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姣
摘 要:米芾是北宋的書法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他在書法方面成就最大,尤其擅長行草書。米芾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他在繼承古人傳統(tǒng)的基礎上敢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文章通過對米芾的學書歷程和他行書的筆法、結體、章法、墨法的研究,以及筆者臨摹他的行書的一些體會感受,從其筆法、結體的多變和章法注重對比、重視整體氣韻的特點中,總結出了他的行書對筆者創(chuàng)作的筆法、字法、章法等方面的啟示和影響。
關鍵詞:米芾;行書;啟示
一、米芾學書歷程
米芾是“宋四家”之一。宋代書法大家都擅長行草,米芾也不例外,他在行草方面造詣頗高。米芾曾經(jīng)寫過一篇大字《自敘帖》,在《自敘帖》中他談到自己的學書經(jīng)歷,從中可以得出:第一,他在七八歲初學顏真卿,后轉學柳體和歐體,幼年學習顏體為其書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第二,他的性格特別喜歡行書,他在改學晉人之前,大多數(shù)都是學習的唐人書法。顏真卿、歐陽詢、段季展、沈傳師和褚遂良對他影響最為深刻。后學習“二王”書法。
(一)善于“集古字”
米芾學習書法自稱是“集古字”,根據(jù)他的自敘,可知他在蘇軾勸導改學晉人書法之前,受唐人書法的影響較深。首先,他初學顏真卿,比較推崇顏真卿的書法,米芾的好多比較特殊的筆法,都是來自顏真卿的《爭座位帖》,比如他常用的“鷹爪鉤”,顏真卿偶爾用的一些筆法,米芾在他的作品中卻把它強化,這可以看出他自小善學,天資聰明。其次是歐陽詢,他比較喜歡歐的行書,不喜歡他的楷書,米芾認為自己的行書自成一家,變化多端,較為險絕,他的險絕又是后人難以學到的。他在長沙做官時,受到歐陽詢的影響很深,從他的《法華臺》《道林》《沙步》這些帖中可以看出其中有一些字帶有歐體中宮收緊、氣勢險峻的特點。最后,在五位唐人中他最受褚遂良的影響較多,褚遂良的用筆最變化多端,結體生動活潑,這些特征應該是米芾在褚遂良的行書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從他晚期的一些作品可以看出。他最喜歡褚遂良的書法,他認為其真正達到了“隨意落筆,皆得自然”的境界。
對于他的行書而言,他更多的是取法“二王”書法,他雖說“入魏晉平淡”,但經(jīng)過蘇軾對他的勸導后,便開始留心晉人法帖。他既然喜歡褚遂良的自然與率意,那右軍父子中他便更趨向于王獻之,從他的《中秋貼》中可以看出那幾乎是王獻之《十二月帖》的臨本。
以上是對他集古成家的一些探索,從技法的角度講,他的成功離不開堅持不懈的努力臨習,古代沒有哪個書家可以與米芾的刻苦努力相比較。他學習書法非常刻苦,最終成為宋四家之一,從他的元日帖中,便可知道他大年初一都在寫字,可見他的用功之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書法也是如此,天資過人的米芾在學書的道路上如此的用功,作為普通人,更應該下百倍的功夫,不能一味地去創(chuàng)作,應認真地研究臨摹歷代名帖。
(二)敢于創(chuàng)新
雖然天才的成功離不開辛勤的汗水,但是沒有正確有效的方法,沒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不去思考,只是機械的去臨摹,所有的努力只會成為不斷的重復,到最后只會成為一匠,而不是書法家。
米芾天資聰明,他在學習書法中有他的階段性和著重點,總是循序漸進、踏踏實實,最后換來了他扎實的基本功。米芾學習書法采取的方法是唐代最為流行的“摹拓”,但他采用的是覆摹,這種方法可以使資料保存,以便學習。他第二階段采取對本臨寫的方法,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意臨。他臨帖時把握全局,注重整體氣韻。每次臨帖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總是“十得六七”?!凹抛帧笔窍蚬湃藢W習,他經(jīng)過勤奮刻苦的努力,終于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最后把“眾家字”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他的行書,都在強調(diào)一個“變”字,注重對比,所以世人稱他“顛”,在前人的基礎上,敢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了“刷字”。
二、米芾行書筆法、結體中的美
筆法和結體統(tǒng)稱為字法。筆法的理論把筆法分為起筆、行筆、收筆,他們既有粗細方圓的對比也有輕重快慢節(jié)奏上的變化,最后形成一個整體。無論是臨摹還是創(chuàng)作,或是寫任何一個字體,都要講究筆法。因此在臨摹和創(chuàng)作中都要注意行筆和收筆的過程,用筆法來提升作品的高度。結體指的是點畫之間的組合,結體的橫軸線、豎軸線都居中的話,字就會顯得呆板,米芾的結體多為欹側,善于把字的橫軸線偏下,豎軸線偏右,結體左松右緊,強調(diào)左側,給人一種天真爛漫的感覺。
(一)用筆上中、側鋒兼用
在學習米芾行書之前,筆者認為米芾為了使線條看起來厚重、凝練、飽滿,總是追求中鋒用筆,但學習米芾行書后,卻發(fā)現(xiàn)他把側鋒用得恰到好處,這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的字給人勢態(tài)特別強的感覺,這都是因為他善用側鋒,用側鋒取勢,與中鋒交相輝映,進入了隨意為之、渾然天成的境界,而那多數(shù)的側鋒用筆增加了作品的風姿。
通過學習,筆者認為尤其是行草書作品,一定要有氣勢,不能太過平淡,因此在書寫的過程中應該打破以往筆筆中鋒的用筆習慣,適當?shù)貒L試側鋒用筆,但這并不意味著應該放棄中鋒用筆,這就大錯特錯了。在書寫中,應以中鋒為主,側鋒取勢。
