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祖輝
摘 要:愛國主義教育是貫穿歷史教學的一條主線,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有效途徑。文章從深入挖掘家國情懷教育資源、結合地方偉大歷史人物事跡、借助影視作品與時事新聞等方面,對基于家國情懷理念的歷史課程教學實踐進行探討,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家國情懷;初中歷史;歷史教學;愛國主義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6-0031-01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其中家國情懷是尤為重要的。在實際教學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講解,忽略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這嚴重影響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歷史學科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教師需要把教材內容和家國情懷理念進行有效融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和愛國主義情懷,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對基于家國情懷理念的歷史課程教學實踐進行探討。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一,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對處于和平年代的學生來講,理解那種為國家死而后已的情懷有時可能具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時,孫中山先生憂國憂民的情懷,學生在理解時會存在一定難度。而教師進行家國情懷教育時,可以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歷史情境之中,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孫中山先生的情懷,從而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其二,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中對公民的首要要求,這和家國情懷的內在精神相一致。在歷史教材中,有很多涉及愛國主義內容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1.深入挖掘家國情懷教育資源
在歷史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對歷史教材中的家國情懷教育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和整理,把教材內容和時事政治進行有機聯(lián)系。要通過再現(xiàn)當時的歷史情境,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例如,在講解“絲綢之路”時,教師可以以絲綢之路為依托,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使學生感受到張騫為家國大義舍生忘死的精神。要抓準時機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讓學生了解到絲綢之路促進了我國各民族融合,促進了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極大地推動了歷史進程,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學生形成合作共贏和開放包容的意識。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結合“一帶一路”倡議,指出福建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qū),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先行區(qū),廈門是陸地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處。教師通過這些講解,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對“新絲綢之路”進行展望,培養(yǎng)學生為祖國繁榮昌盛而努力奮斗的家國情懷。
2.結合地方偉大歷史人物事跡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地方偉大歷史人物事跡進行講解,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例如,在講解“鴉片戰(zhàn)爭”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告訴學生“林則徐是我們福建人,他領導了虎門銷煙,還主張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是我國近代史上‘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又如,在講解“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故事,告訴學生“鄭成功原籍是我們福建南安,他‘開辟荊榛逐荷夷,一直受到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崇敬”。教師通過介紹這些地方偉大歷史人物的事跡,可以使學生被家國情懷所感染,意識到愛家愛國的重要性。
3.借助相關影視作品、時事新聞
在新時代背景下,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相關影視作品、時事新聞,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引導學生感受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明。例如,在講解“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新時代的曙光”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看《建黨偉業(yè)》。通過影片,學生可以加深對辛亥革命、護國戰(zhàn)爭、五四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等的了解,更好地感受先輩們的愛國情懷,學會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又如,在教學“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關于“十九大”的新聞報道,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祖國建設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樣,可以使學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光榮使命,立志認真學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總而言之,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我修養(yǎng),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深入挖掘家國情懷教育資源,結合地方偉大歷史人物事跡,借助相關影視作品、時事新聞,培養(yǎng)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增進學生對國家的深厚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參考文獻:
[1]李蒲魁.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愛國情感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17(17).
[2]蘭珍莉,李強.對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