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向春
[摘 ? ? ? ? ? 要] ?人文關懷主要指的是從人的尊稱出發(fā),賦予人獨立而又自由的個性特征,重點關注人的生存與發(fā)展,人文關懷注重提升人的生活質(zhì)量,引導人生朝著有意義與價值的方向發(fā)展。具體而言,就是要尊重人、關愛人。人文關懷延伸到課堂教學中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學生之間的相互關愛和自我人文關懷。可以說,在學科教學中人文關懷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更需要注重人文關懷的融入。通過探究在人文關懷視野下如何更好地開展中職語文教學,以期能夠為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以及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幫助。
[關 ? ?鍵 ? 詞] ?人文關懷;中職語文;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044-02
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精神層面力量的形成,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主體性特征的激發(fā),進而促進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提高。當前,我國中職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往往只是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授,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中職語文教師需要將自身的人格魅力加以充分展現(xiàn),實現(xiàn)對學生人文精神的良好培養(yǎng),在開展具體教學工作時加強人文關懷教育,這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以及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現(xiàn)階段中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
(一)學校對語文教學缺乏重視
從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中職學校的教學指導方向和課程安排上來看,學校更加重視中職學生專業(yè)技能課程的教學。中職學校擔負著為社會發(fā)展提供專業(yè)化實用性技術人才的重任,因此在中職院校教學中往往對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類文化課程持不重視的態(tài)度,認為其對學生未來的就業(yè)沒有太大的幫助。在這種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將會對學生未來全面發(fā)展或者是人際關系處理上造成不利影響。在中職階段,學生沒有打下堅實的文學基礎,就可能在日后走向社會,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中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所表達的意思,或者是無法將自己的意見很好地表達出來。
(二)家長對語文學習缺乏關注
很多中職院校的學生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來是為了學習一技之長,從而幫助孩子更好地就業(yè),因此對語文學科的教學工作關注度較少,認為學生對語文課程隨便學學就足夠了,在這種錯誤意識的影響下,學生自身也不重視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認識到中職語文教師所開展的教學工作,最關鍵的是促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一個人是否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對其日后的工作與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三)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主動
中職教學與其他階段的教學相較而言,實踐性與運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很多學生在進入中職院校學習之后迅速發(fā)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并將大量的學習精力投入其中,作為一個已經(jīng)學習多年的學科,學生對語文教學可能已經(jīng)不再感興趣,對語文的學習重視程度大不如以前。中職教育階段很多與未來所要從事崗位知識技能的學習需要學生投入較多的精力,其都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對語文缺乏新鮮感的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主動性也就隨之降低。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對人文關懷的需求狀況
(一)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需要人文關懷
學困生不僅僅指的是學習成績差,同時還包括行為習慣差的特征。在很多中職語文教師眼中,學困生是班級整體語文成績提升的主要阻礙因素,往往對他們不管不問,只要不影響整正常的課堂教學,任由他們自由活動,極少會對學困生進行人文關懷。其實這類學困生更希望在語文課堂上得到教師的關注與尊重,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學困生也有積極上進的追求,需要教師加強人文關懷,幫助他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
(二)學優(yōu)生在語文課堂上需要人文關懷
與學困生相比,學優(yōu)生是教師非常喜歡的一類群體,他們有很強的自覺性,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但是這也會給教師帶來一種錯覺,認為只需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就可以了,從而導致對學優(yōu)生開展人文關懷。其實與學困生一樣,學優(yōu)生也需要得到教師人文上的關注,他們長期受到考試成績的影響,更加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渴望與教師展開深入的交流與溝通。
(三)中職院校全體學生都需要人文關懷
中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出現(xiàn)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比正常高中的學生低人一等。因此更渴望在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認可,從而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展現(xiàn)自身的個性。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加強對全體學生的人文關懷教育,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的具體需求。
三、人文關懷視野下中職語文教學策略
(一)挖掘教材,激發(fā)愛國情懷
中職院校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本質(zhì)上是將學生由原來的知識學習者轉(zhuǎn)變?yōu)橹R實踐者的過程。需要學校、教師、父母以及學生自己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夠保證教學培養(yǎng)取得理想的效果。對中職院校學生而言,無論將來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都必須加強自身的愛國情感。作為人文關懷的基礎,中職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也需要重視愛國情懷在語文學科中的滲透。教師可以對教材中蘊含的愛國情懷元素加以充分挖掘,并將其中對學生未來發(fā)展有益的內(nèi)容融入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增進。尤其是對語文學科而言,其中有著豐富的與愛國主體有關的文章、詩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對其加以提煉,因此,教師要從教材中努力挖掘課文、詩歌的人文內(nèi)涵,將與愛國情懷有關的詩句提煉出來,為愛國情懷的進一步培養(yǎng)提供幫助。比如說,毛澤東同志用濃重的愛國之情撰寫詩歌,岳武穆用“怒發(fā)沖冠,憑欄處”來彰顯氣節(jié),心憂天下的文天祥借助詩歌發(fā)出諸多憂國憂民的聲音。在品讀這些詩歌的同時,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也會得到有效滲透與提升。
