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溫州。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一級作家?!妒f個為什么》主要作者。目前,作者致力于“行走文學(xué)”的創(chuàng)作,著有“葉永烈看世界”系列圖書。
印度齋浦爾,可以說是我遇見大象最多的地方。特別是在從山腳前往山頂琥珀堡的時候,那絡(luò)繹不絕的大象,仿佛是一支大象運(yùn)輸隊。
中國人稱乘坐出租車為“打的”,乘坐大象也就可以叫作“打象的”。在從山腳往山頂?shù)溺瓯r,很多外國旅客“打象的”。與通常的“打的”不同,“打象的”要到高高的“象的站”上排隊。那象的站與大象的高度差不多,輪到你的時候,從“象的站”跨到大象背上的“雅座”。
大象通??梢暂d客3人,其中1人為“象夫”(對不起,不能叫司機(jī))?!跋蠓颉狈珠_雙腿,屁股下墊著個方形坐墊,騎在大象的頭頂上。乘客的“雅座”是一個長方形的藤椅,用繩索固定在大象的背上,其中三面有護(hù)欄,另一面是一根活動的鏈條,在旅客上、下時拉上或者解開。藤椅上放著兩個坐墊,可供兩位乘客乘坐。
大象身上披紅掛綠,打扮相當(dāng)漂亮。出租車有車牌,大象也有編號的“象牌”。只是大象身上無處可掛,就掛在象背的藤椅外側(cè)?!跋蟮摹焙芊€(wěn)重,從不超速,當(dāng)然也不會“酒駕”。大象邁著又粗又壯的四條腿,慢慢而有序地沿著公路前進(jìn),從山腳到山頂?shù)溺陮m,大約需要20分鐘。
由于轎車可以直接開上山頂,我沒有“打象的”,也就沒有機(jī)會領(lǐng)略與眾不同的“象背風(fēng)光”。轎車在上山的公路上不斷地為“大象的士”讓路。所幸“大象的士”有“象夫駕馭”,不像“神?!睓M行霸道。一路上,“大象的士”魚貫而行。比我在任何動物園里見到的大象都多。我算是開眼界了,原來印度在動物園之外,有那么多的大象。
此后在齋浦爾的大街上,也經(jīng)??匆姶笙?,或馱重物,或馱客。然而大象總是那樣勤勞而溫順,給我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恐龍滅絕之后,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陸棲動物。象的棲息地主要是在非洲和亞洲,分別稱為非洲象和亞洲象。
中國原本有許多大象。中文的“象”字是從甲骨文的象形文字轉(zhuǎn)換而來的。三國時期著名的故事《曹沖稱象》,那頭大象就是孫權(quán)送給曹操的。
隨著人類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野生大象的棲息地越來越小,數(shù)量急劇減少。20世紀(jì),野生大象一度從中國境內(nèi)消失。直至20世紀(jì)90年代,由于云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明顯改善,近百頭的野生大象從泰國越過邊境“回國”,擇善而居,來到云南西雙版納。如今在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里,已經(jīng)棲息著300頭左右的野生象。
據(jù)統(tǒng)計,在20世紀(jì)初,地球上還曾經(jīng)有20多萬頭亞洲象,然而到了今日,亞洲象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華盛頓公約)》附錄一,被國際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EN)。亞洲象只剩下5萬頭左右,其中3萬多頭生活在印度。象的平均體溫高達(dá)39.9度,畏寒,所以印度那樣炎熱的環(huán)境適合它的生活。
在三百六十行之中,印度的象夫這一行是其他各國所罕見的。象夫把野生象馴化為“工作象”——為人類干活的大象。像齋浦爾的“大象的士”,就屬于“工作象”。大象是非常聰明而且記憶力很強(qiáng)的動物。一頭馴化的“工作象”至少記得40個來自象夫的指令。正因為這樣,當(dāng)“大象的士“排隊上山的時候。一頭挨著一頭,很有秩序。大象通常的壽命可以達(dá)70至80歲。有的還是百歲壽星。經(jīng)過馴化之后,一頭“工作象”可以多年為主人服務(wù)。
