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只有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面向全體學生,才能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關注; 評價; 促進; 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074-001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又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又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苯處煂⑴c學生一起走進新課程,嘗試新評價。通過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樹立自信心,激活進取心。下面我就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方式談幾點自己的意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評價動機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坝H其師”才能“信其道”,師生互愛的真摯情感以及相互的交流和感染是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有意識地設置一些障礙,制造懸念,誘發(fā)爭辯,讓學生去發(fā)現,提出掃除障礙的建議,而教師卻“堅持錯誤”,學生據理力爭,教師終于由“固執(zhí)”到“認輸”,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采用了這樣一個故事:星期天,猴媽媽買回來一個大西瓜,對她的兩個孩子說;“一個大西瓜,我分給哥哥1/4個西瓜,分給弟弟2/8個西瓜……”猴媽媽還未說完,猴哥哥大叫起來:“媽媽不公平!”我趁機說:“我也覺得猴媽媽不公平?!边@時有學生站起來說:“猴媽媽公平呢,它們兩人一樣多?!蔽矣终f:“怎么會公平呢?猴哥哥才分得一份,猴弟弟卻分得兩份?!薄安皇堑模盐鞴掀骄殖?份取其中的1份,和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2份是一樣的?!薄@一過程正是教師用自己的情感去調動和感染學生的過程,也是鼓勵學生大膽地與教師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師生間的情感交融,才能激發(fā)全體學生參與學習、評價等活動的動機。
二、體驗過程,尊重評價主體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也是學習、評價的主體。任何知識都要靠學生自己主動去獲取。評價也只有在學生完全參與的過程中得以實現。評價依賴于學生更深層次的參與,只有把評價的主動權完完全全地交給學生,才能用評價促思維、促發(fā)展。教師應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對于學生獨特的評價、見解要正面肯定;對于學生錯誤的想法也不能輕易否定,要尊重學生的情感和人格。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評價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觀察、分析、對比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例如,判斷“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一樣大”時,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先讓學生計算出結果,然后誘導評價:“它們的計算結果都是16,我認為是對的,你們同意我的判斷嗎?”學生爭先恐后地發(fā)言,甲說:“不同意。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含義不一樣?!币艺f:“我也不同意。雖然計算結果相同,但兩個16的單位不同?!毙〗M互評:“周長和面積的含義不同、計算方法不同、單位也不一樣,這道題只是一種巧合,得數相等,不能以此混淆周長和面積的知識?!苯涍^一番評價后,教師不是硬性把知識注入學生的大腦,而是讓學生在你爭我辯中,自己獲取知識。
三、關注差異,實施評價策略
評價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密切相關,教師要因人施評,體現差異。學生是變化中的人,他的思維水平、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情感都會因年齡、家庭環(huán)境、教師調整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評價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過去的評價方式不甚合理,使一些學生因“考試不及格”產生自卑感、失敗感,喪失學習的自信心。教師要運用新的學生觀、教學觀,客觀、公正地評價每一位學生。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待后進生采用表揚評價,尋找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學習積極性;對待中等學生應采取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待優(yōu)等生則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分層測試能給學生帶來一種成功的體驗,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體面地在人群中站起來。
四、開放形式,探究評價體系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有利于群體交流、互動的開放的評價環(huán)境,使評價成為師生雙向思維活動暴露的過程。變傳統(tǒng)的封閉的課堂教學為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狀態(tài),使學生從單純的“聽、答、寫”轉變?yōu)椤八?、問、評”的角色。師生關系平等、融洽、協(xié)調,學生可以評價教師的活動,敢于同教師進行爭辯。教師便引導學生自覺地將自我評價作為對自己行為負責、自我調控的過程。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化,由低級到高級,螺旋上升,不斷發(fā)展。例如:小張同學,本學期,我們班開展了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的探究,你經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用多種方法查找和收集與所學知識的相關信息,你的自學能力較強,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中表現很出色,愿意傾聽別人的發(fā)言。你的解題方法經常與眾不同,你設計的“數學小天地”較有創(chuàng)意??赡阌袝r做作業(yè)比較馬虎,不太講究作業(yè)書寫,你有信心克服這些小毛病嗎?本學期數學總評成績:“優(yōu)”。通過學生自評、師生互評,學生的評價意識在自我反思中得到升華,學生在學習的活動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體驗。
總之,課程改革中的數學教學評價不應拘泥于一種形式,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做到客觀、公正、及時,只要教師能根據學生心理特點,講究科學評價方法,恰到好處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使被評價的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博愛和關注,學生不但樂于接受,而且還能達到預期效果,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素質教育的和諧發(fā)展,為學生的成長指引方向,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掃除障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1999年7月第1版
[2]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 年7月第1版
[3]魏超群.《數學教育評價》,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4]扈中平.《現代教育理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