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巖
[摘 ? ? ? ? ? 要] ?詩歌是文學的精粹,是世界文明發(fā)展的寶貴遺產(chǎn),更是世界文學歷史長河中璀璨奪目的明珠,綻放出耀眼的光輝。詩歌的篇幅不長,但其語言濃縮、精煉,形象豐富、生動,意蘊深刻、幽遠,是一種具備獨特個性的文學形式。我國各個學段的語文學科教學內(nèi)容中都包含有大量的詩歌,通過閱讀、研究詩歌可以讓學生對不同時代的歷史、文化、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感知,對不同時代人物的思想、意識進行了解,進而對社會的發(fā)展與進程形成正確的觀點和看法,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此對中專語文詩歌閱讀教學方法進行簡要探究。
[關 ? ?鍵 ? 詞] ?中專語文;詩歌閱讀;教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084-02
詩歌是我國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從我們上小學就已經(jīng)開始朗誦詩歌了,在初中直到大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都不缺少詩歌的身影。學習詩歌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感知能力、思考能力、歷史觀點等方面發(fā)展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采用有效的教學教法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詩歌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對詩歌進行反復朗讀、機械背誦,之后再進行分析和講解,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了完美的展示,但是學生卻沒有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沒有對詩歌的內(nèi)涵形成深入的理解,沒有對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行準確地把握,這對詩歌閱讀教學形成了明顯的制約。因此在中專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對詩歌進行閱讀、賞析、品味,定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一、當前中專語文詩歌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
隨著社會進步步伐的不斷加快,學習和工作的節(jié)奏也在不斷提速,“快”成了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快餐文化”應運而生。當前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遍布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直播文化逐漸形成一股洪流,席卷了中專校園。中專生本身就處于青春期,對于那些流行元素非常崇拜,喜歡特立獨行,喜歡用所謂的“流行”來彰顯自己的品位,于是乎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即便讀書也只是放眼于玄幻小說、愛情小說,更多的都是玩游戲、聽流行歌曲、瀏覽網(wǎng)頁、上網(wǎng)聊天,能夠閱讀詩歌、賞析詩歌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
(二)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
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過于落后,但是其影響又過于深遠,因此對詩歌閱讀教學形成了明顯的制約。在詩歌閱讀教學中,教師仍舊喜歡采用先朗讀,后解釋,再分析詩句,最后總結思想感情的程序,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學生對此早已經(jīng)爛熟于胸,絲毫沒有新鮮感。同時教師采用串講和分析的方式開展教學,把學生置于一旁,學生沒有參與活動的機會,自然興趣大大缺失,導致中專詩歌閱讀教學開展處于低效狀態(tài)。
(三)學生自身水平的影響
中專學生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學生普遍缺乏學習興趣,學習基礎普遍薄弱。學生的興趣缺乏就影響了教學的開展,同時詩歌本身又具有較高的理解難度,學習過程的艱難性可想而知,因此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就出現(xiàn)了畏難情緒,消極怠慢現(xiàn)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制約了詩歌教學的開展。
(四)職業(yè)教育自身的影響
中專屬于職業(yè)教育,學生選擇相關的專業(yè)進行學習。在學生的理念中,只要學好自己的專業(yè),讓自己掌握一技之長,能夠在未來的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已經(jīng)滿足了,其他的文化類學科學習的重要性不大,尤其是語文學科,自己能夠認識幾個字,能夠和人進行溝通就可以了,因此再費時費力去學習詩歌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事,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導致學生對詩歌教學形成不正確的觀點,導致詩歌教學受到嚴重制約。
二、中專語文詩歌閱讀教學策略
(一)把學生對詩歌閱讀的濃厚興趣作為基本動力
中專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他們不需要面對高考,并不需要背負太大的壓力。但是沒有壓力也就沒有動力,中專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呈現(xiàn)出一種慵懶、散漫的狀態(tài),導致在詩歌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動力缺失,教學效果不理想。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用更多的策略激發(fā)學生在學習詩歌過程中的濃厚興趣,保證學生能夠化興趣為動力,保證學生能夠在詩歌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熱情。
如在學習《水調(diào)歌頭·游泳》的過程中,教師就用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導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首先問學生是否喜歡游泳,學生紛紛回答喜歡,有的還夸耀自己游泳的技術有多么高超。教師又詢問學生游泳之后的感覺如何,是在哪里游泳的,學生回答是在游泳池里邊游泳的,游完之后會感覺自己的身上又酸又痛,渾身乏力。教師又繼續(xù)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你們正處于年輕氣盛的時候,體力充沛,又是在游泳池里邊游泳,沒有波浪、沒有激流,這樣的情況下你們都會感覺渾身乏力。那么假如你們的年齡已經(jīng)達到了63歲的高齡,再去游泳的話你們會有怎樣的感覺?假如把你們游泳的地點換成長江里邊,還要求你們要通過游泳的方式橫著跨越長江,你又會有怎樣的感覺?”學生聽到這一連串的問題頓時驚呆了,紛紛表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沒有人會這樣做。見到激起學生學習欲望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教師再給學生明確學習的內(nèi)容,也就是毛澤東同志于1956年6月巡視南方,在武昌通過游泳的方式橫渡長江到達漢口時期所做的詩歌。學生被毛主席的氣魄震驚了,不用教師進行過多的督促,學生就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投入對詩歌的閱讀之中,將課堂學習的氛圍推上了一個高潮,同時保證了詩歌教學的高效開展。