成年的大象身高達(dá)3米,重量達(dá)4至5噸,力氣很大。大象是嚴(yán)格的“素食主義”者,雖說食量很大,但只吃嫩葉、野果、野草、野菜、嫩竹之類。大象吃的是草,干的是重活,非那些“游手好閑”的 “神?!眰兯芟啾?,而且從不“橫行用遨”。只是到處隨地大小便。這一點(diǎn)跟“神?!辈o二致。
印度是最早馴養(yǎng)大象的國家,始于3 500多年前,而印度的大象又多,所以大象深深地滲入印度人的生活,甚至滲入印度宗教、藝術(shù)、文化。
印度人崇敬的動物有四,即大象、神牛、蛇、猴子。其中最受推崇的是大象。大象成了印度國家形象的標(biāo)志。
中國的象征動物是龍,印度的象征動物是象。人們用“龍象共舞”來形容中國與印度攜手共同發(fā)展?!帮w奔的大象正在緊抓著龍的腳后跟”,則是印度媒體對本國經(jīng)濟(jì)迅速發(fā)展的比喻。
在印度教寺大門口,我??匆娏⒅粚Υ笙笫?。在印度的古代宮殿,大象的浮雕如同中國古代宮殿中龍的圖案那樣普遍。走進(jìn)印度的工藝品商店,最多的是大象工藝品,千姿百態(tài)的大象,不一而足。就連印度年輕人穿的T恤,胸前也印著大象圖案。
我最常見到的是象頭人身的雕像——象頭神。象頭神是印度教所祟敬的神之一,是智慧和財富的象征。象頭神是大象滲入印度宗教意識的典型。
關(guān)于象頭神的來歷,有著各種各樣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來白《濕婆往世書》:
印度教的主神濕婆沉醉于修行,經(jīng)常外出修行多年也不回家一次。他的妻子帕爾瓦蒂在一次濕婆外出修行期間,利用凈身用的姜黃黏土做出一個小男孩并賦予其生命,.取名甘尼沙(Ganesh)。22年后,濕婆終于回家了,剛到家門口,就看見一個他不認(rèn)識的英俊帥氣的男孩兒守在那里,濕婆告知自己是帕爾瓦蒂的丈夫。誰知只聽從母親吩咐的男孩兒就是不肯放其入內(nèi)。濕婆失去耐性。說話間便與男孩兒開戰(zhàn),不料這個小子力大無窮。這下濕婆急了,使出殺手锏三叉戟,一下子就把男孩兒的頭顱給砍下了。待帕爾瓦蒂沐浴完畢后,發(fā)現(xiàn)兒子居然在看家護(hù)院時被自己不知情的父親所害,萬分傷心,要求濕婆救活兒子。濕婆只好向創(chuàng)造神梵天求助。梵天告訴濕婆,在他一路尋找過程中所遇到的第一個且頭朝北方的生物,便可將其首級拿來代替做甘尼沙的腦袋。于是濕婆便派遣他的天將四處尋找,最后發(fā)現(xiàn)一只正好頭朝北方的垂死大象,待大象死后便取下其首級裝到了甘尼沙身上,男孩甘尼沙復(fù)活了,但是他從此變成了象頭神。
在印度,象頭神甘尼沙家喻戶曉。由于象頭神是智慧之神,所以孩子們在上學(xué)前要向他朝拜;由于象頭神還是財富之神,類似于中國的趙公元帥,商人們對他禮拜最勤。印度人在寫信的時候,喜歡在開頭寫上:“榮譽(yù)歸于甘尼沙……”
關(guān)于象頭神甘尼沙,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象頭神曾為記下印度大史詩《摩訶婆羅多》而不眠不休地聽其作者廣博仙人口述,并用自己的神筆抄寫下來。但由于這篇史詩的長度有如海量,最后把神筆也寫壞了。象頭神于是把自己的右牙折斷,沾上墨水,繼續(xù)聽仙人的口述,不斷抄寫,終于把大史詩《摩訶婆羅多》整篇筆錄下來。所以眾多畫像或雕塑中的象頭神只有左牙而沒有右牙。
如此說來,近年來在中國各地興起的口述歷史熱,其“祖師爺”當(dāng)推象頭神甘尼沙。
在印度教廟中,正兒八經(jīng)的象頭神甘尼沙的雕像,左邊有長長的象牙,而右邊沒有象牙。不過,這樣少了一顆象牙的象頭神甘尼沙的形象畢竟不對稱,不好看,所以在通常的各種各樣的象頭神甘尼沙的雕像、畫像之中,甘尼沙左右都有象牙。
每年的9月3日起,前后10天,是印度的象頭神節(jié)。象頭神節(jié)是印度重要的宗教節(jié)日之一。在節(jié)日期間,印度教教徒把象頭神的神像“請”回家中,意思是引入智慧、財富和吉祥。在節(jié)日的最后一天,印度教教徒們舉行盛大的儀式。把象頭神的神像“送”(也就是放)入河流和大海,讓它隨波而去,意味著除舊布新。
大象在印度有這么多趣事和傳說,令我對在印度的街上邁著穩(wěn)健步伐、干著苦力活的大象們肅然起敬。
編輯: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