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智榮, 屠春林, 余艷芳, 高強
(上海健康醫(yī)學院附屬嘉定區(qū)中心醫(yī)院,上海 201800)
慢性阻塞性肺?。–OPD)是一種慢性發(fā)病,反復發(fā)作,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氣流受限呈進行性發(fā)展,最后導致慢性死亡的一種重要的呼吸系統(tǒng)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1]。COPD患者每年約發(fā)生0.5~3.5次的急性加重,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是COP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AECOPD能夠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肺功能、疾病進程和社會經(jīng)濟負擔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2]。因此,AECOPD的預防、早期發(fā)現(xiàn)和科學治療是臨床上的一項重大和艱巨的任務。隨著目前國際上提倡的自然療法和逐漸興起的中醫(yī)熱,穴位敷貼療法以其簡便、廉價、有效的優(yōu)點受到人們的青睞,并日益顯示出無限廣闊的前景和強大的生命力[3,4]。本研究將通過探討穴位敷貼治療AECOPD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肺功能、T淋巴細胞亞群、生活質量的影響,探索穴位敷貼對于AECOPD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為臨床進一步提高中西醫(yī)聯(lián)合防治COPD效果提供必要的依據(jù)?,F(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
所有病例均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呼吸內科收治的AECOPD患者,共40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200例。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病情嚴重程度分級標準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4年修訂版[5]。中醫(yī)辨證診斷標準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yī)診療指南》2011年版中肺脾氣虛型的中醫(yī)辨證標準[6]。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AECOPD及中醫(yī)肺脾氣虛證的診斷標準;②病情嚴重程度分級為Ⅱ級、Ⅲ級的患者;③急性發(fā)作5 d以內就診;④年齡在18~80歲;⑤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
①COPD發(fā)展為肺性腦病階段的患者;②不符合中醫(yī)納入標準及有明顯兼夾證或合并證的患者;③由于支氣管擴張、囊性肺纖維化、活動性肺結核、肺癌導致氣流受限的患者;④合并急性心衰、急性腦出血、消化道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致死性疾病的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⑥伴有精神疾病,嚴重神經(jīng)功能缺損如失語、失認或因其他原因而無法配合的患者;⑦對研究藥物過敏者。
1.5 剔除標準
①未按規(guī)定方案進行治療或轉院的患者;②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或出現(xiàn)并發(fā)癥不宜繼續(xù)進行試驗的患者;③未完成整個療程而影響療效判斷的患者。
1.6 治療方法
1.6.1 對照組 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4年修訂版中提出的AECOPD治療方案給予常規(guī)治療,主要包括:氧療;吸入用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深圳太太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20141208、20150903、20161017),通過霧化器給藥,每天3~4次,每次2.5 mL;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Zeneca Pty Ltd,批號:141127H、151038H、161247H),霧化器給藥,1~2 mg/次,每日2次;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江蘇奧賽康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20141190、 20151044、 20160839), 靜 脈 滴 注 ,750 mg/d,分2次給藥。
1.6.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藥穴位敷貼治療。將川貝母30 g、梔子15 g、黃芩15 g、款冬花30 g、延胡索30 g、甘遂15 g、炙麻黃30 g、細辛30 g磨成粉末與遠紅外微粒10 g、磁石粉10 g進行混合,加入姜汁調和制成穴位敷貼膏。取肺俞、脾俞、中脘、足三里、尺澤、豐隆為敷貼穴位,每日1次,每次8 h。2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4周。
1.7 觀察指標
采用肺功能測定儀檢測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第1秒時間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時間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深吸氣量(IC),同時對患者的6 min步行距離進行測定;采用流式細胞分析技術檢測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CD3+、CD4+、CD8+、CD4+/CD8+;采用喬治醫(yī)院呼吸問題調查問卷SGRQ評價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生活質量,SGRQ問卷共包含50個問題,分為呼吸癥狀、活動受限、疾病影響共3個維度,評分越低,表示生活質量情況越好;觀察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8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4年修訂版[5]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yī)診療指南》2011年修訂版[6]評估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臨床控制: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95%;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得到顯著的改善,95%>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70%;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得到好轉,70%>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30%;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或是出現(xiàn)加重,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30%。總有效率=(臨床控制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9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200例患者中,男115例,女85例;平均年齡(59.87±13.16)歲,平均病程(11.69±6.04)年。病情嚴重程度分級:Ⅱ級160例、Ⅲ級40例。