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
中國人一般只拼“爹”而不怎么拼“爺”。因為一比祖父,現(xiàn)今的許多達官新貴、才子精英、文人學士、名媛淑女,則也許統(tǒng)統(tǒng)都只不過是農(nóng)民的孫兒孫女了。
“培養(yǎng)一個貴族至少需要三代的教養(yǎng)”。巴爾扎克的這句名言曾被我們中國人廣泛引用,原因是“一部分中國人先富起來”了。他們行有名車代步,坐有靚女相陪,這個星那個星常是他們的至愛親朋。他們每每出手闊綽,一擲萬金以博奢斗豪為樂,因而便都儼然貴族起來了似的。我也引用過巴爾扎克的這句名言,但是現(xiàn)在我不太相信“巴先生”此言的正確性了。
《百萬英鎊》這部電影,就具體、形象、生動地顛覆了巴先生的名言。一個落魄到走投無路的青年,一旦擁有了百萬英鎊,不是在很短的日子里,便自然而然地完成了由一個窮光蛋嬗變?yōu)橐晃毁F族的過程了嗎?美國還有一部電影《不公平的游戲》,講的是兩位老資本家在百無聊賴的情況下打了一次10美元的賭——一個要使一個怎么也謀不到職業(yè)、整日流浪街頭乞討的黑人青年迅速成為大亨,從里到外貴族起來;一個要使一位躊躇滿志、不久將成為自己乘龍快婿的“準貴族”白人青年,從貴族的高門檻外一個筋斗跌到貧民窟去。結(jié)果兩位老資本家都不費吹灰之力地達到了他們的目的。至于什么風度啦、禮儀常識啦、言談舉止啦,那都是完全可以在人指導下“速成”的,所需時間絕不比一個廚子的“速成”期長。
別說貴族了,國王也是可以“速成”的。
有一部外國影片似乎叫《金頭盔》,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王后生了雙胞胎,由于某些大臣的野心暗中起作用,將本該按老國王遺囑繼承王位的哥哥送出了王宮,淪為窮鄉(xiāng)村里的貧兒,使弟弟成功地篡了位。二十幾年后,另一些大臣出于同樣的權(quán)勢野心,將哥哥尋找到了,暗中加緊“培訓”,當然是按國王的言談舉止、風度和威儀進行“培養(yǎng)”的。“速成”之后,綁架國王,取而代之。弟弟從此由王而囚,并被戴上了金頭盔至死??梢姡鞍拖壬钡拿?,的確是不足信的。
波斯王一世居魯士大帝出身于平民。按說,他的兒子該是平民的孫子??善浜翢o平民情感,在歷史上是臭名昭著的。他在宮廷里自小就驕橫跋扈,目中無人,不可一世。
有次他因?qū)ζ涓竿鯚o禮,遭居魯士訓斥。居魯士說:“從前我跟我父親講話,絕不像你現(xiàn)在跟我講話的樣子?!?/p>
小居魯士仰臉叉腰地說:“你只是平民的兒子,而我,是居魯士大帝的兒子,咱們兩個是可以相比的嗎?”老居魯士非但未怒,反而異常高興,他將兒子摟在懷中,連連夸獎:“說得有理,果然不愧是居魯士大帝的兒子!”
一位大帝的兒子,是多么容易否認自己也是平民的孫子?。ζ矫耠A級,又是多么自然而然地就予以輕蔑了??!哪里需要三代之久才能洗心革面脫胎換骨呢?
環(huán)視我們的生活,誰都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正“速成”地派生著一茬兒又一茬兒的大小“貴族”。長則十幾年內(nèi),短則幾年內(nèi),再短甚至一年內(nèi)、幾個月內(nèi)、幾天內(nèi),一些原本樸樸實實的老百姓的孫兒孫女,搖身一變,成為大款、富豪,起碼是什么老板的公子或千金了。遺憾的是,他們一旦“貴族”起來,在風度、禮儀、言談舉止方面,反而變得越發(fā)地缺少甚至沒有教養(yǎng),變得像小居魯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