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亞風 壽菲
[摘? ? ? ? ? ?要]? 現代職業(yè)教育學生管理以學生為中心,實施人性化、彈性化、多樣化的管理理念。中高職銜接背景下的學生管理工作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多變性等特點,不同院校的學生管理環(huán)境和模式都會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效產生重要影響。中等職業(yè)教育學生班級管理工作是學校中高職銜接背景下中職學校學生管理探究管理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目前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管理基于學生生源情況,多采用封閉式或者半封閉式的管理模式。在這種中職學校封堵式的管理模式下,大部分學生能夠認真學習。而高職院校管理模式基本為開放式,進入高職院校后,與高職銜接過程中將會存在學生主動性不夠等許多問題,很難實現高職階段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主要通過中、外文獻等優(yōu)秀班級管理機制搜集,總結得出適合護理專業(yè)中高職銜接的班級管理機制。
[關? ? 鍵? ?詞]? 中高職;銜接;班級管理;管理機制;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2-0192-02
現代職業(yè)教育學生管理以學生為中心,實施人性化、彈性化、多樣化的管理理念。中高職銜接背景下的學生管理工作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多變性等特點,不同院校的學生管理環(huán)境和模式都會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效產生重要影響。中高職銜接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如何增強中高職銜接學生的管理實效、提升人才培養(yǎng)水平,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重視。因此在管理的實效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其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就業(yè)競爭力,促進職業(yè)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職業(yè)教育所肩負的重要歷史使命,為國家培養(yǎng)所需人才貢獻力量。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管理的問題
學生管理方法不夠恰當,作為基層學生管理工作者的中職學校班主任已經適應了高考統(tǒng)招類學生的,沒有拿出足夠的時間去調查研究分析總結中高職銜接學生的特點,認定只要不犯錯誤就是一種進步,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自信心不足。目前中職學生通常是中考分數不理想的學生,而在中職限制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后,到高職的銜接過程就會難上加難,學生思維固化,無法適應高職靈活的學習模式。學生管理模式上的脫節(jié),中職普遍采用封閉式管理,而高職的管理模式是開放的,因此這兩種模式的不同給銜接的平穩(wěn)過渡帶來了不少的波瀾。
(二)家庭的問題
中職學生大多來自弱勢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多處于中低階層。有些學生父母離異或感情不和,家庭情況比較復雜。在基礎教育階段也屬于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大多數學生的文化成績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部分學生為留守兒童,缺失父母的愛。而許多父母以孩子年齡還小推遲就業(yè)為目的將孩子送進中職學校。學生已經被蓋上了“低能”的烙印,對他們的高職學習機會不予重視,毫不關心。
(三)學生的問題
學生年齡大多在15~18歲之間,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加強。自我管控能力差、集體意識淡薄、叛逆心理強。他們在成就動機、求知欲、自尊與自信、綜合素質等方面明顯低于普高學生,而最終他們都將進入高職共同學習。這種能力的差距就是起跑線的落后,需要后天更多的培養(yǎng)。知識目標上的差距,中等職業(yè)教育目標是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中等應用型專門人才和勞動者,而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目標是為工作一線培養(yǎng)技能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文化基礎課知識掌握上的脫節(jié),中職學生對文化基礎課的學習興趣不大,基礎薄弱而高職許多課程需要學生掌握比較扎實的高中理論基礎課的知識。學生綜合素質養(yǎng)成的脫節(jié),中職學生的學習教育環(huán)境不同。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高職學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有許多文獻提出不同的課程體系建構,在知識的銜接過程中不得不下大力氣。
二、管理應對措施
(一)目標銜接
中職學生與高職學生有著不同的認識層次,但是在中高職聯手打造教育一體化時,中高職的教育就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群體的特征和需求,制定不同階段的分目標,最終實現共同的終極目標。同時采取與之相適應的考評機制,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潛能,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學習國外先進的職業(yè)教育體驗式學習模式,匹配職業(yè)教育生源特點。實現“三能融合”:自我管理能力和自覺行動能力;護理基本技能;護理操作技能。
中職生入校后,會表現出不同的發(fā)展趨勢。中職班主任對他們的教育和管理也有所調整:(1)對成績好、就讀高職護理意志堅定的學生,著重培養(yǎng)他們適應高職階段教育的各方面能力;(2)對成績中等,又想爭取就讀高職護理的學生,通過班級管理激發(fā)他們學習動力與積極性,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爭取就讀高職護理;(3)對成績一般的,可以考慮就業(yè)方向引導。各有所用,各司其職,實現人才培養(yǎng)的最終目標。
(二)心理銜接
本階段突出的是,中職的學生在進入高職學習后,會面臨一個心理極大的“放松期”,這個時期的學生認為自己已經順利完成自己的大學夢,而放松了學業(yè)。因此中職教師在這個銜接特殊期來到之前就應該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督促學生在勝利到達終點時也要記得這是一個新的起點。而高職的班主任也需要配合中職教師,通過設定目標等方法引導學生順利渡過這個心理的“放松期”。