觀察組200例患者中,男120例,女80例;平均年齡(60.82±13.74)歲,平均病程(12.55±6.68)年;病情嚴重程度分級:Ⅱ級157例、Ⅲ級43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嚴重程度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5.00%,對照組為60.00%。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n(p/%)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表2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的FVC、FEV1、FEV1/FVC、IC及6 min步行距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FVC、FEV1、FEV1/FVC、IC及6 min步行距離均較治療前改善(P<0.05),且觀察組的改善作用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組別N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后234.58± 48.33①②210.41±44.20①200 200 FVC(V/L)治療前2.17±0.15 2.10±0.18治療后2.47± 0.22①②2.38±0.19①FEV1(V/L)治療前1.01±0.12 1.02±0.13治療后1.32± 0.15①②1.13±0.14①FEV1/FVC(p/%)治療前48.47±5.22 48.33±5.62治療后54.29± 4.88①②51.26±3.89①IC(V/L)治療前1.69±0.18 1.65±0.21治療后2.20± 0.25①②1.94±0.13①6 min步行距離(d/m)治療前179.55±36.43 181.24±36.19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表3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均較治療前改善(P<0.05),且觀察組的改善作用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p/%)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p/%)
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后2.15± 0.42①②1.86±0.25①N 200 200 CD3+治療前48.74±8.33 48.59±8.15治療后67.26± 9.20①②55.80±9.17①CD4+治療前32.55±7.42 33.40±7.63治療后42.20± 12.33①②39.18±9.44①CD8+治療前40.32±2.40 39.42±3.38治療后22.63± 2.15①②28.77±2.60①CD4+/CD8+治療前1.03±0.19 1.04±0.20
2.5 2組患者治療前后SGRQ評分比較
表4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的呼吸癥狀、活動受限、疾病影響評分及SGRQ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呼吸癥狀、活動受限、疾病影響評分及SGRQ總評分均較治療前改善(P<0.05),且觀察組的改善作用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SGRQ評分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SGRQ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SGRQ評分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SGRQ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N總評分41.88± 5.30①②53.24±5.75①200 200呼吸癥狀70.55±6.32 71.28±6.19活動受限74.22±6.83 72.19±6.33疾病影響75.20±5.64 74.83±7.18總評分72.60±8.55 71.30±7.64呼吸癥狀50.22± 4.17①②58.64±5.20①活動受限41.73± 3.58①②49.74±3.79①疾病影響35.24± 4.13①②43.88±4.47①
2.5 2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2組均未發(fā)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療,無病例脫落。觀察組發(fā)生10例惡心嘔吐、12例頭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00%;對照組發(fā)生12例惡心嘔吐、11例頭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50%;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COPD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從COPD的炎癥介質、氣道重塑、纖毛—黏液系統(tǒng)及受體功能等方面深入揭示了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加深了對COPD本質的認識,并為其進一步防治奠定了基礎[7]。盡管現(xiàn)代醫(yī)學已制定了一系列的規(guī)范性診治原則及方法,但是臨床治療仍然只以急性期對癥治療即消炎、解除支氣管痙攣、祛痰等為主,不能有效緩解病情,大部分穩(wěn)定期患者病情呈持續(xù)性、進行性發(fā)展[8,9]。引起COPD加重的最常見原因是氣管—支氣管感染。部分病例加重的原因難以確定,可能與環(huán)境理化因素改變有關[10,11]。目前,國內外對于治療AECOPD的措施主要包括氧療,吸入支氣管擴張劑,使用全身糖皮質激素,有氣道感染引起的膿痰時抗菌,出現(xiàn)二氧化碳儲留時使用無創(chuàng)通氣及呼吸興奮劑,嚴重時使用機械通氣[12,13]。
中醫(yī)認為COPD歸屬于“咳嗽”、“喘證”、“肺脹”范疇,具有以肺脾腎虧虛為本、痰濁瘀血為標的病機特點?;颊呒毙云诔霈F(xiàn)痰瘀,外邪侵襲,導致肺氣瘀滯上逆[14]。治療上以清熱化痰,補氣健脾為主。中西醫(yī)互補治療是目前醫(yī)學界公認的難題,西醫(yī)治療不能嚴格按照規(guī)范實施,導致病情遷延[15]。中醫(yī)治療以內治為主,辨證分型和專方治療較多,無統(tǒng)一規(guī)范。而穴位貼敷以中醫(yī)理論作為基礎,通過對特定的穴位進行中藥貼敷,可發(fā)揮藥物治療與穴位刺激的雙重作用,具有經(jīng)濟、安全、依從性高等優(yōu)點[16]。穴位敷貼在COPD穩(wěn)定期中的臨床應用已比較成熟,但臨床用于AECOPD治療的經(jīng)驗還不足。本研究中的中藥穴位貼敷藥膏為自擬方劑,主要組方為川貝、梔子、黃芩、款冬花、延胡索、甘遂、炙麻黃、細辛、遠紅外微粒、磁石粉,方中各成分共用,具有平喘、鎮(zhèn)咳、抑菌、祛痰、抗輻射等功效[17]。
本研究探討了穴位敷貼治療AECOPD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肺功能、T淋巴細胞亞群、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5.00%和60.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FVC、FEV1、FEV1/FVC、IC、6 min步行距離及CD3+、CD4+、CD4+/CD8+比例均明顯大于對照組,CD8+比例小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呼吸癥狀、活動受限、活動受限評分及SGRQ總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2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穴位敷貼治療AECOPD患者的療效確切,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并調節(jié)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