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宗不爭
在丹麥,每10人有9人有自行車,低碳出行深入每個人的觀念
丹麥人人高馬大,金發(fā)碧眼,初入丹麥國首府哥本哈根,便油然生出一種“非我族類”的感覺。
唯一與中國,準確地說是十幾年前的中國相似的是,丹麥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不是汽車,而是自行車,哥本哈根自行車交通占比達到了45%。然而感覺和邏輯都是完全不同的,中國作為曾經(jīng)的“自行車王國”,車主卻絕不會生出“國王”的感覺,相反,對于“四個輪的”,還滿懷著一種憧憬。丹麥的自行車則“橫行霸道”,擁有法律賦予的優(yōu)先路權(quán),所到之處,汽車都要盡可能避讓。
八月的天,依然陽光普照,騎單車的丹麥姑娘,都愛穿短褲,如此能裸露出修長健美的大腿,把自己變成一道風景。把自行車騎出一種悠然甚至驕傲,這便是丹麥的特色,是丹麥這塊土地孕育出來的文化氣質(zhì)。
丹麥的標志建筑,美人魚雕像,就是根據(jù)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雕塑的
老子說:“難得之貨,令人行妨?!?/p>
朱子則說:“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存天理而滅人欲也。”
人的欲望,大都從求之不得的苦楚中催生。對于絕不可得之物和唾手可得之物,卻不會生出這樣的心思。絕不可得,如鏡花水月,求不到;唾手可得,如清風明月,無須求。能在此二者之外做到不動于心,是般若。
資本主義的邏輯,便是能夠把一切都變成可求可得之物,一切都可標價,無非易得與難得的區(qū)別。這自然有莫大的好處,人與物之間的關(guān)系便親近起來,不再有不可逾矩的鴻溝,平民可獲貴族之物,百姓可享臥龍榻,金錢變成唯一的衡量標準。如此,階級的壁壘便必然要打破,宗教的地位便必然要折扣,便有適用于它的制度和文化出現(xiàn),便有新的民主和科學。這自然也有壞處,既然一切可交易,金錢至上,富者皆唾手可得,貧者便會無條件地艷羨富者,社會秩序的重建就會多出不少阻礙。
與其說丹麥氣質(zhì)與資本主義邏輯反其道而行之,不如說,丹麥國走到了這一邏輯的頂點,而不是悖離了它。當汽車成為唾手可得之物,不再是財富的象征,在擁擠的哥本哈根城中,騎單車帶來的自由便利就成為了更具有價值的優(yōu)勢。況且,自行車的價格其實并不比汽車便宜多少。
當然,讓大多數(shù)人樂于騎自行車上街的丹麥也有屬于自己的個性,這個國家的“幸?!币呀?jīng)成為眾人皆知的標簽。根據(jù)聯(lián)合國的《世界幸福報告》,丹麥已經(jīng)有四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丹麥國地廣人稀,這似乎是獲取幸福的重要基礎(chǔ)之一。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只相當于重慶市的一半多一點,卻只有不到580萬人口,不到重慶人口的1/5。丹麥國在歷史上命途多舛,經(jīng)歷了數(shù)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重大戰(zhàn)事,精疲力竭。因此,在現(xiàn)代,它總是有意識地試圖“躲過”戰(zhàn)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丹麥執(zhí)行中立政策,后應德國的要求布雷封鎖了松德和貝爾特海峽水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丹麥沒有卷入歐洲大陸的紛爭,并于1939年接受德國提出的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于1940年4月9日大舉進攻,丹麥政府則在當天宣布投降。
老子曰:“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卟幌橹?,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隨處可見的安徒生雕像
這種看似很“慫”的國家行為,為丹麥帶來了相當長時間段的和平和發(fā)展,以至于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對于丹麥經(jīng)濟幾乎沒有產(chǎn)生很強烈的沖擊。