思想工作說來簡單,施行確有困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一年比一年更有現代感,尤其中高職銜接學生的個性非常突出,他們講求平等與民主,教育過程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少談大道理。如果能夠做到很好的換位,就能最大限度地縮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和依靠感,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與老師成為好朋友。
(三)銜接渠道
1.“生生”互通:首先實現中高職院校學生互通,讓中職學生定期到對口高職院校參觀學習,給他們提供免費的學習場所,允許他們在規(guī)定時間段內修高職部分課程。若參加考試,成績合格者可提前獲得高職階段學習的課程學分,在后兩年的高職學習中可免除該門課程的考核。這樣既可以提高中職學生學習該專業(yè)的興趣,在這樣互通的過程中,還可讓他們提早接觸并慢慢適應高職環(huán)境,實現真正的“一體化”教學。其次是對在中職期間過程考核或職業(yè)技能考核成績高的學生給予獎勵,并且邀請這些學生參與高校活動,從而給學生在中職期間注重過程性評價與技能考核的動力。最終對表現良好的中職學生,還在中職階段學習期間,允許他們同高職學生共同學習,從而提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多師”結合:兩線教師、多維管理。班主任和輔導員是傳統(tǒng)班級管理團隊的主要構成,負責管理班級日常。專業(yè)任課老師負責專業(yè)知識的講解和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班主任和輔導員通常通過社團活動的策劃和組織、活動的參與性和態(tài)度來直觀地了解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專業(yè)任課老師通過學生課堂表現直觀地了解學生。這兩種方式都無法全面、客觀地判定每一個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這兩線教師可以在班級管理中形成互相配合的關系,任課教師可以輔助班主任,從而優(yōu)化班級管理效果。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班委是合作管理模式的主干。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揮統(tǒng)籌者和協(xié)調者的角色,引導任課老師、家長等團體主動地參與班級管理,使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和班委之間的作用和影響能夠相互滲透,形成一個全面完善的班級管理網絡,優(yōu)化班級管理的效果。
3.“師生”合作:借鑒“學徒制”模式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體系,班主任以“傳幫帶”的方式教育引領學生,最終實現以學生自治為主,學校管治為輔的理想管理狀態(tài)。“傳”即班主任要將校園文化、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管理方法等潛移默化地傳輸給學生;“幫”就是幫助與指導,不僅幫助學生解決具體問題,還要在思想上、理念上以及分析問題的思路上教會學生怎么辦,提高學生獨立開展工作、處理問題的能力;“帶”就是親自帶著學生去實踐,以實際行動做示范、做表率,離手不離眼,在實踐中讓學生領悟。與我國的“導師制”不謀而合,外文文獻中就提到,要有效地將學生(學生)與業(yè)內專業(yè)人士(導師)配對,為期一學年。一旦匹配,學生和他們導師之間的關系被允許發(fā)展和遵循它自己的自然過程。該研究的結論是,這樣一種關系可以通過學生學習的情境化和個人發(fā)展,為學生提供顯著的回報。導師也獲得了很大的個人滿足感,他們的雇主組織也獲得職業(yè)資格并且畢業(yè)。因此在這種中職的“導師制”引導下,在銜接過程中也將更加順利?!熬W絡”聯手:構建家校體系、多角度管理。在“互聯網+”時代,人們溝通的途徑豐富了很多,班主任可以通過微信、QQ或電子郵件等工具加強家長和學校的聯系。鼓勵有條件的家長登入校園網或班級群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增加家庭成員間的共同話題和親密度。
(四)管理制度
與普通高中或中等職業(yè)學校相比較,高職院校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相對充裕些。因此在中高職銜接過程中,必須完善作息管理制度,班主任在管理中職生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高校輔導員要培養(yǎng)學生從“他控”到“自控”狀態(tài)之間轉換的能力。
院級及以上的文明學生等各類表彰都應嚴格評價流程,并且要將這種評比時刻銜接起來,評比方式要一體化、連續(xù)化。為了完善學生管理的機制,可以成立一個合適的學生管理機構,明確機構里的各個工作人員的管理職責,讓所有工作人員共同管理學生。
“PDCA”循環(huán)是全面質量管理,可以按照班級管理的計劃階段、班級管理的實施階段、班級管理的檢驗階段、班級管理的改進階段四個步驟循環(huán)進行,縮小管理范圍、分組管理、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分步走,實現管理制度上的科學化。注重可持續(xù)的教學能力培養(yǎng),以利于適應高職院校以及順應社會的發(fā)展。
準軍事化管理模式的應用對中職學生的德育效果立竿見影,在本校就開展得非常成功,學校采用7S管理手冊,隨時督促學生整理整頓,這種制度的潛移默化保證了學生在高職的良好學習生活習慣。
職業(yè)教育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為提高人才綜合素質,中高職銜接的教育模式應運而生,為了貫徹職業(yè)教育方針,最終實現高職教育目標,需要不斷改進管理方法,從而保障中高職銜接的順利平穩(wěn)過渡。時代不斷地進步,我國高職院校生源多元化已經是一個無法逆轉的趨勢,高職院校只有加強管理人員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完善學生管理的管理機制,才能解決學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提高管理效果。而中職教育也需要不斷提高基礎知識培養(yǎng),幫助中職生完成知識、生活等各方面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王志明.中高職銜接背景下增強學生管理實效性的研究[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6,30(4).
[2]向耀連.中高職銜接背景下中職學校學生管理探究[J].廣西教育,2015(38).
[3]孔慶紅.中高職一體化學生管理工作銜接探索[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3(3).
[4]黃.中高職銜接多層次學生管理問題探究[J].廣西教育,2017(27).
[5]莊志勤.中高職教育銜接背景下混合生源班級管理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7,16(24).
[6]黃芳.對我院中高職銜接班級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28).
[7]費曉丹.“1+X”:葉圣陶教育思想關照下的中高職銜接班級管理模式探究[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4(5).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