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英
(泰安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山東 泰安 271000)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隨之增加,國內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人數(shù)呈現(xiàn)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威脅國民生命健康[1]。相關報道顯示,70%左右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有糖代謝異常情況,因此有必要研究探討篩查心腦血管內科患者糖代謝異常病例的有效途徑[2]。本文以我院心腦血管科內科收治的疑似糖代謝異?;颊?96例為研究對象展開了下述研究,以供參考。
本次研究對象為醫(yī)院心腦血管內2016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疑似糖代謝異?;颊?96例,患者男102例,女94例,年齡35~86歲,平均(68.53±3.29)歲;包括急性冠脈綜合征75例,腦梗塞52例,心律失常35例,腦出血21例,慢性心力衰竭13例。
196例患者中確診為糖尿病者96例,采用空腹血糖檢測和葡萄糖耐量檢測對剩余100例患者進行糖代謝異常篩查。(1)空腹血糖檢測:患者禁食 8h后,于次日清晨空腹行血糖檢測,測定患者的空腹血糖值。(2)葡萄糖耐量檢測:患者禁食8 h,期間可飲用少許水,將無水葡萄糖粉75 g添加至250 mL水中,充分融合后使患者一次性服用完畢,自患者飲用時開始計時,待患者服用2 h后進行血糖檢測,記錄檢測結果。
用SPSS 23.0處理196例疑似糖代謝異?;颊叩呐R床數(shù)據(jù),以x2檢驗計數(shù)資料(%、n),P小于0.05,提示有差異。
結合患者臨床研究結果可知,196例疑似糖代謝異?;颊咧邪ㄌ悄虿』颊?6例,非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100例非糖尿病患者中糖代謝異常者37例37.00%(37/100)。由此可知,糖代謝異常者共計133例67.86%(133/196)。以下為兩種方法篩查糖代謝異常的確診率,糖耐量篩查糖代謝異常的準確率高于空腹血糖檢測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種方法篩查率對比 [n(%)]
臨床中能夠糖代謝異常和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和病情進展存在密切關聯(lián),其中糖代謝異常會顯著增加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因此有必要對患者進行糖代謝異常篩查,及時對癥處理,達到改善患者預后的治療目標。但現(xiàn)階段國內糖代謝異常血糖篩查項目在臨床應用中有所缺失,大多數(shù)患者缺乏對糖代謝異常篩查重要性的認知和了解。結合相關研究結果可知,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險因素相似,且心腦血管內科患者的年齡相對較高,患者伴有糖代謝異常的比例達到了60%以上,而早期診斷、及早治療對延長患者生存期產生著深遠的影響[3]。
結合本文研究結果可知,196例患者中包括糖尿病患者96例,剩余非糖尿病患者中包括糖代謝異常者37例,糖代謝異常者總計133例67.86%,證實心腦血管內科患者容易出現(xiàn)糖代謝異常情況,醫(yī)師對此應高度關注,結合各項篩查結果及時對癥治療。采用葡萄糖耐量檢測篩查的糖代謝異常者準確率為63.16%,遠高于空腹血糖檢測結果的50.38%,證實與空腹血糖檢測結果相比較,采用糖耐量檢測篩查糖代謝異常具有更高的準確率,可為醫(yī)師臨床科學制定后續(xù)診療方案提供可靠參照。與上述分析一致,周雁花等[4]對68例疑似糖代謝異?;颊哐芯亢蟀l(fā)現(xiàn),其中糖尿病患者12例,糖代謝異常者35例,共計47患者合并有糖代謝異常情況69.12%;其中采用葡萄糖耐量檢測篩查糖代謝異常的準確率為62.50%,遠高于空腹血糖檢測的50%,證實采用葡萄糖耐量檢測篩查糖代謝異常病例具有更高的準確率,值得臨床應用。實踐證明,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糖代謝異常,對減少并發(fā)癥、改善預后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5]。臨床中,當確診患者合并有糖代謝異常情況時應及早對患者實施血糖干預,通過生活護理、飲食指導、藥物控制等方法,排除導致患者血糖升高的不利因素,耐心為患者答疑解惑,增強患者治療信心,確保患者保持規(guī)律作息,從而達到調控血糖水平、促進患者預后恢復的臨床干預目標。
綜上所述,心腦血管內科患者容易伴有糖代謝異常癥狀,而糖代謝異常會增加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臨床中采用葡萄糖耐量檢測能夠為醫(yī)師診療患者糖代謝異常情況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以便醫(yī)師及時對癥治療,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