(二)筆法上注重體勢和多變
米芾的書法特別強調(diào)體勢,體勢的營造是米芾書法的一大特色,他通過把字體夸張變形,上下錯位,左斜右倒來打破平衡,然后將一個個沒有筆墨聯(lián)系的單個字合成一體,產(chǎn)生了多種多樣的姿態(tài)。同時也講究字的天真、隨意、多變,講求“渾然天成”的原則。
米芾認為“三”字的三橫長短不同,是“隸變”以來發(fā)展的定勢,所以稱“故作”。在書寫中由于筆勢出現(xiàn)的輕重變化,并非出于天真,也是“故作”。他所認為的天真,只是隨意自然?!叭敝皇撬e的一個例子,他可以把這個道理推廣到任何一類平行或者相鄰的點畫中去。
從米芾的筆法注重體勢和講求多變的原則上看,筆者認為創(chuàng)作時不能千字一面,呆板少變,也不能刻意去安排,應多注意字與字之間,筆畫間的一些變化,如長短、粗細、俯仰、虛實等的一些變化。書法是一門藝術,不是僅僅靠揮舞毛筆,而應達到隨意自然,渾然天成的境界。
(三)結體上避免雷同
米芾在結體上也是講求一個“異”字,原則上避免雷同,采用強烈對比的方法,他也采用某些奇特的筆法使結體表現(xiàn)出奇特的特點,如“鷹爪鉤”的夸張運用,又如游、張等一些字的比較,這種鉤比常見的鉤多了一個關節(jié)。他認為字四平八穩(wěn),就會顯得俗氣。
從他的結體講求對比原則上,筆者總結了一些規(guī)律,為創(chuàng)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使筆者受益匪淺。第一,筆畫方圓的變化,米芾在寫“口”時,老是寫成上圓下方,突出了四個角的方正;第二,向背的變化,尤其是豎畫,這種對比可以避免同方向相連的筆畫造成平行雷同,從而耐人尋味;第三,正側的交替使用,上側下正,外正內(nèi)側都能處理得當;第四,粗細的對比,他敢于寫出一些非常細的筆畫,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第五,大小的變化,他敢于突破常規(guī);第六,聚散的運用,米芾善于運用八面出鋒;第七,疏密虛實對比,他在結字時常常意到筆不到,留出一些空白,所謂“計白當黑”。
三、米芾行書的章法美
米芾的章法與他的結字一樣,同樣也是強調(diào)對比原則,欹正的交替使用是他章法的基本特征,這可以看作是他顛的表現(xiàn),但依舊是欹永遜于正,不失去平衡,給人一種充滿活力的陽剛之美。他認為一幅好的作品整體的氣韻、體勢是非常重要的。
(一)注重對比原則
章法上的對比與結體上有異曲同工之處,在一些方面給了筆者很深的啟發(fā)。首先是大小長短,在整體中要把握字形的大小長短,古人說寫字最怕“字如算子”,在結字方面就是避免字字大小一樣,否則就沒有藝術性了,創(chuàng)作時應對單個字的字形有所把握。其次是平正欹側,在行書中,章法可以是平正的,也可以是欹側的,但字的重心還是要保持穩(wěn)健,米芾的行書欹側度較大,給人一種活潑的感覺,這是創(chuàng)作中值得借鑒的。接著是減省連結在結字上,省簡了筆畫,連結在一起的筆畫組成了不同有趣的筆畫組合,形成了對比。
(二)重視整體氣韻
米芾行書以氣勢見長,首尾間筆勢相通,線條或斷或連,筆斷意連,在行書的創(chuàng)作中,必須要重視整體的氣韻,使作品中的單字看起來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四分五裂,只有那樣,作品才會給人一種和諧之美。
前人說墨有五色之分,在書法中,用墨的技巧也很多,墨色從濕到干,從干到枯的交替使用可以使書法作品產(chǎn)生豐厚的視覺效果。米芾作品墨色豐富的表現(xiàn)對筆者創(chuàng)作的啟發(fā)很大,筆者認為墨法對書法創(chuàng)作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枯濕濃淡表現(xiàn)在一幅作品中,能夠加強整幅作品的韻味,影響整體章法的效果。用墨也應該做到自然,如米芾的《致彥和國吐貼》,這幅作品用墨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比,交替使用濃淡干濕,干而不燥,使作品另有一番韻味??偠灾?,墨色的變化能夠表現(xiàn)出平面的構成、立體的深度以及運動的時間節(jié)奏,具有極高的造型能力,因此,學會自如地運用墨法,是豐富作品視覺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
四、結語
通過幾年的學書歷程,筆者認為在書法的創(chuàng)作中,技法應與韻味是對立統(tǒng)一的。技法需要靠大量臨習古人的經(jīng)典作品,需要勤奮刻苦的練習,而韻味則需要靠自身的修養(yǎng)和高尚的審美情趣的積累,需要平日多讀書,讀好書,提升自己的境界。米芾行書書法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也應如此,臨摹經(jīng)典作品為本,深入學習,掌握其筆法技巧、結字規(guī)律、章法布局和墨法自然,并結合當今社會,從臨摹到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出既符合傳統(tǒng)又符合當今社會審美趣味的優(yōu)秀作品。
參考文獻:
[1]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2]劉正成.書法藝術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3]王學良.從臨摹到創(chuàng)作——米芾[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
[4]沃興華.書法創(chuàng)作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曹寶麟.中國書法全集·米芾[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
山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