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曄
摘 要:講到面積這一章,突然想到如果能把前面的點、線、面用在學生的腦海里建議一個統(tǒng)一的模型,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的、更深入、更透徹地理解這幾個知識點,為以后學習《體》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打好基礎。
關鍵詞:點、線、面、體、連續(xù)光滑分布的點
引言
點是沒有大小,線是沒有粗細,面是沒有厚薄的。本文用簡單的“點”這個知識點來貫通三個知識點。萬變不離其中,讓學生們只要掌握一個知識點,就能聯(lián)想的掌握其他幾個知識點,更直接的學習課本中的內容。帶著發(fā)散的思維去學習,帶著定勢的思維去學習,帶著逆向的思維去學習。
一、點是沒有大小的
剛剛接觸點的概念的時候,課本上并沒有做過多的解釋,很多的學生都默認的接受了“點”的知識:因為老師說得永遠是對的,而老師也基本一筆帶過。當學到“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的知識點的時候,極少數(shù)“聰明的”同學可能會有一個這樣古怪的想法:當我把兩個點放大很多倍后,那么過這兩個點,就有無數(shù)條線了。(如圖1)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發(fā)散性思維犯的錯誤,點是不能夠放大的。我們不能懷疑沒有學生會這樣想,不過我們還是很喜歡這樣的學生,因為他是能去想這個問題的學生。
二、線是沒有粗細的
不管是線段、射線、直線,它們都是由無數(shù)個連續(xù)光滑的點分布而成的。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句話,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放一個點,那么至少有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大于或等于十分之一米;繼續(xù)分,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放一個點,那么至少有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大于或等于一百分之一米;等等這樣下去,就算我們把1米平均分成1億份,那么至少有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大于或等于一億分之一米。(如圖2)
我們要求的是連續(xù)光滑分布的點,才能組成線。也就是每兩個點之間沒有距離,是緊密挨在一起的,只有這樣才能組成線。
那么我們在學習線段的長度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學習線段上面的點有多少個,不過這么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說:用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來代替點的個數(shù)。
三、面是沒有厚薄的
同線一樣:不管是圓、正方形、三角形也都是由無數(shù)個點所分布而組成。剛剛講敘了線上點的分布,同樣的道理無數(shù)根線一根根的緊密地排列在一起。那么上面這句話,就可以改成:不管是圓、正方形、三角形也都是由無數(shù)根線所分布而組成。以正方形為列(如圖3)
那么求面的面積實際上就是求這個面內點的個數(shù),這個問題類似于求矩陣內座位數(shù),(如圖4)
用每排有多少個座位,乘上排數(shù),也得到矩陣內的座位數(shù)。那么求面積,實際上也是這個道理,一條邊的長度(一排上座位的個數(shù))乘上另外一條邊的長度(有多少排),也就得到了面積。
結語
通過“點”一個知識點把點、線、面三個知識點貫通起來,希望讀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去理解,學習“體”這個知識點的概念。