(二)借助案例,提升奉獻精神
作為人文關懷的主要內(nèi)容,奉獻精神也是中職院校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在人文關懷背景下,中職院校語文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時,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奉獻精神。教師可以采取案例教學法將奉獻精神進行有效的呈現(xiàn)與彰顯。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發(fā)揮自身的積極主動性,加快二者之間的密切融合。比如說,在開展“述職報告”寫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相關的案例,為學生提供榜樣示范,進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樂于奉獻的優(yōu)良品質(zhì)。在教學前,教師先為學生被譽為新時代的焦裕祿——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廖俊波的故事,并將其故事情節(jié)進行了梳理,完整地呈現(xiàn)給了學生。然后教師結合教材進行述職報告等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又讓學生將自己當作焦裕祿,結合其故事撰寫述職報告。學生在撰寫過程中,既鞏固了述職報告的寫法,又對焦裕祿的奉獻利他精神有了更為深入的感知,促進其人文關懷精神的養(yǎng)成。
(三)營造氛圍,懂得感恩父母
學會感恩,不僅是每個社會個體所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同時也是中職院校學生需要具備的品質(zhì)。中職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在人文關懷理念的指導下,采取綜合措施,幫助學生養(yǎng)成感恩的態(tài)度和精神,鼓勵引導學生作出感恩的實際行動。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真正意義上引導學生懂得感恩。比如說,在開展《我的母親》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想到自己的母親,懂得母愛的偉大。教師可以選擇在學生默讀課文時為其播放《燭光里的媽媽》這首歌,再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我的母親》相關的視頻影像資料,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不僅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更深刻地感受了母愛的偉大。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母親對自己的愛。這時,學生感動不已,紛紛表示一定要好好對待母親,孝順、感恩母親。這樣,教師在教學中融入行孝感恩的培育,大大增強了學生在未來崗位工作中的人文關懷意識。
(四)正向引導,恪守職業(yè)道德
人文關懷,內(nèi)涵豐富且空間廣闊,其是中職學校德育開展的重要源泉,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但是,這一成效的發(fā)揮,需要教師堅持正向引導。教師要將人文關懷中的正向因素提煉出來,將其作為教學元素融入整個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對正確人文關懷的感知,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思想。這不僅僅是實現(xiàn)人文關懷和語文教學相融合的重要途徑,更是引導和幫助學生恪守職業(yè)道德的方法,也是中職學生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例如,在《項鏈》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立足課文,為學生講述了瑪?shù)贍柕聝斶€項鏈的離奇遭遇,并基于此闡釋了愛慕虛榮的危害、誠實守信的珍貴。同時,教師還結合社會中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向?qū)W生傳遞了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理念。通過故事聆聽、道理理解,學生逐步對誠實守信、認真踏實等道德觀念有了一定理解和感受,進而促進其職業(yè)道德理念的養(yǎng)成,利于在未來的崗位工作中恪守職業(yè)道德,進行人文關懷。
(五)改進評價,正確認識自我
在語文教學評價中,教師看重的是結果,把結果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這樣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薄弱,在語文課堂上很難達到教師所期望的結果。一個學期看到的就是學生考了多少分數(shù),一篇作文,學生最后的得分是多少。一葉障目,只注重結果,會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忽略掉。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和人格養(yǎng)成,這些都是學習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的。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往往把最重要的內(nèi)容丟棄掉了,這是在舍本逐末,把學生情緒和體驗淹沒在教師無盡的數(shù)落中。這種只注重結果而忽略過程的教學評價,不利于中職語文課堂順利進行,也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所以在評價中,教師不但要關注結果,還要去關注過程;在追求學生共性的同時還要去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關注學生學習成績時,更要注意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真正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心。
四、結語
對人文關懷視野下的中職語文教學研究,是為了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開展研究,它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在人文關懷理論的指導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重新去審視了中職語文教學的定位以及中職語文教學課堂和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進行教改是中職語文繼續(xù)前進的保障。只有教師真正從內(nèi)心深處意識到要尊重中職學生的個體差異,才會自覺地對中職學生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才能更有力地推進語文教學工作,教師也才會在專業(yè)這條路上越走越寬廣,越走越有信心。事實證明,在人文關懷視野下進行中職語文教學是符合實際的,是切實可行的。
參考文獻:
[1]呂超.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之我見[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5(23).
[2]王品.中職語文教學與人文精神教育[J].時代教育,2015(22).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