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黑陶一刻就是50多年
刻刀輕輕劃過黝黑的陶罐表面,留下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在光影交錯間,為凝重的黑色注入一絲靈動。69歲的劉紀榮手握陶罐,一刻就是50多年。
已經(jīng)有上千年制作歷史的五陵塬黑陶(非遺申報名),在陜西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五陵塬黑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紀榮的帶動下,以影刻的創(chuàng)新形式,重新走入人們的視線,成為陜西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
黝黑的蛋殼陶上,雕刻有2000多個小孔,重不足一斤,厚度僅有3-4毫米,還有室內(nèi)陳放的其他乾坤瓶、龍柄雞首壺、長信宮燈、昭陵六駿……真的很難相信這些精美的黑陶工藝品,出自看上去個頭矮小、滿手老繭的關(guān)中農(nóng)民——劉紀榮之手。
“天生就是個捏泥娃娃的?!眲⒓o榮自詡道。他出生在五陵塬腳下的咸陽市渭城區(qū)正陽街辦許趙村,兒時一場大病,四處求醫(yī)不見好轉(zhuǎn)只好放棄治療,母親迫不得已把他扔到草窩里,不忍心回頭看發(fā)現(xiàn)還有一口氣,就又把他抱回家,沒想到他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耙苍S是上蒼為了黑陶的傳承,賜給我一條性命?!?/p>
劉家從事陶藝制作,已有上百年歷史,受祖輩影響,耳濡目染,劉紀榮也愛上了陶藝。學會并制作了各式宮廷器皿,如龍柸、雞冠獸、石獅子等等。
“薄如紙、光如玉、黑如漆、明如鏡、聲如磬,這是黑陶的五大特征?!眲⒓o榮說,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的時候,他甚至點著煤油燈燒制小物件過雕塑癮。用母親的話說:“天生就是個捏泥娃娃的?!?/p>
由于做工復(fù)雜,燒制講究,在陜西能制作出純正黑陶作品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1982年,劉紀榮的第一件黑陶作品乾坤瓶問世。此后,一發(fā)不可收。
1993年秋,全國政協(xié)委員、文物考古專家何正簧,看到劉紀榮的黑陶作品非常驚訝,認為是一等品,不相信這樣的作品會出自眼前這個地道的農(nóng)民之手。這些年來因為他作品古樸的造型、精致的工藝,得到了許多專家的肯定,有了“黑陶名家”的美稱,作品被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收藏。2015年12月,“五陵塬黑陶制作技藝”入選“陜西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名氣越大,責任越重,劉紀榮說:“現(xiàn)在很多工藝品都是機器制作,失去了原本的靈氣。我的作品一定要堅持手工制作,讓后人看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手工精品?!?/p>
五陵塬上,經(jīng)??梢钥吹絼⒓o榮帶著孩子手提镢頭的身影,在村周圍的崖岸,尋找紅色的泥土。取回土后,還要進行沖洗、沉淀、晾曬和捶打。捶打的目的就像婦女蒸饃和面,不能有一絲疙瘩,這也是制作陶器成敗的關(guān)鍵。經(jīng)過打坯、成型、雕塑、陰干,一件件工藝品就這樣制作出來。圓柱體、塔形、盆罐等,再經(jīng)過滲碳,黑陶作品就完成了。
40年來,他精雕細琢出5000多件黑陶作品。把玩他的作品,就像是在聆聽古代文明跨越時空的錚錚清音。
黑陶制品
鏤空梅瓶
悉心指導
精益求精
兒媳在他的指導下也成了黑陶制作能手
在諸多的黑陶作品中,一件名叫《寶鼎》的作品很是吸引人的目光。這件作品高63厘米,重約3公斤,由八大件構(gòu)成,在鼎腰上刻有兩層鏤空的“弓”字圖案。這件作品制作難度大,制作100多件才能成功1件。在2014年第三屆陜西民間文藝山花獎評選活動上,榮獲“陜西民間文藝山花獎?工藝美術(shù)作品獎”和“國風秦韻?首屆陜西省民間工藝美術(shù)作品”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