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慧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教育部更加重視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使得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意識到培養(yǎng)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一方面可以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收獲新的知識和情感,另一方面還可以讓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積極向上、主動樂觀。為實現(xiàn)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應摒棄以往陳舊的觀念,緊隨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教學;發(fā)展學生能力,靈活應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教學,發(fā)展語文思維;深入挖掘文本情感,設計趣味課堂;學會合理利用翻轉課堂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當今社會,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越來越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使得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思想和精神的升華,讓學生變得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積極向上,更加熱愛學習。根據(jù)實際教學反饋,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響應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讓語文課堂變得簡單化,知識豐富化,為學生學業(yè)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一、緊隨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教學
如今的學生并不是懵懂無知,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在使用電腦手機的過程中可以從外界獲取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提供耳目一新的東西,必然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課堂氣氛尷尬,營造豐富有趣的課堂氛圍也只是天方夜譚。顯而言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隨時代的步伐,多運用高端科技輔助教學,增加課堂趣味。例如在講述《趵突泉》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高新科技,播放趵突泉的圖片,以圖文、音樂、視頻相結合的形式感受作者優(yōu)美俏皮的文字以及大泉、小泉的魅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視聽,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趵突泉的美好,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加對文章的情感體驗。教師還可以舉行有情感地朗誦課文的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加入到小學語文教之中。學生通過朗誦課文,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或以閉目聆聽的方式熟悉課文,加強對語言的情感、技巧的領悟,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
二、發(fā)展學生能力,靈活應用小組合作學習
只有每一個學生都能把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確保每個學生學有所長,這也是檢驗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語文的學習并不是階段性的,它是一個逐漸累積的漫長過程。學生應該懂得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共同成長,這也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生活中與他人的交流。顯而言之,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日常教學中應積極采取合作分工學習的方式,讓每一位同學都積極加入到集體學習的活動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可以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提供更寬廣的舞臺。例如,老師在進行《贈汪倫》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小組分工合作飾演不同的角色,將詩中“李白即將要乘船離開汪倫的家鄉(xiāng),突然就聽到岸邊一陣又一陣的歌聲”的情境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結合自身經(jīng)歷將自身情感投入到這一場景中,引發(fā)學生對“千尺深的潭水都沒有汪倫對我的情意深厚”的思考,身臨其境更能深入理解友人之間的深厚感情,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會更加懂得珍惜友情。學生通過這種集體合作、情境教學的方式,不僅提高了自身情感意識的發(fā)展,也增強了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實現(xiàn)了教師有效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教學,發(fā)展語文思維
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且每個人的智力發(fā)育程度不同,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消化吸收能力也不同。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能力基礎上進行學習和思考,不斷拓展語文思維能力,讓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在知識累積的過程中,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也會更上一層樓,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獲,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鞭策下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取得進步。例如在教學古詩詞《鋤禾》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古詩的中心思想,教師可以由易到難地提出問題。例如:“‘農(nóng)民在炎炎烈日下播苗,汗水不停地滴在土里化作肥料,哪些細節(jié)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李紳為什么描述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nóng)民田里勞作的景象?此時此刻作者內心在想些什么?”“你從詩中除了讀出糧食的來之不易,詩人對農(nóng)民真摯的同情之心,還讀出了什么?”也可以讓學生試著去描述這一情景,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我們今后要思考的問題。利用這樣一連串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農(nóng)民終年辛苦勞作的場景,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節(jié)約用度,珍惜勞動成果。
四、深入挖掘文本情感,設計趣味課堂
有趣的課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完全地投入到學習和思考中,高效完成課堂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知識,設計趣味課堂開展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輕松愉快地掌握課堂內容,從而提高語文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yǎng)。在核心素養(yǎng)的向導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帶動學生深入挖掘文本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文本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想要體會文本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熟讀懂文本,這就需要學生熟練掌握拼音、生僻字、詞語、句式、段落、文本的思想感情等。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基本語文知識的耐心教導,只有教師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本中,才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彌補學生經(jīng)歷不足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例如,在講授《女媧補天》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女媧目睹人類遭到如此奇禍,感到無比痛苦,于是決心補天,不辭辛勞煉五彩石,以終止這場災難,甚至犧牲了自己的性命,與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相比,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女媧為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神話、歷史的向往和深厚的愛國之情。授課教師應充分利用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借助閱讀使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故事,更好地體會語文的內涵,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運用能力。
五、學會合理利用翻轉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摒棄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即在課堂上講述理論知識,而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老師提供的視頻,在學生與老師互動的過程中吸納所學的語文知識,運用與時俱進的互聯(lián)網(wǎng)手段,改進學習流程。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與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它可以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且翻轉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任課教師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技術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小學生解決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因為翻轉課堂教學是用于知識內化,課堂上的交流與分享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知識內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老師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創(chuàng)立每位同學都能參加的課堂交流活動。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互幫互助、團結合作,在學習中競爭,在競爭中學習,共同加入學習語文的大家庭,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僅僅是任課教師努力就能完成的,學生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與學校、家庭、社會息息相關。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僅僅局限于課堂上,封閉在校園內,而翻轉教學模式可以將校園教育遷移到家庭中,讓每一位家長都能參與對學生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與家長的溝通,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學習空間。
六、結語
自2014年教育部提出“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以來,教育界開始高度重視這一理念,新課程改革的腳步不斷跟進,“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育措施也在不斷地開展和實施。根據(jù)目前的教育情況,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還不夠完善,就學生而言,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極為重要。因此,每一位一線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應積極總結與探索,引導小學生參與到日常教學的生活中,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實施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沈月.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8(18).
[2]莊莉.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