(二)把詩歌誦讀作為深入理解詩歌內(nèi)涵的階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通過朗讀學生可以對文本內(nèi)容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對文中描述的人物形象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對語言的表達技法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對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一個準確的體會。尤其是詩歌教學中,一般需要學生進行背誦,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更多的朗讀指導,而是直接要求學生進行機械地死記硬背,那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將會馬上降至谷底,學習的效率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教師充分開展詩歌誦讀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詩歌的語言,同時還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朗讀的節(jié)奏,把握詩人的情感,享受詩歌的韻律美,并在熟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的目的。
如在《水調(diào)歌頭·游泳》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從誦讀入手,為學生進行泛讀,讓學生對詩歌有初步的感知,并要求學生注意字音,避免出現(xiàn)錯誤。然后要求學生自讀,繼續(xù)進一步感知全詩內(nèi)容,并把生字生詞進行重點朗讀和練習。之后教師繼續(xù)帶領學生進行朗讀,并要求學生注意朗讀過程中的停頓和節(jié)奏,避免把句子讀破造成句義的不連貫、出現(xiàn)理解錯誤,并要求學生自行進行朗讀,同時注意把握全詩上下的主要內(nèi)容。在朗讀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使用個人誦讀、學習小組集體誦讀、全班集體誦讀、一人領讀其他同學跟讀等不同的形式進行多樣化的誦讀,助力學生理解本詩的主要內(nèi)容。有了大批量的誦讀,學生自然理解了詞的上片是抒寫作者游泳的地點以及游泳過程中的所見、所感,充分展現(xiàn)了作者不畏懼大自然的磨煉,勇于乘風破浪、橫渡長江的豪邁情懷,下片是描繪自己治理長江、實現(xiàn)宏偉藍圖之后的光輝景象,盡顯作者身為一名偉大領袖的宏偉氣魄以及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有了多種形式的誦讀,學生自然對詩歌有了整體的感知與深入的了解,實現(xiàn)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把對比閱讀作為提升學生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中專語文詩歌閱讀教學中,通過對比閱讀的途徑來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能夠給學生能力的發(fā)展與素質(zhì)的提升帶來更大的助力,能夠保證語文詩歌教學的效果實現(xiàn)更高的跨越。對比閱讀,就是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呈現(xiàn)出在內(nèi)容方面、結構方面、格式方面、風格方面和學習的內(nèi)容存在關聯(lián)的作品,組織學生對兩個作品中存在的相通之處以及相異之處進行探究。這種對比閱讀的鑒賞方法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課內(nèi)同課外關聯(lián)的機會,保證學生在掌握既有知識的基礎上,視界得到不斷開拓,保證學生對不同作品的理解能力與品鑒能力的不斷提升,語文教學得到更大發(fā)展。
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的過程中,教師就給學生出示了《沁園春·雪》,讓學生針對兩首詞牌名相同的詞進行對比閱讀,并提出自己獨特的鑒賞意見,談談自己更喜歡哪一首以及喜歡的原因,等等。教師給學生劃分了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部開展討論,針對兩首詞在整體結構、表達意境、獨特氣勢、色彩之美、情感表達、用詞準確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對比鑒賞活動中,學生深刻認識到了兩首詩都展現(xiàn)出作者偉大的政治抱負和樂觀的革命情懷,同時寓情于景、借景顯志的寫作手法也都各有運用,場面開闊宏大,盡顯作者的博大胸襟。同時《沁園春·長沙》上片用了一個“看”,下片用了一個“憶”來統(tǒng)領下文,《沁園春·雪》上片用了一個“望”,下片用了一個“惜”統(tǒng)領下文,這都是兩首詞的相同之處。但是《沁園春·長沙》是作者青年時代所做,回憶了自己的斗爭生活,表現(xiàn)了作者改造舊中國、建立新世界的豪情壯志;《沁園春·雪》則描繪了北國的雪景,展現(xiàn)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以及共產(chǎn)黨人獨領風騷、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通過對比閱讀,學生的品鑒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詩詞教學效率也得到了更大提升。
總而言之,詩歌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對詩歌的賞析與學習也是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文化的必要之舉。在中專語文詩歌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從中專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和學習規(guī)律入手,針對詩歌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策略,不斷提高詩歌閱讀教學的效率,為中專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入更加強勁的推動力量。
參考文獻:
[1]何忠山.中專語文詩歌閱讀教學教法初探[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S2):217-218.
[2]于紅巖.中專語文詩歌創(chuàng)新教學有效方法初探[J].新課程(下),2011(7):21.
[3]汪麗.初探詩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多重意義[J].職業(yè)教育(中旬刊),2012(14):39-40.
[4]張峰.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策略初探[J].軟件:電子版,2012(6):203-204.
[5]鄧杰.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初探[J].考試周刊,2012(29):36-37.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