戰(zhàn)后,1945年,丹麥成為了聯(lián)合國憲章成員,1949年成為“北約”的最初成員。但這絕不是丹麥國的初衷,它最初只試圖構(gòu)建一個北歐聯(lián)盟,只與挪威和瑞典組成聯(lián)盟。1972年,丹麥人投票支持加入歐盟(European Union,1952年7月23日)前身歐共體,且1973年1月1日成為成員。但是,丹麥一直與歐盟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guān)系,許多提議都不參加,2000年在歐元公投中,丹麥拒絕加入歐元國,保留自己的貨幣,成為了歐盟國家中又一特立獨行的典型。
丹麥像極了老子心中的“理想國”,“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成功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如此,才能理解丹麥的氣質(zhì),這座“童話之國”,并非令人心馳神往的幼稚園,而只是有一份樂天知命的怡然自得而已。
丹麥人安徒生,他寫的童話風靡世界,卻不是甜的,是苦味的。
事實上,格林童話也有這種苦味,而且更加濃烈。從直觀的閱讀感受上來講,讀安徒生的童話,不太會開懷大笑,倒是讀到動情處,常常會流淚——我相信大家都會有這種共識??嚯y和希望——強烈的宗教精神——充斥在安徒生童話的字里行間。這位據(jù)稱“連鴿子都不愿在他家筑巢”的“丹麥最丑的男人”,是懷著如何的心情在寫作,我們不得而知。
這自然和童話緣起有莫大的關(guān)系——童話并不是專為兒童寫的,而是家庭共同的讀物。至于后來的許多童話作家只為兒童寫作,那可能是受到了文學商品化后的一種分類思想的影響。
在哥本哈根城中,有歐洲最古老的Tivoli游樂園,建造于1843年,已經(jīng)正常運行了170多年。這么長久存在的游樂園,其價值已經(jīng)不再是逃離城市喧囂的世外桃源,而是平實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在哥本哈根城中,也產(chǎn)生了無政府主義的“城中城”——克里斯欽自由城,它自我宣稱自治,實行公社化管理,是后嬉皮時代最著名的運動之一,自由城有自己的自治委員會,居民大多為嬉皮士、自由藝術(shù)家、草根運動人士、搖滾樂手等自由派風格強烈的居民。在城市叢林中久居的我們,漫步在城中,感受到的卻不是自由,而是對“絕對自由”的一種惴惴不安的恐懼感。
在哥本哈根城中,亦隨處可見載著孩子的嬰兒翻斗車。丹麥男人擁有長達1~3年的帶薪“產(chǎn)假”,他們?nèi)松泻荛L一段時間的任務,是相“婦”教子,陪伴家人和孩子。放棄蒸蒸日上的工作,在人生的黃金年齡選擇陪伴孩子,我不知道,如果在中國也有這種機會,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夠坦然面對。
丹麥自然也成為了最適合“帶娃”旅行的國家,在歐洲走了一大圈,我并沒有見過哪個歐洲國家像丹麥一樣,為孩子留有那么多專門性的空間。我甚至認為,這些場地并非為了孩子,只是為了向往赤子之心的成年人。
葛龍偉(N. F. S. Grundtvig)被稱為丹麥孔子,他開創(chuàng)的民眾學院如今是丹麥學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丹麥的兒童課程一部分就是“玩',孩子每天很多時間是在戶外玩,他們自己穿衣外出,自己決定玩什么
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所”的CEO邁克-維金這樣說:“我們通過幸福的三個不同的維度——生活滿意度、情感幸福、人生終極目標和意義來了解什么讓人們感到滿足?!?/p>
“人生的終極目標”,這近乎是個我們無法談論的話題,一個人生的終極問題。
作為一位“游戲?qū)W家”,我多年來致力于各種游戲研究,近期卻被一個鬼魅般的問題糾纏——“人為什么要玩?”
我們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工作嗎?如果說工作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的社會價值,那這些價值又究竟是為了什么?人是否可以完全放棄休閑與玩樂,全然投入到工作之中呢?“玩”這種原始行為,為什么一直存在人類歷史中,而從未被祛除?
當我返回成都,又見到趁著陽光明媚,在午后院壩里喝茶小憩的成都人,我隱約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呼之欲出了。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