩地加力;在推弓時,要緩緩地減力,這樣會使弓子發(fā)音平衡。要想使得發(fā)音平衡,找到感覺,需要學習者大量的練習。
長弓是二胡演奏的基本功。練習好二胡的長弓,對二胡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大有裨益。長弓練習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學習者應該保持耐心堅持練習,從接觸二胡開始,第一節(jié)課就要首先學習運弓,一直到演奏到一定的水平,還是要堅持練習長弓,貫穿于學習二胡的始終。把握好長弓的運弓,將之運用到具體的曲子中,增添了演奏的魅力,豐富了演奏方法,使音色更加柔美,才更能體現出曲子的情感,表達思想感情,給聽眾以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