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鳳
【摘 要】學生評價是促進學生成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英語教學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準確、科學、合理的評價,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主動性,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通過介紹教師如何運用個性不同的差異化評價策略、委婉含蓄的批評式評價策略、適度有效的贊賞性評價策略來闡述如何做好學生評價,使小學英語教學更有效。
【關鍵詞】學生評價? ?內差異評價? ? 有效性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使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就必須準確合理、有效地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教師應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逐漸愛上英語;同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改進,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教學水平。那么,怎樣才能做好學生評價,讓小學英語教學更有效呢?
一、個性不同的差異化評價策略
學生個體內和個體間的差異是一種教育生態(tài)資源,有些差異可以利用,有些差異可以通過教育進行改變。在英語課堂評價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以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品質和獨特性的形成與發(fā)展。
1.內差異評價。即鼓勵學生自己與自己比,用縱向標準來評價學生,以明確學生的優(yōu)勢和弱勢,評價學生的進退與否,從而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制定新的目標。比如,對英語學習能力較弱的三年級學生玲玲,我每隔2個月就對其實施一次單獨評價。4月的英語成績與2月的對比評價,6月的英語成績與4月的對比評價,從而引導玲玲找出自己的劣勢,是基礎知識、單詞沒掌握好,還是語法知識薄弱等,然后進行改進,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2.外差異評價。即鼓勵學生與學生比,用橫向標準來評價學生,以明確學生與其他學生的優(yōu)勢和弱勢,評價學生的進退與否,從而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制定新的目標。比如,我讓英語學習能力較弱的三年級學生玲玲與和她英語學習水平同一層次的強強進行對比,使兩人互為英語學習上的參照物,找出對方的優(yōu)勢并向對方學習;找出對方的劣勢,并引導和幫助對方改進。我則通過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的進退情況對他們進行橫向評價,從而促使他們向著好的方面發(fā)展。
3.階段性差異評價。小學生學習外語會呈現(xiàn)不穩(wěn)定狀態(tài),產生階段性差異的變化。比如,低年級學生由于初學英語而富有好奇心,有興趣,因而在學習中往往踴躍參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習英文歌曲I can sing,在學生們把書本上的歌曲掌握較好的情況下,我請他們仿編歌曲,開始他們只是把原歌中有關運動的詞變換順序,我鼓勵他們積極開動腦筋,并用一些動作提示他們嘗試新的內容,果然,有同學仿編了“Run, run,? run. I can run. I can run. Oh, jump, jump, jump. I can jump. I can jump. ”我馬上表揚他有自己的想法,用了和別人不一樣的詞語。很快,學生的表現(xiàn)欲被調動起來。諸如“skate,fly, eat, drink”等表示動作類的詞不斷涌現(xiàn)。我趁機教授一些本單元沒有出現(xiàn)的單詞,不但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還拓展了他們的詞匯量,一舉兩得。而中、高年級的學生由于學習難度加大,往往三緘其口,參與各項英語活動的積極性都不高。到了中、高年級,教師一般用小組比賽法較多,通過集體榮譽感來刺激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因此,隨著學生階段性差異的變化,教師應不斷地調整評價方式與評價內容,從而調動學生在不同階段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讓學生對學習英語充滿自信。
二、委婉含蓄的批評式評價策略
批評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教育方式。在英語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只有適時恰當?shù)夭捎门u的方法,因人而異,因事而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才能使批評更具成效。
1.幽默式批評。在批評學生時,刻板生硬的“良言相勸”往往會變成“忠言逆耳”。而通過詼諧的肢體動作或幽默的語言來巧妙地暗喻學生的不對之處,則能起到“潤滑劑”的功效,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意識到自己學習中的錯誤,并積極主動地予以改正。例如,學習句型I have...用身體部位造句時,一名同學說:“I have two heads. ”我沒有進行簡單的評價,而是說:“Oh, my god! You? have two heads?? I think,you have one head, maybe the ghost can have two heads.”同時我做了個怪異的動作,在嬉笑中,學生懂得了造句也要切合生活實際。
2.自省式批評。批評的智慧在于讓學生成為自我批評者,自省式批評就是要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對錯誤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效果往往比較持久。如果有學生在課堂上說了不該說的話而引起其他同學哄堂大笑,我會用眼神凝視她,以此傳遞我的不滿意,并請他下課后談談:“同學們的哄堂大笑是對你的贊賞,還是嘲笑?你這樣做有什么收獲?”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言語。一次做Unit1的練習卷,學生完成后,我請他們互批并自行訂正,對比雙方的不同處并進行思考,然后我來講評,講評后請學生寫好反思(出錯的原因及取得成績的原因)交上來。通過這種自我評價的方法,使學生對自己的優(yōu)劣勢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三、適度有效的贊賞性評價策略
適度有效的贊賞性評價,能讓學生充滿競爭意識,讓課堂充滿熱情。教師要想做到“有效的贊賞性評價”,就必須根據(jù)學生的行為和表現(xiàn)來采用不同的贊賞方式,以確保贊賞對學生真正有作用:對學生好的行為和表現(xiàn),教師要毫不吝嗇地予以贊賞,做到準確具體、不浮夸、不過度。也就是說,教師應掌握好贊賞的“火候”,讓學生因贊賞而有所得。
能力水平不同的學生對贊賞的需求與反應大不相同,教師在贊賞時應“因生而異”。后進生需要教師設計“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問題,對贊賞的需求也比較簡單、直接,教師稍加贊賞,如 “你回答得相當精彩”“你能主動回答問題非常好”,就能激勵其上進之心。學優(yōu)生需要教師適當拔高問題的難度,對贊賞的需求則比較準確具體、精細到位,如“你竟然知道星期一到星期日的英語典故,太厲害了,想必你平時經(jīng)常閱讀英文課外書……”讓他產生“懂得別人不懂得的知識”的自豪感。我們班的彤彤同學,平時對老師的各種表揚,包括其他同學喜歡的小獎品、免寫證都沒什么反應,用她的話說就是“太幼稚了,小兒科”。她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都不高,但都會按時完成老師的作業(yè),成績在班上也是前三名。后來連我都不怎么提問她了。一個偶然的機會,某英語報上有篇短文,生詞較多,出錯率較高,我請同學們來試著讀一讀,并說說自己是如何理解的。非常罕見的,我看見了她高舉的手,我?guī)е鴿M臉的詫異請她講解,她非常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我和同學們主動給她鼓掌,還有人不停地說:“好厲害!”我看到她的眼睛在發(fā)光。從此以后,只要是挑戰(zhàn)性的任務,她的參與性都很高。
總而言之,課堂評價應根除浮躁、浮華、浮夸,必須注重個性化,“因生而異”,讓學生從評價中學會反思和提升自己,從而真正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實驗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