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翔
在多數(shù)的非虛構寫作里,大部分故事都算不上完整,這對記者而言就需要有更高的要求,對一個還沒有結論的事情按照一定的線索去展開。在整篇關于T1w戰(zhàn)隊的故事展開的過程里,編輯和記者的分歧恰恰就在于對美好結局的向往和背后的可能性之間。
必須要承認,我在最后,被我們的記者打動了,在生活里需要有更多對美好的期待,哪怕它可能并不會是最后的結局。我們嘗試忠實的呈現(xiàn),但不放棄對美好的渴望,這可能是新聞之外的部分,但絕對是一個新聞人分內(nèi)的事情。
對于整個戰(zhàn)隊的未來而言,故事也得到了一個相對完滿的結局,雖然年輕的隊員們還無法達到與OWL隊伍保持競爭力的狀態(tài),成為學院隊讓他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施展的空間。
“整隊上岸”的愿望就像懸在每一個人頭上的一把利劍,可以是前進的動力,卻也可能是崩潰的根源。最終他們向夢想邁了一步,而這一步又不會對整個團隊造成傷害,一切可以都像原來一樣。在新的席位開啟之前,這些孩子都會干勁兒十足。
像去年一樣一次增加八個席位的情況,在OWL里根本不可能再次出現(xiàn),之后的每一次關于入場的競爭都會變得越發(fā)殘酷,整個聯(lián)賽贊助權益和媒體版權的增加讓更多有天賦的選手開始關注這項賽事。在過去的一年里,美國選手的增加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樣,這也是整個故事里客觀存在的殘酷真實。
記者如何去記錄這些中國年輕選手們拼搏的樣子時,這些部分無法忽略,卻又難以切入。在整個稿子反復修改的過程里,我們希望留下更多性格背后人性里本真的部分,那些只屬于年輕人的部分,可能是可笑的,一定是可愛的。
記者的觀察視角和整體思路決定了這部分內(nèi)容是撐起整個故事的溫度支點,可能競技體育的魅力也正是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在和人性的對抗里,跳哥扮演了一個微妙的角色,進一步是傳奇教練,退一步可能就是傳銷大師。作為隊伍的教練和一個幫助這些孩子發(fā)展的成年人,故事里展現(xiàn)了跳哥天人交戰(zhàn)的部分。
這是整個當下電競生態(tài)里一直存在的問題,經(jīng)濟壓力之下身份過分的疊加造成了本來不同崗位之間的平衡,變?yōu)閭€人內(nèi)心的天人交戰(zhàn)。這是我最初試著理解跳哥的出發(fā)點,最終跳哥在整支隊伍加入廣州隊成為學院隊之后,選擇了休一個長假,相信無論有意還是無心,在過去的十幾個月里,他被撕扯的身心可能得到些許平靜。
上面說的一切都是因為有了一個結局才能這樣篤定的表述出來,但對于長報道的寫作者而言,如何去構建一個趨向自己追尋問題答案的結構是實際的解決方案,設計的原則則是希望展示那些在常識之外的部分,有突破,有吸引,但又讓人能夠理解。
創(chuàng)造一個結構,用觀察得到的人物關系和生存狀態(tài)去填補骨架中間的部分,讓讀者可以體會到組成T1w的年輕人身上對未來的憧憬和每一個人年輕人都會經(jīng)歷的茫然無措和重新適應,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人引領,也有人獨立摸索。
T1w的結局是其中每一個年輕人的起點,也讓一個難得完整的故事有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