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陽,張虹璽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847)
便秘(constipation),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其主要癥狀為排便間隔時間長、糞便量減少、糞便干燥、排便費力等。臨床上在中醫(yī)便秘分型為脾腎陽虛型的患者約占50.46%[1]。導師張虹璽教授總結臨床經驗擬定助陽通便湯醫(yī)治脾腎陽虛型便秘并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筆者現通過其療效觀察,
病例選擇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間在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門診中醫(yī)診斷為脾腎陽虛型便秘且符合Rome III[2]診斷的患者共60例,并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對照組組30例,兩組間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經統(tǒng)計學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
(1)治療方法。觀察組予自擬助陽通便湯,方藥如下:肉蓯蓉30 g,牛膝20 g,肉桂15 g,淫羊藿30 g,白術20 g,山藥20 g,郁李仁20 g,厚樸20 g,枳殼30 g,桑椹子20 g,炙甘草10 g。每日1劑水煎服。2周1個療程,觀察2個療程。對照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10 mL/次,2次/日口服。2周為1個療程,觀察2個療程,期間停用其他助腸動力藥。且不進行藥物加減,治療結束2周后隨訪詢問相關療效指標。
(2)觀察指標。主要癥狀:排便費力程度、排便持續(xù)時間、排便次數、糞便性狀。并包括四肢不溫,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納差等兼癥。
所有測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使用t檢驗計算符合正態(tài)分布數據,使用秩和檢驗計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SPSS 17.0軟件。
按其便秘其主要癥狀,依次評分為0、1、2、3(具體見表 1)。療效指數 = 用藥后與用藥前積分差/用藥前總積分×100%。治愈:療效指數大于等于95%;顯效:療效指數在75%-95%之間;有效:療效指數在25%-75%之間/無效:療效指數小于25%。
表1 便秘主癥評分
糞便性狀Bristol分類表
表2 兩組綜合療效對比(n,%)
由表2可見: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
表3 兩組主癥療效對比
由表3可見:治療后兩組間排便間隔、糞便性狀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對排便費力程度、排便時間改善情況無顯著性差異(P>0.05)。
由表4可見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對四肢不溫,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納差改善情況有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療效明顯。
表4 兩組次癥療效對比
祖國醫(yī)學認為便秘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臨床分證雖復雜,不外虛實兩大類。《傷寒論·辨脈論》提出:“其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者,此為實,名曰陽結。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硬,名曰陰結也。”其病位在大腸,并與肺脾腎關系密切。如《素問·金匱真言》載:“北方色黑,入通于腎,開竅于二陰?!庇秩纭鹅`樞·口問篇》載:“中氣不足,瘦便為之變”[3-4]。陽虛多由氣虛發(fā)展而來,陽氣虧虛,溫煦,氣化,推動作用減弱,大腸傳導失職,排便困難,變質燥結。
本臨床觀察表明,針對中醫(yī)分型脾腎陽虛便秘擬定的助陽通便湯,在臨床療效上尤其在腰膝酸軟等次癥上優(yōu)于乳果糖口服液。本方主要以溫腎益陽,補氣健脾,潤腸通便,起到到助陽通便的治療目的。溫腎陽、益脾氣以溫養(yǎng)全身,不僅可加強腸道的蠕動功能、改變便質,還可有效的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免疫力[5-6]。
作者認為,便秘是一個復雜性疾病,包括身體與心理兩大方面,臨床治療上應該采用全面的治療手段,如鼓勵患者養(yǎng)成良好排便習慣,調整合理的膳食,規(guī)律的作息,保持愉悅的心情這些都有利于便秘的治療。在臨床上切不能單純靠促腸動力藥物,應全面檢查診斷,并在中醫(yī)理論整體觀念指導下,采用中醫(yī)辯證診治思維對癥用藥,發(fā)揚中醫(yī)藥優(yōu)勢,解決患者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