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茂
一名90后的外地小伙兒,日前在李滄區(qū)紅十字會的積極協(xié)調(diào)下,捐獻造血干細胞,成功與一位蘇州患者配型成功,挽救了一個人,也挽救了一個家庭;感動了一群人,也感動了一座城!
決定捐獻時,妻子還在坐月子
去年11月14日,王帥接到了李滄區(qū)紅十字會電話,得知自己與一名患者初配相合。沒有任何猶豫,當(dāng)時王帥積極配合李滄區(qū)紅十字會,順利完成了高分辨和體檢,確定與在蘇州住院的一位患者配型相合。
在高分檢測后,王帥經(jīng)常與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聯(lián)絡(luò),詢問是否配型成功,能否有機會幫助到他人,這份愛心和對紅十字會工作支持的熱情讓李滄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深受感動。
今年2月25日,王帥再次接到了李滄區(qū)紅十字會的電話,知道自己即將赴濟南實施捐獻。巧合的是,二胎兒子剛剛出生,妻子還在“坐月子”。去還是不去?王帥的妻子說,丈夫的捐獻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這也是送給剛出生的孩子最好的禮物。王帥妻子和公司同事都非常支持他去捐獻救人。就這樣,王帥克服重重困難,義無反顧地于3月10日赴濟南實施捐獻,成為李滄區(qū)第2例、青島市第8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回報這座城,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成功捐獻,王帥自然高興,讓他沒想到的是,在蘇州住院的患者給他寫了一封長長的感謝信.信中寫到“致給我第二次生命的人感謝您為我捐獻,讓我有了再一次活著的希望,也謝謝您讓我有機會陪伴我的家人,是您讓我又一次獲得重生……我們雖然素不相識,遠隔千里,但我們以這種方式相遇,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是您讓我擁有了這么多感恩。從今往后我們的血液是通的,大愛相髓,予我新生、抒我新聲……”足足有14頁信紙,也更肯定了他當(dāng)時救人的決定。
“當(dāng)看到患者信中那種對于生的渴望,深深的觸動了我,我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王帥說,從小受到父母的教育和影響,就是要做個善良的人,要做好事兒。從聊城來到青島李滄區(qū)創(chuàng)業(yè)的一路上,他得到了太多人的幫助,深受這座城區(qū)愛的感染。
王帥說,第一次接觸到造血干細胞捐獻是源于鄰居家的影響。當(dāng)時,鄰居家一位長輩為自己的孩子捐獻了造血干細胞。這件事讓王帥認識到,這種大病對一個家庭的影響非常大,如果有機會能幫助到他人,自己也愿意奉獻出愛心和熱血,也就有了造血干細胞留樣的想法。
2016年,王帥在無償獻血車上獻血后,主動申請造血干細胞登記留樣,成為中華骨髓庫志愿者。后來看過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看到那些對活著如此渴望的人們,更是堅定了他之前的想法,如果能配型成功,一定要捐獻,去挽救一個生命。
王帥說,這次成功捐獻,也滿足了他一直想?yún)⑴c公益事業(yè)、回報社會的愿望,他可以用微不足道的付出改善他人的生活。對于此次捐獻,他感覺和一次普通的獻血一樣,并沒有什么特別的,他很感謝紅十字會能夠提供給自己一個幫助他人、回報社會的機會,這是一次逆足珍貴的緣分。干細胞捐獻是件幾率很低的事情,沒想到能讓他遇上,他捐一點血就能救一個人,很值得。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捐獻造血干細胞的行列中,多一個人加入,就多一份希望!大家站在愛心長跑線上,把愛心接力棒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